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楊是一家汽修廠的職工,今年28歲,平常沒啥愛好,就喜歡吃外賣吃燒烤喝酒。前段時間他發現肚子疼,以為是外賣不干凈、吃壞肚子了,自己就沒放在心上。
后來又出現了便血癥狀,想到自己以前就有痔瘡,就當痔瘡犯了。但過了幾天,他的血便還是不見好轉,而且用了痔瘡藥物也不見好轉,還越來越嚴重了,只好到了醫院就診。
醫生問診后給他開具了腸鏡檢查,結果被確診結腸癌中晚期。年紀輕輕就被癌癥盯上,這樣的檢查結果讓小楊及家人難以接受。
腸癌作為一種消化道癌癥,越來越多的人被它盯上了,而且越來越呈現年輕化的趨勢。
一、腸癌逐漸年輕化,與哪些因素有關?
南部戰區總醫院 157 分院肛腸外科中心主任王志偉介紹:腸癌是一種很常見的胃腸道腫瘤,在中老年人當中高發,如今發病率越來越高,而且呈現年輕化的趨勢。據統計,我國腸癌患者中30歲以下的青年人占比超過10%。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胃腸外科專家曹杰表示:腸癌的發生與人們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有關,高脂肪、高熱量、高蛋白的飲食習慣是腸癌的高危因素。另外,腸息肉是引發腸癌的直接因素,建議發現息肉后要積極處理,并遵醫囑做好定期復查。
曹杰提醒:早發現早診斷對于腸癌很重要,腸癌如果能在早期發現,那五年生存率超過95%,而晚期的腸癌五年生存率只有5.7%左右。因此建議40歲以上的人要主動定期進行腸鏡檢查,尤其是長期大便帶血的人,更要注重腸鏡篩查。
二、很多人不愿意做的腸鏡,到底能查什么病?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消化道腫瘤內科主任醫師張曉東介紹:腸鏡又名電子纖維結腸鏡,是一種前端有高清攝像頭、細長可彎曲的纖維軟管。通過腸鏡檢查,醫生能直觀觀察到腸道內的情況,能查出腸結核、腺瘤、腸炎、腸息肉、大腸癌等四十多種疾病。
數據顯示,2017年美國相應人群結腸鏡普查率是65%,腸癌發病率明顯下降,女性和男性腸癌發病率分別下降到0.27‰和0.6‰。而我國50歲以上進行腸鏡檢查的人則不足15%,發表在《內科學年鑒》上的一項研究證實,腸鏡檢查與死亡率下降61%有關。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教授曾表示:超過45歲未做腸鏡檢查的人,最好盡早進行腸鏡檢查,做一次腸鏡至少能保證五年不會患腸癌。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消化內科、內鏡中心主任陳偉慶介紹:我國很多人對腸鏡存在誤解,不愿意去做腸鏡檢查,有的人擔心腸鏡會引發不適癥狀,有的人則是嫌麻煩,明知道自己腸胃有問題,還總是拖延。
但做腸鏡真的有想象中的那么痛苦嗎?不妨看看腫瘤科醫生怎么說。
三、腸鏡為何令人抗拒?做腸鏡真的很痛苦嗎?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主任周平紅教授介紹:很多人抗拒腸鏡檢查,因為腸鏡在檢查前需要服用瀉藥。此前進行過腸鏡檢查的患者是這么評價瀉藥的:“太難喝了,一喝要喝那么多,喝完肚子又漲又惡心!”
但是,大多數做過檢查的患者都表示,和健康比起來,這種程度的不適是可忍受的。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醫師潘戰和表示:腸鏡檢查確實會有一些不適癥狀,但多數人是耐受的,無需過于擔心。如果實在擔心害怕的話,可以選擇無痛腸鏡,無痛腸鏡是麻醉狀態下進行腸鏡檢查,整個過程中感受不到不適癥狀。
不過,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進行無痛腸鏡檢查,因此最好遵醫囑進行檢查。
我國腸癌發病率越來越高,而且正呈現年輕化的趨勢,因此上了年紀的人一定要重視腸鏡篩查。很多人覺得腸鏡檢查前需要喝瀉藥,會引發不適癥狀,因此比較排斥,或可以咨詢醫生進行無痛腸鏡檢查。
參考資料:
[1]《年僅28歲確診癌癥!小伙崩潰痛哭:“放縱”了好幾年,代價太大……》.科普中國.2023年08月23日
[2]《好好做一次腸鏡有多重要?一項長達17.4年的研究告訴你答案》.生命時報.2020年06月24日
[3]《做一次高質量的腸鏡可管你至少5年,許多人還不當回事》.健康時報.2020年07月29日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