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貪腐人員無論職務高低,必須在3月31日前交代問題、提交辭呈,否則移交司法部門!”
3月3日,醫美巨頭華熙生物掀起了一場震動業界的反貪風暴,華熙生物董事長趙燕在總裁辦公會上撂下狠話。
這位以“玻尿酸女王”之名縱橫商界三十余年的女企業家,開啟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刮骨療毒”。
1.“玻尿酸女王”
華熙生物的故事曾是中國生物科技領域的傳奇。
1989年,23歲的華東師大生物系助教趙燕,與同事踏上了海南這片熱土。
彼時的海南,正經歷建省初期的狂飆年代。當時有因外資撤離而積壓故障冰箱的工廠,趙燕大膽接手,而后將冰箱抵押獲得貸款,然后再逐步將冰箱修復后賣出,一舉賺了80萬元。之后用這筆錢開服裝廠、買地皮,最終在海南房地產浪潮中成功掘金。
這段經歷,不僅讓趙燕完成了原始積累,更錘煉了她對市場風向的敏銳嗅覺。
2000年,趙燕盯上了山東福瑞達生物化工,一家因經營不善瀕臨倒閉的玻尿酸原料廠。
彼時,玻尿酸(透明質酸)尚屬冷門,全球市場被日本資生堂等巨頭壟斷。但趙燕從科研人員口中捕捉到關鍵信息:“1個透明質酸分子能鎖住1000個水分子。”
生物學出身的趙燕敏銳意識到,玻尿酸不僅可以應用在眼科和骨科,在護膚領域也擁有廣闊前景。
最終,她以1200萬元參股福瑞達,創立華熙生物,并推動技術革新。到了2007年,華熙生物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玻尿酸原料商。
2008年,華熙生物登陸港交所,募資成功后主攻C端產品研發。2012年,國內首款交聯玻尿酸填充劑“潤百顏”獲批,一舉打破進口壟斷,醫美終端市場的大門由此打開。
此后十年,華熙生物以“技術+營銷”雙輪驅動,孵化潤百顏、夸迪等護膚品牌,借勢直播電商與顏值經濟,2022年功能性護膚品營收占比超70%。
2021年,華熙生物市值突破1400億元,趙燕以565億元身家躋身胡潤女富豪榜前十,“玻尿酸女王”的名號響徹資本市場。但高光之下,隱患已現。
2. 組織熵增
高速擴張的副作用在近年集中爆發:團隊沉迷于“預算外包”的偽工作,管理層脫離一線,甚至滋生腐敗。
更嚴峻的是,一場金額38.21萬元的“虛開發票”事件將華熙生物子公司卷入稅務風波,暴露出內部監管的漏洞。
這個月的總裁辦公會上,趙燕將矛頭直指組織文化的潰敗——鼠目寸光撈錢、搞小團體利益的人,必須下課!
