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還有漏網之魚不知道,上個月末,由國產知名漫畫《長歌行》改編的同名3D動畫,悄悄在B站上線了。
這部動畫至今只更新了3集(會員4集),豆瓣尚未開分。根據僅有的100來條評論看來,褒貶不一,兩極分化。
有讀者認為動畫3D質感還不錯,比較文藝;也有讀者認為3D效果和漫畫效果結合起來,味兒不對。
“本作一半的魅力就是華麗的線條哇。”
值得一提的是,在動畫開播當日,夏達在轉發中透露《長歌行》漫畫或于今年可以恢復更新。
這直接炸出一票從那個年代一路跟隨而來的粉絲。
01
荒木飛呂彥同過臺,大暮維人打過Call
《長歌行》終于開播!
唐朝,一個為千百年來人人都津津樂道的繁華盛世,風流人物、傳奇軼事層出不窮。
《長歌行》,以唐初歷史為改編靈感,以歷史上玄武門事變為故事引子,創造了一個架空于現實歷史的故事。
這段故事,講述了李建成的女兒永寧公主李長歌,在父母親族都被叔父、也是后來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殺害后,逃出皇宮,伺機報仇并一路成長的過程。
放到現在來看,皇室秘辛、復仇、少女愛戀、救贖......圍繞這幾個詞語創作的作品一抓一大把,別說影視劇拍得七七八八了,就連短劇也多是以這樣的主題為畫像來創作。
自然而然的,《長歌行》就會顯得不那么出挑。
但是《長歌行》也好,夏達這位漫畫家也好,都是誕生于“那個時代”的杰作,她的一切成績成就也基于當時——那個中國漫畫剛剛起步的晦暗時代。
曾幾何時,國內二次元的新聞,通篇下來都是有關中國漫畫家是如何吃不飽飯、透支精神來創作、版權混亂的文稿。
但夏達的《子不語》與《長歌行》,卻成為了許多漫畫讀者的古風國漫啟蒙,尤其是《長歌行》,從連載開始紅了十數年。
一個人脫胎換骨都可能只在一月之間,更何況更迭發展了20余年的中國漫畫界,因此夏達的漫畫也會隨之產生爭議。
但她及她的作品,能夠在那個時代接連出圈,成為為數不多的一代女性“遠古大神”,這與她自身的審美及能力分不開。
高中就開始畫漫畫,19歲就正式開始發表漫畫的夏達,中國漫畫獎拿過,金龍獎與金猴獎也曾收入囊中。
她的IP被改變至電視劇、動畫、游戲,甚至《長歌行》還在國內知名雜志社《漫友》及日本最著名的出版社之一集英社旗下漫畫《Ultra Jump》連載。
這是中國漫畫首次與荒木飛呂彥等大師同刊登場,大暮維人都站出來打Call。那么身為創作者的夏達,自然也被那個時候的讀者視為最適合作為對外交流的代表。
早已獲得過巨大成功的夏達,在讀者眼中已然可以用連載、出版、獲獎甚至版權出售等各方可觀的收益,穩坐釣魚臺,安安心心去過沒有創作壓力的日子。
但夏達卻沒有停下的意思,一面爭取著《長歌行》連載重開,一面又新開了她首部全彩漫畫《步天歌》。
一部比一部細膩,一部比一部“繁瑣”。
仔細一想,漫畫這條路她竟然跌宕起伏地堅持了二十來年了。
02
輸得起一切
唯獨無法忍受沒有自己創作的空間
曾有人言,夏達的畫,不像漫畫,更像插畫。
這是因為她常常喜歡賦予畫面繁復而精致的元素。
早期夏達的作品,如果用現在的眼光、用同樣是現在剛剛出道的漫畫作者來比較看,的確是稚嫩又簡樸的。
但她每畫幾年,便進步一些;每連載一部,就煥新一部。
到了《長歌行》,畫風不但已經很有夏達自己的個性,功力也穩健了不少。
而現在,夏達現在正在創作的全彩漫畫《步天歌》,色感清淡如茶,顏色幾乎采用的都是低飽和度色,然而用色卻十分豐富,既絢爛又不至于眼花繚亂。
此外,夏達作品中的人物頭發濃密又根根分明,背景的細節也相當多樣。地板紋路、滿樹花葉、海面波紋、遠山近草等等。
夏達從很早就開始偶爾直播勾線,她現在也有自己的B站賬號,常常分享繪畫過程。而看過的讀者,有不少都被她精細的描線過程驚訝。
是的,比起色彩、構圖等,夏達在畫功上為人夸贊最多的其實是線條。
她的作品,不論是封面插畫還是內頁,每一個畫面處理得都非常精細,并且靈動。然而在細膩與靈動之外,一根根線條構成的畫面卻又不失大氣與恢弘。
正因有這樣的表現力,可以看見夏達的讀者經常在她的評論區,或帶有她作品與名字的廣場哀嚎,“看不夠根本看不夠”。
不過由于夏達的漫畫,不是怪力亂神的玄幻題材,就是家國情懷這樣的類歷史演義題材。
本就因需要嚴謹對待而緩下來的創作,再加上格外細膩的線條與全篇上色,導致《步天歌》這部漫畫的更新變得比從前更慢了。
夏達在去年的一個采訪中說,自己有很厲害的拖延癥,每次不到最后一刻都會不停地改稿,改到連編輯都開始發脾氣,改到不得不上交。
“對我來說,我會覺得我輸得起經濟收入,我輸得起沒有社交,我輸得起沒有玩樂,但是我無法忍受沒有自己創作的空間。”
夏達今日的作品風格,也可以說是她的性格、喜好與人生選擇綜合調節的結果。
相比其他更享受講故事的漫畫家來說,夏達更享受畫畫的過程,于是有了如今這樣細膩的畫風。
夏達筆下的家中愛寵
猶記得在近年一次關于《步天歌》的訪談中,她提到她格外喜歡畫老人。
自小長在老人家身邊的她,在經年累月的觀察與認知下,對老人群體有更深的感悟。
“我會覺得老人的每一條皺紋,都充滿了美感和智慧。”
畫師的每一筆線條,也像隨時間生長、蘊藏著無數經歷換來的智慧的“皺紋”,不是嗎?
編輯: 第三方陣營玩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