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成為今年兩會的熱門詞。日前,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四川文理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茍興龍表示,他將建議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全國人大代表茍興龍在“兩會”現場
茍興龍表示,近年來,人工智能(AI)迅猛發展,ChatGPT、豆包、DeepSeek等標志性產品迭代演進。AI的應用場景和能力邊界不斷拓展,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等方面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和國際競爭的新焦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關我國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戰略問題”。
茍興龍認為,人工智能的發展關鍵在于人才。我國AI人才培養起步較晚、缺口巨大。有數據統計,我國AI領域人才總缺口高達500萬。有機構預計2030年中國對AI專業人員的需求將增至2022年的6倍。為搶抓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構筑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急需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提升全民科技素養,培養未來創新人才。為此,他提出如下建議。
(一)優化學科專業布局。推動人工智能一級學科建設。鼓勵有條件的高校增設人工智能、智能科學與技術、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無人機應用與技術等相關專業。重視人工智能與數學、計算機科學、物理學、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法學等學科專業的交叉融合。鼓勵高校探索“人工智能+X”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復合型、創新型、應用型人才。
(二)建設課程教材體系。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現實與虛擬相結合、興趣與特長相結合,系統構建大中小學人工智能課程體系,科學規劃配套教材,實施常態化教學與評價。
(三)打造網絡教學平臺。加快人工智能網絡課程資源的建設,打造開放獲取、人人可及、時時可用的AI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
(四)加快師資培養培訓。增加人工智能教育相關學科專業碩、博士招生指標,培養壯大未來教師隊伍。將AI教育與實踐納入教師培訓計劃,提高教師的人工智能教學水平。擴大“國家銀齡教師行動計劃”實施范圍,將學校退休教師、企事業退休專業技術骨干和管理人才納入該計劃,服務面向延伸至大中小學。支持學校與高科技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鼓勵教師到企業實踐,企業中符合條件的專業人才到學校任教,校企互聘兼職。
(五)優化智慧教學環境。將人工智能教學條件的改善和設備更新納入“兩重兩新”和“人工智能+”行動計劃,加大經費投入,推動學校智慧教學基礎設施設備提檔升級,建設多元化、高水平的AI實驗(訓)室和應用場景。加強校際間共建共享AI教學場館,鼓勵和引導高科技企業、科研院所和各級各類學校共建AI實踐教學基地。
(六)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完善AI拔尖創新人才發現和培養機制,著力加強創新能力培養。實施國家卓越AI人才培養計劃,面向中小學生實施人工智能素養培育“沃土計劃”,面向具有創新潛質的高中學生實施“脫穎計劃”,鼓勵有條件的高校開設人工智能、智能科學與技術實驗班,面向全面招生,探索本碩博貫通培養新模式。舉辦“AI+”創新大賽,選拔創新人才,加快AI創新成果的應用轉化。
來源:四川文理學院官網
編輯:李維戶
審核:楊柳 尹亮 李美林
終審:何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