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并非“一痛而過”的疾病,其發展呈現鮮明的階段性特征,從無癥狀高尿酸血癥到終末期關節損毀,每一階段都需針對性干預。掌握各期核心癥狀與防治要點,可延緩病程,最大限度保護關節與腎臟健康。
無癥狀期——高尿酸血癥
預防重點:
飲食控制:限制高嘌呤食物(牛羊肉、海鮮、酒精)、避免含果糖飲料,增加低脂乳制品、蔬菜攝入。
飲水:每日飲水量≥2升,促進尿酸排泄。
體重管理:
通過運動(如快走、游泳)和飲食減重,避免劇烈運動誘發尿酸升高。
藥物調整:避免使用升高尿酸的藥物(如噻嗪類利尿劑)。
治療指征:
若血尿酸≥9 mg/dL,或合并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病等,需啟動降尿酸藥物(如別嘌醇、非布司他)。
監測尿酸水平,目標控制在<6 mg/dL。
急性發作期—刻骨銘心炎癥
治療原則:
快速緩解炎癥與疼痛,不在此階段啟動降尿酸治療。
一線藥物:
NSAIDs(如萘普生、吲哚美辛),足量短期使用(5-7天)。
秋水仙堿:小劑量方案(首劑1.2 mg,1小時后0.6 mg,后續每日0.6 mg×2次)。
糖皮質激素:口服潑尼松(20-40 mg/日)或關節腔注射(適用于單關節嚴重腫脹)。
輔助措施:
患肢制動、冰敷,避免外傷或過度活動。
預防復發:
急性期緩解后2-4周內逐步開始降尿酸治療(若未用藥)。
間歇期——防治復發關鍵窗口
核心目標:長期降尿酸治療,預防急性發作。
藥物選擇:
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別嘌醇(起始100 mg/日,逐步增量,最大800 mg)或非布司他(40-80 mg/日,監測心血管風險)。
促尿酸排泄藥:苯溴馬隆(50-100 mg/日,禁用于腎結石患者)。
預防急性發作:
初期聯用小劑量秋水仙堿(0.5 mg/日)或NSAIDs,持續3-6個月。
生活方式:持續控制飲食、戒酒,每3個月監測血尿酸。
慢性期——不可逆損傷防控
治療重點:
強化降尿酸:聯合用藥(如別嘌醇+苯溴馬隆)使尿酸<5 mg/dL,促進痛風石溶解。
痛風石處理:
局部注射聚乙二醇尿酸酶(Pegloticase)溶解頑固性痛風石。
手術切除感染或壓迫神經/關節的痛風石。
并發癥管理:
治療合并慢性腎病、高血壓,避免腎毒性藥物(如NSAIDs)。堿化尿液(尿pH 6.2-6.8):枸櫞酸鉀或碳酸氫鈉(注意高血壓患者限鈉)。
終末期—(關節破壞/腎衰竭)
多學科管理:
關節功能重建:嚴重畸形者關節置換手術。
腎功能替代:透析,調整降尿酸藥物劑量(非布司他需減量)。
疼痛控制:
短期使用弱阿片類藥物(如曲馬多),避免長期依賴。
終末期支持:持續低劑量抗炎藥預防急性發作。
營養支持方案
慢性腎病患者蛋白質攝入量控制在0.6-0.8g/kg/d,優選雞蛋、牛奶等優質蛋白。補充α-亞麻酸(每日2g)可抑制NALP3炎癥小體活化,維生素C(500mg/d)輔助增強尿酸排泄能力。
關鍵注意事項
1、藥物禁忌
別嘌醇需篩查HLA-B*5801基因(亞洲人群過敏風險高);非布司他慎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
2、監測指標
定期血尿酸、腎功能、尿常規,評估痛風石體積(超聲或雙能CT)。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