趙燕的憤怒,源于華熙生物近年來的“失速墜落”。
華熙生物2024年的財報數據堪稱慘烈:營收53.71億元,同比下滑11.6%;凈利潤1.64億元,同比暴跌72.27%。當下的股價,較2021年巔峰期跌去超80%,市值蒸發了上千億。
表面看,這是功能性護膚品業務潰敗的結果。該業務收入占比近五成,卻因產品同質化、過度依賴營銷和競爭紅海,收入連續兩年下降。但趙燕在內部講話中矛頭并未指向市場環境,而是直指內部“熵增”——官僚化、偽管理、貪腐成風。
她痛斥部分管理者“既不在市場一線,又對全球科技前沿一無所知”,只會“蹭熱點、要預算、搞外包”,最終淪為“時代淘汰的偽管理者”。
“熵增”,本是物理學概念,是指在一個孤立系統中,事物總是自發、不可逆地朝著無序(混亂)方向進行,當熵達到最大值時,系統會出現嚴重混亂,最終走向滅亡。
“組織熵增”,揭露了中國民營企業膨脹期的通病:當企業狂奔時,管理半徑失控,資源冗余催生腐敗溫床,團隊逐漸淪為“偽工作者聯盟”。
正如趙燕怒斥:“華熙危機在于現有組織的熵增遠遠超過了這個時代允許的速度,已經到了必須出重手整頓的時候。”
3. 刮骨療毒
趙燕的發飆并非空穴來風。
華熙生物曾以“潤百顏”玻尿酸次拋原液橫掃C端市場,卻在競爭對手紛紛押注重組膠原蛋白時,轉型遲緩。高額銷售費用堆砌的流量紅利褪去后,其護膚品業務2024年上半年驟降29.74%,暴露出戰略短視與組織僵化的致命傷。
反腐風暴只是表象,更深層的是組織重構。
一方面清除“偽奮斗者”,淘汰只會抱怨、蹭熱點、依賴外包的“偽管理者”,重建年輕、硬核的專業團隊;另一方面權力收束,收回外包財務審批權。
除此之外,趙燕宣布將親自下沉至消費品經營一線,并將原“個人健康消費品事業部”更名為“皮膚科學創新轉化事業部”,試圖以科研與市場的直接聯動重塑競爭力。
她甚至撂下狠話:“公司離開誰都可以重組,唯一離不開的是我這個創始人。”
這些舉措看似激進,實則直指中國企業的通病:行業高速發展時,人們容易把時代紅利當作個人能力。在企業資源豐裕期,組織往往陷入“路徑依賴”,喪失創業期的敏捷與血性。
4. 破局之策
華熙生物的困境,是中國醫美行業從野蠻生長到高質量發展轉型的縮影。過去十年,其憑借玻尿酸原料市場高占有率和C端營銷狂飆,締造了傲人的增長神話。但流量紅利消退后,技術儲備不及時、組織僵化的短板暴露無遺。
隨著監管趨嚴、競爭內卷,醫美行業正從野蠻生長進入精細化運營階段。時值行業轉型關鍵期,趙燕大刀闊斧地反腐,也是為未來轉型提前掃清障礙。
她在講話中預言:“未來10年,全球生命科學將在AI賦能下出現波瀾壯闊的發展。”
基于此,華熙生物的破局之策是回歸技術本位:押注合成生物技術,布局膠原蛋白、再生醫學等新賽道,并引入AI優化研發路徑。
這或許解釋了華熙生物近年在重組膠原蛋白、功能性食品等領域的激進布局,但現實遠比愿景復雜。
當華熙的玻尿酸原料業務面臨技術同質化競爭,消費品業務又深陷紅海廝殺時,其宣稱的“AI+生命科學”戰略尚未顯現顛覆性創新。更嚴峻的是,市值縮水導致的融資能力下降,可能限制其技術投入的持續性。
5. “生存并非理所當然”
趙燕此次的反貪風暴,讓人聯想到任正非“華為的冬天”與董明珠“鐵腕治腐”。她以創業者身份自居,宣稱“權力不能成為制造混亂的工具”,并誓言清除“失去夢想、抱怨環境”的員工。
這種近乎獨裁的決絕,既是危機下的不得已,也折射出中國第一代企業家對組織失控的集體焦慮。
但問題在于:當“反腐風暴”清洗掉蛀蟲后,華熙生物能否重建真正的創業文化?當創始人重回一線,是激活組織還是強化人治?當70%的利潤暴跌已成事實,資本市場是否愿意為長期戰略買單?
這些問題,或許比貪腐本身更考驗這家企業的生命力。
趙燕內部講話中,提及《三體》中的一句警示:“生存并非理所當然。”
這句話,正是華熙生物此刻的寫照。在生物科技這個強技術、長周期的賽道,企業既要有對抗熵增的組織韌性,更需堅守技術信仰的戰略定力。
當下的反腐風暴,或將成為華熙生物從“機會主義增長”轉向“能力主義生存”的轉折點。若成功,華熙生物或能蛻變為AI時代的生命科技巨頭;若失敗,則可能成為商學院教材中“創始人悖論”的又一案例。
而對于趙燕,這位58歲的“玻尿酸女王”,如今正站在她創業生涯最關鍵的十字路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