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還寒的初春,特別適合吃點熱乎乎的食物,腦殼里瞬間就蹦出韓式料理。吃韓式料理,不需像吃火鍋那樣湊齊幾個朋友營造一種圍坐的熱鬧氛圍。一個人坐在桌邊吭哧吭哧,也不顯得那么孤獨。
這幾年,在成都越來越多的韓式料理冒頭,韓式料理也更多樣化,從傳統烤肉、炸雞到創意料理,還有啥子概念韓餐,花樣層出不窮。
在新店熱烈的包圍之中,那些藏身在老街老巷的,比如漢城軒、味談這些老店,似乎就成了前塵往事。
01/
漢城軒
高升橋東路6號羅馬假日廣場1樓103號
十二年前,@達撲爬 第一次去漢城軒,那時候還在讀書,朋友跟她約在這家店,那時候也是開春后,天氣正在轉暖卻還沒有完全暖和起來。
她的印象里,漢城軒是一個韓國人開的店,比較難找——它在二環邊的羅馬假日廣場里,對門是新華文軒成都購書中心,不過,二環路那時不同路段、不同程度打起了圍欄。傍晚,天色模糊,看不清路的@達撲爬 左一拐右一轉,只感覺穿過了很多條巷子才碰巧摸到門口。
·還是那個漢城軒
周五的聚餐高峰時段,門口排起長隊。進到漢城軒,臺階下擺著各種各樣的鞋子,沒想到大家都屈膝盤腿坐在榻榻米上。@達撲爬 說,感覺走進韓劇里頭的家戶人家很溫馨。但是,看到那個場景都懵了,下意識扣緊十個腳趾,心頭馬上想今天穿的白襪子,還是黑襪子?有沒有洞?
時隔這么多年,將近20歲的漢城軒沒有挪動過位置,還是在羅馬假日廣場的一樓,周圍是其他小店,面店、川菜館、串串店、串珠店……廣場里的小街縱橫、店鋪橫生,各家家什外擺,好像在這里安了家。
漢城軒在兩條小街的交接處,或許,因為有了一些年生,它原木質的裝潢經過淋淋漓漓的風雨,跟旁邊各色環境融為一體,晃過口子,很容易就錯過了。
去過漢城軒的,都知道它有兩層小樓,底樓左邊為榻榻米區域,必須脫鞋盤腿而坐,底樓右邊跟二樓是座椅,倒不用脫鞋、穿鞋,避免了暴露破襪秘密的尷尬。
先上一摞前菜,這是漢城軒的規矩。等落座點完菜,阿姨會很快端上來一大盤,10種韓式小菜一樣一樣給擺在面前。碗底碰撞桌面一聲聲,如此清脆。雖說正菜還沒來,免費小菜以及南瓜湯,就給可以碼滿半桌。
最讓@丟包谷搬玉米 心心念的是青椒小魚,他說飯都白吃了,只記得這一口了。后來離開成都偶爾會想到這道小菜,臉頰兩邊的唾液腺直冒。
漢城軒的小菜還是那個老樣子,啥子韓式辣白菜、辣蘿卜、小蔥和香油拌菠菜、豆芽……小魚少了點之外,其他沒怎么變過。
在這里,海鮮泡菜餅、烤五花肉、拉面炒年糕、鐵板魷魚等,幾乎道道都是必點,也十分有自己的特色。像我隨便點的石鍋拌飯、蛤蜊大醬湯、炒土豆片味道都比較在線。
特別要安利的是他家的海鮮泡菜餅,偏薄,不走夯實路線。可能因為厚度合適,兩面得以充分煎制,所以,有很濃郁的餅香味。多吃幾片也并不覺得漲肚子。
魷魚等海鮮切得細碎,充分跟面粉融合了。吃進嘴里,點綴在面餅里的海鮮,增添了一絲脆脆的口感。不愛吃泡菜餅的我,都停不下來。安利。
跟別家盤底墊生菜不同,漢城軒的烤五花肉下面鋪著切好的洋蔥絲,這確實蠻符合韓國的飲食習慣。蔬菜種植頗為受限的韓國,洋蔥的生長倒蠻適宜其氣候、土壤,這種容易獲取的食材也就成了韓國料理中常用的蔬菜之一。
說完盤底,再來說盤面。基本每片保持近厘米厚度的五花肉烤得焦黃,一半油脂、一半瘦肉,可搭配洋蔥吃,也可配上官配小料——胡蘿卜條、黃瓜條、蒜片、青椒,蘸大醬或最基礎的香油+鹽巴。
即便五花肉烤得如何焦脆,里面依然保留著一部分油脂,再加上洋蔥味道,多吃幾口比較膩。建議不要搭洋蔥吃,就青椒+蒜片+蘸醬+生菜。
