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網上一直都有取消中考,取消分流,十二年義務教育,全部讀高中,甚至全部讀本科的呼吁。其實每年都有,并不新鮮,尤其是兩會期間,總會有代表提出類似的建議。甚至人核心內容都不是這個意思,就有一批營銷號捕風捉影,斷章取義。
相關說法在坊間支持者眾多,原因無他,天下苦“卷”久矣,在很多人心中,沒有升學壓力就不需要卷,沒有競爭就不需要卷。
年初,一份中央的文件,即 《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出臺。這是最高層的文件,在新聞聯播講了三分多鐘,其重要程度可見一斑。
毫無懸念地,文章開頭的說法又被熱炒。但這是取消分流,取消中考,撲街高中嗎?
很遺憾,真沒說……全文討論熱度最高,扯上這個說法的其實是“普職融通”:
“以職普融通拓寬學生成長成才通道。推動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融合發展。加強優質中等職業學校與高等職業學校銜接培養。”
全文提到“中考”二字的就下面這一處地方:
明明說的是統籌高中多樣化發展,顯然是在努力推動職業教育,強化職業教育的地位,降低全社會長期以來對“中職地位低于普高”、“中職等于沒前途”的刻板印象。
這能解讀成取消中考?真的,營銷號少看點。
這幾年來,任何能稍微擦邊的提法和做法,不管是國家層面還是地方層面,總會往這方面扯。比如在北京早就已經被提出和實行的“登記入學”,三年前我就寫過這事。
當時說的也是中考不重要了!結果呢?三年過去了,到目前還只是東城區和西城區的幾所區內墊底學校,合計區區420個學位。當報名人數多于錄取人數,則實行搖號,這也是“搖號讀高中”的來源。
下面繼續潑冷水,不愛聽的可以不往下看。
我是認真的,心理接受能力不強的,或者不認同我上述觀點的,真的建議別往下看,等下你看完了你不爽,然后罵我,我也不爽,何必呢……
第一,中考能不能取消?能不能人人上高中?
現在一定不能,我認為未來若干年也不見得能,只不過是盡量不采用,或者模糊化所謂的“分流”這個帶有區別對待的詞語,改為普職融通通,同時繼續完善職業教育建設和畢業學生的出路。
第二,退一步講,那些原本學習情況不太好的學生硬是上了高中,會怎么樣?
很簡單,學不下去,混三年。不說全部,畢竟總有逆襲的,但大多數500多分的學生,如果不從根本上改變這么多年來養成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面對高中那些知識,是真學不下去,更不要說還有幾萬連普高線(去年502分)都達不到的學生。最終大概率就是在學校混幾年,然后什么也沒學會。
我知道各位很多老母親們不相信,甚至對我說的感到生氣,覺得我歧視你們孩子了,但我真沒有——所以我說,看不下去的你還是別看了。
第三,即使全部均衡了,是不是就不需要卷了?
說個很多家長不知道的事,廣東高考早已沒有重本這一說法,2016年起本科合并后就沒有。后來的高分優先投檔線(高優線)和現在的特殊類型控制線(特控線)并不是以前的重本(一本)線。所以理論上,690分的清華北大,和420分的民辦本科一個檔次,都是民辦。
那么,是不是說民420分的學生和690分的學生就一樣了?
普及高中,情況難道不是一樣嗎?不說非示范性高中,622分的示范性高中和720分的省實華附二中廣附執信廣雅,那都是示范性高中啊,他們一樣嗎?
你說普及高中后,考不上高中的人就不需要因為害怕分流而卷起來了?那么按照這個邏輯,那些600多分的學生上個高中綽綽有余啊,為何還要卷?難道不是為了去更好的學校?那些730分的學生明明考“前六”已經綽綽有余了,為什么還要卷?難道不是為了去更好的班級?
你說抽簽,隨機,學校答應嗎?國家答應嗎?
放開二胎三胎不是那么多年了嗎?為什么生育率還在持續下降?
房價下降了有幾年了,刺激政策一個接一個,為什么止不住?
社會大環境,人們的社會觀念和預期,不是出個刺激政策,也不是來個幾個強制政策就能夠改變的。
這代學生的學歷貶值,這代學生家長的卷也是一樣。指望全部人都讀高中就不卷了,那么請問,憑什么你讀一個好一點的高中,我讀一個差一點的高中?如果你覺得真的可以做到完全平均,學校沒有好壞之分,那當我沒說過。
人想要往高處,就要擊敗其他人,就得卷。
當然,我也不認為卷是永恒的。當越來越多人意識到付出遠大于收益的時候,就會降低“卷”度,持有這個想法的人多了,卷的人或者程度就少了,未來會達到一個平衡,但絕不是取消中考,取消分流這么簡單粗暴就可以做到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