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流動,
讓特色辦學理念激蕩共鳴。
探 / 尋 / 特 / 色 / 課 / 程
教育無界,課程有方。當傳統課堂的邊界被創新思維打破,當課本知識在實踐探索中煥發新生,每一所學校的特色課程都成為點亮教育星空的獨特坐標。我們深信,教育最美的模樣,是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與自我對話、與世界相擁的成長密碼。
《課程萬象》專欄今日啟幕,邀您共赴一場教育創新的發現之旅。我們將記錄那些打破常規的課程實驗,聆聽師生共創的思維交響。
延時課堂變身"非遺工坊"
在龍泉驛區書房小學的"有間紙坊"教室
20多個一、二年級的萌娃
正上演現實版"非遺少年團"
過濾紙漿的竹簾還滴著水
調色盤里的青綠顏料已就位
他們要用廢紙再造的“紙漿石頭”
復刻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
《千里江山圖》(3D立體版)
?書房小學美術老師廖珮君說:
“這是我們學校的一項特色課程
上學期孩子們從收集廢紙開始
體驗了打漿、抄紙、晾曬全過程
現在已進階到紙漿立體創作”
環顧教室,處處是驚艷:
花草紙里嵌著真正的花瓣
元宵節紙漿花燈仍帶著墨香
十二生肖紙漿畫集體賣萌
二年級學生楊玉琪正專心地畫著一條可愛的小蛇。“我先畫一個樣子出來,后面我會和同學們一起把它做到紙漿十二生肖上。”楊玉琪高興地說,通過這個課程,自己進一步認識了傳統文化,知道了造紙術的神奇和古人的智慧,也動手參與到了紙漿制作中來,樹立起了節約紙張的環保意識。
在另一間教室里,桌子上靜靜地躺著銅字塊、滾筒、粽刷等許多印刷術的道具,等這些一、二年級的孩子們再長大一點,就可以在這里繼續學習中國古代四大發明里的“印刷術”了。
2023年秋,書房小學投用之初,就開始籌備“有間書房”課程。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黃薇介紹,一系列課程具有連續性,先從漢字出發,了解漢字的起源和發展,創造屬于自己的漢字文創產品;接著從造紙術和印刷術出發,結合當代的低碳環保和3D打印,讓古老技藝在現代化校園煥發新生;最后串聯之前所學,印刷一本屬于自己的書,讓所學內化后再輸出應用。
構建校園"廢紙生態鏈"
值得一提的是,結合學校智慧校園建設,“有間書房”課程融入紙張智慧回收和再造,將其和環保結合在一起,構建了廢紙回收與創意再生的完整生態鏈。孩子們收集的廢紙,經“有間紙坊”智能稱重回收、計入各班環保賬戶,并給予學校虛擬貨幣“時光幣”獎勵,后期可兌換相應學習用品;廢紙通過專業工藝,被賦予新生——再生紙;再通過孩子們的巧手被轉化為富有書房特色的文創產品,讓環保理念與創意設計相得益彰。
這里沒有枯燥的課本
只有帶著紙漿清香的成長
當廢紙變成藝術品
當古法碰撞出新創意
我們看見——
五育并舉的種子
正在再生紙的紋路里發芽
傳統文化的基因
正在00后的創造中煥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