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6時,共青城市蘇家垱鄉天空中迷漫著薄霧,徐茂財已經穿著反光背心站在毗鄰的昌九快速路紅綠燈下。從城區派出所調到蘇家垱鄉交所融合點的他,正吹著口哨提醒過往車輛和行人。
徐茂財,現任共青城市公安局交管大隊城郊中隊副中隊長、三級警長。
從“辦案能手”到“路面通”
2024年4月,剛到崗的徐茂財看著滿墻的交通事故檔案時,老同事打趣道:“你這城里的案子辦得漂亮,可這鄉間土路能有什么大案子?”
白天跟著駐守的交警巡邏,晚上泡在檔案室整理近5年來的交通事故數據,他發現轄區70%的事故都發生在村道交叉口和曬糧場路段。
于是,他繪出了全鄉第一張“交通隱患地圖”,把98個事故黑點標注得清清楚楚。針對趕集日人流集中的情況,他總結出“錯峰護送法”:每天早晨提前半小時到集市口,引導電動自行車靠右行駛,用喊話器提醒商販別占道擺攤。今年春節前,他帶隊連續三天蹲守,成功阻止了3起農用三輪車載客的違法行為。
“徐警官又來巡邏啦!”70歲的獨居老人張秀蘭隔著院墻就喊起來。自從2024年冬天徐茂財發現老人總在結冰路段摔跤后,他就把警車后備廂改成了“民生服務箱”,里面裝著常用藥、雨傘、針線包,還有手寫的《鄉村出行安全手冊》。
每逢陰雨天,徐茂財就開著這輛裝著急救品、生活用品的警車挨村巡查。車里備著熱騰騰的姜茶,隨時給路邊清掃垃圾的環衛工人遞過去。2024年7月份連續的暴雨天氣使得蘇家垱鄉通往城里的共星公路無法通行,路面上全是被大風折斷的樹木。為不耽誤鄉親們出行,徐茂財連夜組織隊員,在暴雨中用了4個小時才將折斷的樹木清理出來。
講方言的“交通安全員”
“王婆婆,你屋里崽騎電動(自行)車可別載人咧!”徐茂財操著純正的當地口音,把印著卡通圖案的警示貼紙貼在村頭電線桿上。這些用方言編寫的交通安全順口溜,被村民們剪下來貼在窗戶上、門框上。
針對農村留守老人多的現狀,他組織成立了“夕陽紅交通勸導隊”。65歲的退伍軍人趙大爺戴上紅袖章,天天在村口執勤,見到騎電動自行車未戴安全頭盔的年輕人就學徐茂財的語氣:“小崽子,頭盔戴上,‘漲當’!”今年春節,通過老人們的口口相傳,全鄉安全頭盔佩戴率大幅上升。
“茂哥,您先喝口水吧!”年輕輔警小劉遞過水杯。正在指揮交通的徐茂財擺擺手,黝黑的臉上掛著汗珠:“你這周已經3天沒正經吃飯了。”其實大家都知道,他的抽屜里永遠備著降壓藥,他卻總說“莊稼漢哪有那么多講究”。
今年春節,返鄉的車輛格外多,鄉村街道上、村間小路里,因堵車而發出的鳴笛聲此起彼伏。徐茂財就穿梭在這一片片車流中,疏導交通、救助群眾。看到“茂哥”如此,同隊的隊友也放棄休假的機會,在“茂哥”的帶領下,蘇家垱鄉春節期間道路未發生長時間擁堵,也未發生一起人傷事故。
紅綠下無小事,每起事故背后都是鮮活人生;警徽之上有千鈞,每次服務都應為百姓謀福。徐茂財用18年從警生涯詮釋新時代交警的使命擔當,在川流不息的路段,那抹熒光綠始終是最動人的平安底色。(文/圖 查文航 全媒體記者周潯)
來源:《新法治報·交通周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