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5日下午,廣東省教育研究院主辦、華南師范大學協辦的南方高教講堂第4場開講,本場主題為“深化基礎學科教學改革,助力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活動在廣東教育Plus、廣東教育研究、廣東教育傳媒等平臺進行同步直播,截至活動結束,點播量累計9.22萬次。活動由廣東省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室賈秀險副研究員主持。
一、活動介紹
賈秀險作活動介紹。基礎學科是國家創新發展的源泉、先導和后盾。培養基礎學科拔尖人才是高等教育強國建設的重大戰略任務。要加強基礎研究人才隊伍建設,要堅持走基礎研究人才自主培養之路,深入實施“中學生英才計劃”“強基計劃”“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優化基礎學科教育體系,發揮高校特別是“雙一流”高校基礎研究人才培養主力軍作用。近年來,我省高度重視基礎學科建設,響應黨中央號召,通過組織多種形式的教學大賽,以賽促教,努力提高基礎學科整體教學水平。為了充分發揮大賽成果作用,讓更多本科高校的青年理科教師受益,組織了本次交流活動。活動圍繞“深化基礎學科教學改革 助力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這一主題,聚焦理科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助力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提升教育教學水平。活動融合教學展示與專家點評、學術沙龍、專題報告,展示如何讓基礎理科課堂入腦入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潛能,培育科學文化發展的優秀拔尖人才,力圖為高校一線理科教師提供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
廣東省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室賈秀險副研究員作活動介紹
二、教學展示
教學展示由華南師范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全國第六屆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大賽理科組一等獎獲得者、廣東省第六屆本科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大賽理科組一等獎獲得者(第一名)肖洋老師,華南農業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副教授、廣東省第五屆本科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大賽理科組一等獎獲得者曹靜老師呈現。肖洋老師介紹了光干涉現象的由來,并通過實驗帶領我們由淺入深地剖析了這現象產生的原理;曹靜老師圍繞從實例、概念、性質、應用依次展現出逆矩陣在代數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肖洋老師現場教學展示
曹靜老師現場教學展示
三、專家交流點評
中山大學物理學院黨委書記趙福利教授和華南師范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劉喆副研究員對教學展示進行交流點評。兩位專家聚焦教學實踐的真實問題,從教學理念、教學組織、教學創新、課程思政、教學環境等不同角度提煉出肖洋老師和曹靜老師的講課精髓,并提出基礎學科教學能力提升、高效達成教學目標、有效實現教書育人相統一及更好體現思想性、時代性和專業特色的方法和路徑。
四、學術沙龍
華南師范大學教師發展中心原主任陳啟買教授主持學術沙龍,廣州大學地理科學與遙感學院、國際宇航科學院(IAA)院士王晉年教授,中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喬正平教授,華南理工大學物理與光電學院副院長文德華教授,暨南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黃峙教授,華南師范大學物理學院副院長吳先球教授參與研討。專家聚焦學生科學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探討基礎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及其關鍵領域和關鍵問題,分享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實踐探索和經驗,分享基礎學科課程改革的重點、方向和舉措,讓大學生沉浸于前沿科學研究的主要做法及基礎學科教材建設的理念等。經過與現場老師的互動,如何培養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的話題得到進一步的延展。
五、專題報告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求是特聘吳敏教授作專題報告《課程建設與人才培養》。從一流課程建設切入,介紹浙江大學在國家精品課程、MOOC課程、混合式教學、虛擬仿真課程、新形態教材與數字課程等方面在一流課程建設上的做法和經驗;從對中學教育的深刻反思中,揭示大學人才培養的本質要求;最后教學心得的總結,他詮釋了如何做好教學、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大學教師,即用愛心去教學、用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用學識魅力去感染學生和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
六、活動總結
最后,廣東省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孫麗昕研究員對本次活動的各個環節進行總結。她表示,推動深化基礎學科教學改革,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需要打造我省基礎學科青年教師教學展示與交流平臺,期待更多的教育者積極參與和實踐。
來源:廣東省教育研究院
編輯:廣東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