今天給大家嘮個超絕的事兒!早上 6 點,鄭州滎陽還安安靜靜的,城市好像還沒睡醒呢。可 33 歲的董女士已經麻溜地發動車,開始了一天的奔波。她要去的地兒,是 50 公里外的焦作武陟縣。這一來一回 110 公里的路,她風里來雨里去,整整堅持了 9 年!
打開手機導航,鄭云高速、308 省道,這路線董女士都熟得不能再熟了。單邊就得花 1 小時,不管冬天夏天,晴天雨天,那都不帶變的。過路費 40 元,油費 50 到 60 元,每天通勤成本輕輕松松就破百了。按單休算,每個月光交通費就得 2160 元,差不多占了她月薪的一半。你敢信,這高昂的支出持續了 9 年,前前后后加起來超 30 萬元,都夠在當地付一套小戶型房子的首付了!
董女士這通勤的事兒一曝光,那質疑聲就跟潮水似的涌來。有人猜她是不是公司老板的親戚,有特殊待遇;有人覺得她年薪肯定老多了,這點通勤費對她來說就是毛毛雨;甚至還有人懷疑是公司自導自演的炒作。
面對這些輿論,董女士可無奈了,回應說:“我就是個普普通通的打工人,月薪 4600 元,扣掉通勤費,到手也就兩千多?!?為了證明自己說的是真的,她還大大方方曬出工資條,上面的稅后收入和她說得一模一樣。
董女士為啥這么堅持呢?這背后可有一段難忘的職場經歷。2015 年,剛畢業的她初入社會,在一家公司實習。那時候,她經常得陪客戶喝酒到半夜,身體和心理都累得不行??涩F在這家公司就完全不一樣了,沒有討厭的酒局應酬,也沒有那些沒用的加班,真正做到了 “下班就是下班,私人生活不被打擾”。更讓董女士感動的是,疫情期間公司壓力特別大,全員降薪,可還是堅持給員工發工資。就沖公司在艱難時刻 “不拋棄、不放棄” 的這份信任,她就下定決心要和企業共渡難關。
其實啊,公司給員工提供免費食宿,可董女士還是堅持每天回家。她說:“孩子得輔導作業,老人也需要照顧?!?就算通勤累得夠嗆,她也不想錯過孩子成長的那些珍貴瞬間。2018 年公司搬到焦作的時候,當地政府有過路費補貼政策,她還能和同事拼車分攤油費。但 2024 年補貼政策取消了,好多同事受不了通勤成本太高,都離職了,可董女士咬咬牙還是留了下來。
董女士的事兒,就像一面鏡子,清清楚楚地照出了現在年輕人對職場的新想法。和單純的高薪比起來,他們更希望在職場里被尊重、被平等對待。就像網友說的:“要是大廠能少點畫餅、少點 PUA,誰愿意每天花兩小時在路上?” 她的選擇也讓我們好好想想:當工作和生活沒辦法完美平衡的時候,到底什么才值得我們堅守呢?
在這個都追求 “錢多事少離家近” 理想工作的時代,董女士的選擇乍一看好像不太 “劃算”。但換個角度看,說不定就是這種看似 “不劃算” 的堅持,讓我們看到了職場里最寶貴的東西 —— 一份能讓人啥都不顧,全力以赴付出的歸屬感。畢竟,除了冷冰冰的數字,人心的溫度才是支撐我們在漫長職業生涯里一直向前的強大動力。
家人們,要是你們,會為了怎樣一份工作,愿意跨越百公里,堅持九年呢?快來評論區說說你們的想法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