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文峰
文丨談古論今
大家好,這里是談古論今。
知道這一天會來,但從沒想到會來得如此猝不及防。
3月5日晚,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朋友圈徹夜未眠。一條“Manus邀請碼5000一個,先到先得”的消息瞬間刷屏。
平日里不茍言笑的程序員都在瘋狂求碼,靠著倒賣限量內測邀請碼,幾個小時就賺夠了兩個月的工資。就連我認識的一位地產中介朋友,為搶到邀請碼都不惜加價8000元來搶碼。
到了第二天清晨,還有不少人一臉懵逼:“Manus到底是什么?又是新型的比特幣騙局嗎?”
很快他們就發現,這款被命名為“手”(拉丁文“Manus”)的AI,并非普通智能工具,而是號稱“不僅擁有聰明大腦,更能直接動手解決一切瑣碎任務”的智能體。
Manus爆火并非偶然。
幾個月前,同樣國產AI模型DeepSeek曾在國內掀起過類似熱潮。兩者看似相似,卻截然不同。
DeepSeek擅長推理與內容創作,能幫用戶寫代碼、創作文本、策劃PPT,Manus則直接超越了理論層面,強悍到能幫人類完成從頭到尾的整套任務——
你隨手扔給它一個裝了10份簡歷的壓縮包,Manus能秒速解壓,還能迅速評估候選人的跳槽風險;你隨口一句“把結果做成表格”,它當即現場寫出Python腳本生成Excel文件,甚至連字體顏色和列寬都給你精心調整好。
就算你關上電腦安心睡覺,Manus也會在云端徹夜加班,第二天準時交貨,簡直讓打工人感動落淚、讓資本家興奮尖叫。
即便你不是程序員,也不從事行政崗位,它同樣可以深度入侵你的日常生活:買房時,它會根據預算與個人需求精準推薦最適合的房源,永遠耐心、誠懇,絕不會催促你“再不買就沒了”。
正是這種可怕的實操能力,讓Manus的邀請碼瞬間被瘋搶,也讓人忍不住聯想起幾個月前DeepSeek風靡全網的景象。
然而,這一次Manus的火熱,卻透出一絲詭異的氛圍——
與此前DeepSeek爆紅全球、硅谷華爾街熱烈回應、甚至連馬斯克和特朗普都津津樂道不同,Manus的狂熱幾乎僅限于中文圈,海外媒體對此卻鴉雀無聲。
這種“內熱外冷”的現象,著實耐人尋味。
雖然Manus的宣傳視頻看似完美,但沒有實際邀請碼的人(包括我)只能持謹慎態度:
畢竟宣傳是一回事,實操才是檢驗AI的硬標準。
但不管怎么樣,這種瘋狂下面都折射出我們對AI的焦慮和恐懼時,這無關Manus本身,而是揭露了一個殘酷的真相:
AI正在搶奪普通人作為“中介”的價值。
我們感到焦慮、慌亂甚至絕望,原因有三:
第一,我們從來不愿承認,大多數人所從事的工作,本質上只是效率低下的“人肉接口”,它連接的是數據與數據、任務與任務,而非真正的創造和創新。
Manus的出現,無情揭開了我們一直不敢承認的現實真相。
第二,AI的崛起并未取代真正具有創造性的精英,而是精準地消滅了中間那些“偽價值崗位”:例如簡歷篩選的HR、復制粘貼代碼的普通程序員,以及無數瑣碎卻龐大的行政助理崗位。
這并非未來才發生的危機,而是早已存在的事實,只是我們之前故意視而不見。
第三,真正令我們難堪的,不是可能被AI取代,而是AI赤裸裸地向我們揭示:原來我們引以為豪的那些崗位,竟從根本上并沒有任何特殊價值。
這種價值認同的徹底崩塌,才是人類對AI時代恐懼的根本來源。
AI時代對人類意義感和自我認同的侵蝕,甚至遠遠超過了就業和收入的威脅。
最近的全國“兩會”上,著名作家麥家就提出“AI寫作立法”的提議,他明確指出:“超過90%的作家根本不是AI的對手,我們必須立法確認AI作品的邊界”。
這種呼吁背后的實質,正是人類在面對AI快速崛起時本能地焦慮與掙扎。
回看歷史,我們會發現,這種技術變革引發的焦慮與恐懼從未消失:
1843年,《經濟學人》創刊時,人類無法想象AI會取代金融分析師;1997年IBM深藍擊敗國際象棋冠軍卡斯帕羅夫時,人類更沒想到AI會搶走作家的飯碗......
但歷史一再提醒我們,技術進步從不考慮人類的感受,而是不可阻擋地推進。
這種殘酷的真相一次又一次重演,但AI帶來的,終究不是人類的末日,而是人類社會一次次重建自我認知與價值定義的機會。
所以,Manus的爆火,不僅是一種技術奇觀,更是一面人性之鏡:它殘忍又精準地揭開了長期被我們忽略的真相,讓我們終于意識到——
長期以來,我們高估了自己的重要性,卻低估了技術的真正威力。
但我們是否要就此陷入無盡絕望?
大可不必。
人類最偉大的品質,從來不是簡單的工具理性,而是內心深處那些真正能定義我們為“人”的品質:對萬物的悲憫,對未知的好奇,對不完美的寬容。
AI能夠秒殺我們的速度、精準與執行力,但它永遠無法替代的,是人類感受痛苦與快樂、感知生命與宇宙的天性。
最睿智的AI終究只是在模仿人類,而人類最偉大的地方,卻恰恰是恐懼AI、質疑AI、反抗AI的本能。
正如麥家所言:
“當機器人流下眼淚時,那些眼淚不過是過去無數作家曾流過的;而未來的眼淚在哪里,機器不知道,只有偉大的作家知道?!?/strong>
或許AI將帶來全新的世界秩序,但我們永遠不能忘記,人類的命運,從來不掌握在機器手中,而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真正需要擔心的不是被機器取代,而是當AI到來時,我們能否看清自身存在的意義、重新找回被瑣碎遮蔽的初心和創造力。
當機器人真正流下眼淚時,請你不要恐懼,而應該感到慶幸。
因為那意味著,我們終于被倒逼著回歸人性本源,重新成為真正的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信息來源均為網絡,如與事實不符或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系作者澄清或刪除。不信謠、不傳謠,共同營造綠色網絡世界!
敢為蒼生諫真言,豈因禍福避趨之!
@關注、點贊和轉發,就是最大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