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報內容速覽】
●能源供應多元化與減俄化石燃料
自《RepowerEU 計劃》實施以來,歐盟已實現能源供應多元化,并大幅削減俄羅斯化石燃料進口。
●可再生能源主導能源結構
去年可再生能源占歐盟發電量 48%,核能占 24%,化石燃料份額降至歷史最低的 28%
●部分領導人呼吁重啟俄氣進口
部分歐洲領導人正推動俄羅斯天然氣重返歐洲市場,以應對能源成本壓力。
背景回顧:能源危機與轉型加速
三年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后,歐洲遭遇了現代歷史上最嚴重的能源危機之一。在整個2022年,俄羅斯將天然氣供應用作武器,極大地加劇了歐洲大陸的能源安全問題,導致天然氣價格大幅飆升。因此,歐盟委員會實施了《RepowerEU 計劃》,以逐步淘汰俄羅斯化石燃料進口、實現能源供應多元化并生產更多清潔能源。
歐洲加大了從美國的液化天然氣進口量。此前每月的進口量為100至500億立方英尺,在俄烏沖突爆發后,每月猛增至約1000億立方英尺。相比之下,歐洲迅速將俄羅斯天然氣在總進口量中的占比從45%削減至目前的15%。歐盟成員國曾商定,在2022年11月1日前將地下儲氣庫填充至 80% 的容量;然而,通過共同努力,歐盟國家超越了這一目標,儲氣庫容量達到了95%。
能源結構轉型的里程碑
自《RepowerEU 計劃》實施以來,歐盟實現了能源供應多元化,并大幅削減俄羅斯化石燃料進口。歐盟制裁已禁止海運進口俄羅斯原油、精煉石油產品以及俄羅斯煤炭。俄羅斯天然氣進口量大幅下降,這使歐盟有望在未來幾年完全淘汰俄羅斯天然氣進口。
但關鍵在于:包括天然氣在內的化石燃料正逐漸失去對歐盟能源領域的掌控。到目前為止,可再生能源仍是歐洲的主要能源來源。去年,可再生能源占歐盟發電組合的48%,其次是核能,占 24%,化石燃料占28%,這是有史以來的最低占比。事實上,2024年歐盟電力行業的排放量降至最低,與2023年相比下降了13%。雖然核能仍是歐洲大陸的單一最大電力來源,但風力發電超過了天然氣發電。與此同時,去年歐洲的太陽能發電量首次超過了煤炭發電量。
這一趨勢早在俄烏沖突之前就已存在:自2019年《歐洲綠色協議》頒布以來,風能和太陽能逐漸將煤炭排擠到邊緣,并迫使天然氣走向結構性衰退。由于俄烏沖突,歐洲綠色能源轉型在過去三年中獲得了額外的動力。
政策支持與加速部署
歐盟已實施措施,大幅縮短可再生能源項目的許可審批流程,包括指定特定的 “可再生能源加速區”,在這些區域內,項目可通過簡化和更快的審批程序,旨在加快整個歐盟地區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
修訂后的《可再生能源指令》(RED III)包含了大幅縮短可再生能源項目許可審批時間的條款,尤其是在指定的加速區內。去年,歐盟更新了關于加快可再生能源項目許可審批程序的建議,以及配套的關于加快可再生能源項目許可審批程序的良好實踐指南和促進電力購買協議的指南。
歐洲仍需天然氣
盡管加速能源轉型,歐洲短期內仍難以擺脫對天然氣的依賴。異常寒冷天氣疊加風電出力不足,將歐盟天然氣價格推升至多年高位,暴露出可再生能源在極端氣候下缺乏應急調峰能力的結構性短板。這促使斯洛伐克總理菲科等領導人以能源成本攀升為由,呼吁恢復俄羅斯天然氣經烏克蘭過境。貫穿斯洛伐克的千億立方米輸氣管道雖可能緩解地區用氣壓力,但將導致烏克蘭每年損失10 億美元過境費(擬通過國內輸氣關稅四倍上漲彌補),俄氣公司預計損失50 億美元銷售額。俄羅斯雖表態愿在烏歐達成協議后重啟供氣,但談判涉及復雜地緣博弈。當前歐盟儲氣率僅37.3%且消耗超預期,天然氣期貨價格反彈至 41.5 歐元 / 兆瓦時,凸顯能源安全挑戰持續。盡管可再生能源占發電量 48% 創歷史新高,但化石燃料在供應沖擊中的靈活調節作用,使圍繞俄氣回歸的地緣政治博弈持續升溫。
翻譯:劉芷萁(微信部)
審校:郭家晶(微信部)
編輯:劉芷萁(微信部)
微信號丨能源輿情
新浪微博丨中國國際能源輿情研究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