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總結宣傳人民法院攜手殘聯在落實《關于為殘疾人提供更加優質訴訟服務的十條意見》方面的有益做法,發揮典型案例指引示范作用,2025年3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會同中國殘聯共同發布殘疾人訴訟服務和多元解紛典型案例。其中,仙游法院辦理的涉殘疾人案件入選。
四、鄭某與趙某民間借貸糾紛調解案
——法院攜手殘聯“無聲”化解涉殘疾人民間借貸糾紛
(一)基本案情
鄭某和趙某均系聽力殘疾人。2019年6月起,趙某以需要資金為由多次向鄭某借款,鄭某通過銀行、微信及支付寶等方式陸續向趙某出借人民幣共計78120元。后經鄭某多次催討,趙某未能還款。2024年4月,鄭某向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人民法院尋求幫助。法院通過“涉殘疾人糾紛綠色通道”,為其優先立案。
(二)調解過程及結果
本案屬于事實清楚、法律關系明確的借貸糾紛,調解難點在于雙方當事人均為聽力殘疾人,法官在與當事人視頻交流時,無法理解手語內容。為此,法院依托“總對總”在線多元解紛機制,邀請殘聯選派兩位責任心強且工作經驗豐富的手語調解員共同參與調解。考慮到一方當事人長期在外地打工,為減輕當事人往返奔波的成本,法院依托調解平臺組織雙方進行視頻調解。因案件證據材料較多,法官和殘聯調解員多次與趙某進行視頻連線,通過手語和文字向其釋明相關法律規定。經過多次溝通,趙某態度有所轉變,主動從外地趕回法院現場參加調解。但調解過程中,雙方矛盾較為激烈,趙某表示無法在短時間內籌集全部資金。法官和殘聯調解員耐心通過手語、文字等方式釋法明理,引導換位思考,化解癥結,逐步縮小分歧,最終促成雙方達成分期還款的合意。
當事人雙方達成調解協議,鄭某同意趙某分期償還借款本金及利息。雙方閱讀完調解協議后,紛紛比出“OK”的手勢表示“同意”,并現場簽訂調解協議。
(三)典型意義
本案系涉殘疾人民間借貸糾紛。雙方當事人均為聽力殘疾人,溝通成本高、化解難度較大。福建莆田仙游法院與殘聯充分發揮“總對總”在線多元解紛機制作用,加強溝通協作,選派懂手語的殘聯調解員參與調解工作。經過多輪耐心勸導,從線上視頻連線到線下見面,當事人雙方最終達成一致意見,讓糾紛在“無聲”中化解,做到既定分更止爭。結案后,法院向殘聯發出司法建議書,建議共同成立涉殘疾人矛盾糾紛調解工作室,建立盲文、手語等訴訟輔助服務人員名冊,進一步提升訴訟服務精度,助力殘疾人無障礙解紛。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
關注我們 | 不僅科普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