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4日深夜,李嘉誠旗下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宣布與美國貝萊德集團牽頭的財團達成協議,以總企業價值22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657億元)出售其全球港口業務核心資產。這筆涉及23個國家、43個港口的交易,不僅創下本世紀全球港口業最大規模并購紀錄,更因包含巴拿馬運河兩大戰略港口而引發地緣政治猜想。交易公布次日,長和股價單日暴漲22%,市值激增近400億港元。
一、交易邏輯:從“重資產焦慮”到“現金流為王”
從交易結構看,李嘉誠團隊展現出精明的資產剝離策略:保留在中國大陸的深圳鹽田、上海北侖等優質港口,將運營成本高、政治風險大的資產打包出售。以228億美元總價計算,交易市盈率約為25倍,對比全球港口運營商平均18倍的估值水平,這堪稱高位套現的經典案例。交易完成后,長和的凈負債率將從23.6%降至18%以下。
二、地緣政治:巴拿馬運河的“美國化”棋局
法國《回聲報》的觀察:美國資本正通過“去中國化”重塑關鍵基礎設施控制權。特朗普執政時期曾多次質疑1999年運河主權移交的合法性,共和黨議員更在2023年提案要求審查中資參與的運河項目。
三、商業嗅覺:李嘉誠的“危機經濟學”
縱觀李嘉誠七十載商海沉浮,其資產騰挪總與時代轉折緊密相連。1999年出售英國Orange電信套現1180億港元,精準避開互聯網泡沫;2015年起分批出售大陸地產項目,在房地產調控前夜完成千億級撤退。此次港口大拋售,延續了其一貫的“危機前套現”邏輯。
四、身份困境,無根木
李嘉誠甩賣大部分國外港口,這是一次戰略性大撤退,現在不賣,不可能等著將來被沒收吧。
李嘉誠要是真的不看好港口業務,為啥還保留中國的港口呢?港口都是有出有進的,總不能出口了很多標準箱,海外的港口都不接收吧?只能說,李嘉誠終于認命,無論怎么變國籍,無論怎么表忠心,別人還是當他中國人看的。他手上的海外港口都保不住。還不如趕緊賣掉,能回收多少算多少。
我以前就說過,你不當自己是中國人也沒用,人家就把你當中國人看了。
李嘉誠兩個兒子都是加拿大籍,而且已經入籍很多年,人家把你當加拿大人看了嗎?不還是說中國人控制了巴拿馬運河了嗎?
就像猶太裔以色列籍的阿布,英國也認定他是俄羅斯人。
現在這個時代,一個資本家不背靠著政治大樹,只會任人宰割,李嘉誠自詡為世界公民,在商言商,在歐美看來,你還是個中國人,
李嘉誠選擇了當世界公民,要把財富放在全世界,特別是選擇了所謂私人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的歐美。這在當時看起來也很正確的。
可惜俄烏戰爭打碎了歐美一大堆高大上的濾鏡。同時中美戰略對抗,美國政府為了避免破產,吃相越來越難看了。這時候哪來的什么世界公民?非我族類,正好填腹。
李嘉誠這次為什么賣巴拿馬港口等大量海外資產?不就是怕賣晚了像俄羅斯那樣,被直接凍結沒收么?
超級富豪,財富到了這個量級,不尋求政治力量的保護,始終是無根之木。
二戰后世界科技發展,自由貿易等等,讓世界財富得到了很大的增長。歐美在這個歷史進程中獲益巨大,自然也就愿意開放機會給李嘉誠等這類商人。現在自由貿易結束了,各國很快將形成一個個小圈子,各國的民族主義也會隨之高漲。這時候的李嘉誠家族,敢把財富放在歐美嗎?敢繼續當所謂的世界公民嗎?
有些殖人非常蠢,抱著自恨的心理了,美國看不慣你黃皮,你不去怪美國,反而是怪中國牽連了你,這不是賤是什么?
很多殖人都是這么一個心理,我建議這種人趕緊重開投胎,下輩子做個白皮,反正這輩子你是沒機會了。
最后我想說不管你們怎么粉飾這次交易,怎么吹賺得多,有一個本質的問題,那就是賣不賣不是你說得算,你沒有主動權,是美國怎么說,你就要怎么來,賺得多賺得少能改變這一點嗎?
有些資產,賣掉容易,買回來就難了。這個巴拿馬港口以后還能買的回來嗎?說不定特朗普直接讓這些港口拒絕停靠中國生產和運營的船舶,或者收取高昂的停靠費,你怎么辦?
俄羅斯為了波羅的海出海口,跟波蘭瑞典立陶宛打了百年戰爭,為了獲得黑海出海口,跟土耳其打了十次俄土戰爭,為了獲得太平洋出海口,想從中國巧取豪奪大連旅順,間接導致朝鮮戰爭爆發,前后五十年也跟日本打了三次戰爭。
哎,商人本性,總結兩個字:滑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