哦,忘了說,生菜需要單獨點,沒記錯的話是6元錢一份。整體來說,漢城軒的消費挺有性價比,一桌算下來145元,不算昂貴,不過具體要看如何點菜了。
02/
味談傳統韓國料理
紫荊北街85號大世界廣場1層第六街區
跟高升橋羅馬假日廣場一樣,紫荊大世界商業廣場也是成都較早的商業綜合體,目前同樣面臨不同程度的更新需求。
外面看大世界已經有了陳舊的景象,但是,走到廣場前常常會看見這里停有好車。
這里頭曾經有許多教輔中心,也有很多日韓料理,啥子燒鳥店、烤肉店、居酒屋。一直沒有弄明白,這幾個不搭邊的內容是如何組合在一起的。這邊在吃肉吃酒,那邊的小朋友嬉戲打鬧,想起來很違和,卻又真正落地在一起了。
實際上,傍晚過后,日韓料理店才迎來一天的黃金時段,上課的小朋友們早就不“營業”了。探到小巷推開店門,里面別有洞天,大家都在飯桌上擼串、推杯默默“耕耘”。
·改版后的味談傳統韓國料理
味談傳統韓國料理開在大世界商業廣場的主街邊,這家店也有13歲左右了,老板是一對韓國老夫婦。以前在附近上過班的@蕭蕭 說,經常看見韓國大叔笑臉盈盈地站在門口招攬生意。后來,她帶媽媽和姐姐來吃過一次,大叔會在別桌烤好肉給她們端過來。
換工作后,隔了幾年,她又來吃過,味談的老舊裝修好像有改變,但變化不大。脊骨湯很好喝,價格不算有性價比,不過是能接受的范圍。
2024年,味談的原老板已經回國養老,門店整個被轉了出去。現老板接手后依然沿用了舊名,主打傳統韓式料理,同時又將店鋪重新進行裝修,裝修后的餐廳更開敞、明亮。
新的味談拋棄了原來一本翻頁餐單的形式,直接是過塑的菜單,而且還推出了小孩餐。
如果不知道點啥,可以點味談的特選套餐。套餐有五個檔次,按照2人、3人、4人、5人等人數來定餐,基本每個套餐都有韓式烤五花肉、炒年糕。
小菜是韓餐必備的前戲,但是,味談沒有像漢城軒給到小菜足夠的戲份,它主打一個“實在”。
烤五花肉交由老板在旁邊桌烤好,這基本跟之前差不多。烤五花就是純粹的烤五花,沒有什么太多的配菜,要么光吃,要么配泡菜、青椒、蒜瓣、醬料以及生菜。
味談的海鮮泡菜餅很厚實,海鮮量非常足,口口都嚼得到。吃一兩片就已經有了飽腹感。
因為餅夠厚,配料多,煎制起來就很難煎透、煎香,吃起來的口感更軟綿。
部隊鍋中規中矩,芝士年糕、拉面、午餐肉等管夠,小鳥胃根本消滅不了。
味道在線的芝士炒年糕,也令人打嗝。碳水加碳水,等于在胃里定點爆破。
很多人說,兩人餐兩個人根本吃不完。如果點的兩人餐最好三人食,三人餐最好四人食。必須要說,味談是目前吃到的韓料里份量最大的店,不過,一桌消費下來235元。個人覺得小貴。
關于味談的新老板,大家各有看法,有的說店里賣的“正宗延邊味道”“朝鮮族美食”,有的說“老板好像是韓國人”。
到底老板是哪里人,其實不重要。這里提供三條線索供大家自行推理:一是,老板的普通話很好;二是,保持原菜色的基礎上,新店菜色的品類更豐富,還增加了延邊特色菜;三是,菜的份量比以前大,那種氣勢不得不說挺東北。
是的,菜色多,份量大。這就是新的味談。(建議量力點菜)
新老小店如礁石,大海潮起潮落,有冒頭的,就有沉潛的,不都是一時之間。
有人說,漢城軒沒以前的客人多,沒熱度了;也有人說依然愿意無限回吃。有人說,味談沒以前的那個味了;也有人說新店的生意更好了。
不確定,或許才是餐飲江湖的常態。
● ● ●
編輯丨歡歌
未標注圖源丨歡歌
CONTACTS
找到小都
微信公眾號丨YOU成都視頻號丨新浪微博丨APP
YOU成都小程序丨YOU在場小程序 | YOU在場小紅書
合作添加微信號
YOUCHENGDUDU
· 歡迎把小都分享給更多的朋友哦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