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間,青島求實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社會實踐團深入家鄉的街道社區、生態一線、公益組織和基層機關,用青春踐行“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實踐理念,以專業為筆、以實踐為墨,在家鄉的土地上書寫了屬于他們的青春答卷,展現新時代青年責任與擔當。
用專業書寫青春誓言
青年要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就是要把所學專業知識融入社會、融入實踐,在實踐中長才干、做貢獻。
“廢水處理設施的運行數據是否達標,直接關系著周邊環境安全。”商學院24級大數據與會計一班王奕瑤在濟寧市兗州區興隆莊街道生態環境保護站實踐中,跟隨工作人員深入工業企業開展環境安全檢查。她參與廢水處理設施運行監測,記錄關鍵參數,協助排查環境安全隱患并督促整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不是口號,而是需要每一個環節的嚴格把控。”她的實踐日記中寫道。
在濟南市長清區萬德街道經管站,大數據與會計二班李紫寧將課堂知識融入實際工作。她每天精準錄入會計憑證、核對表格數據,確保基層經濟管理臺賬的規范性和準確性。“每一張憑證都是責任的體現,小數點后的誤差可能影響整體決策。”通過實踐,她深刻理解了會計職業的嚴謹性,也提升了數據處理能力。
用真情傳遞青春溫度
雷鋒同志敢做一顆螺絲釘,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服務之中。新時代大學生積極傳承這種精神,用自己的真情服務社會、溫暖社會。
在共青團五常市委員會服務的曹佳銘,以細致和耐心投身家鄉建設。她協助整理文件、反饋群眾意見,并通過參與環境治理項目提升組織協調能力。“基層工作需要傾聽與行動的結合,只有真正融入群眾,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她的實踐經歷印證了學院倡導的“從點滴做起,爭做文明先鋒”的理念。
遵化市華明路街道辦的何彩鈺,則以“安全守護者”的身份穿梭于社區。從日常巡邏到隱患排查,她用腳步丈量責任,用鏡頭記錄家鄉變遷。“基層工作的瑣碎中藏著民生大事,每一份付出都能為社區增添一份安全感。”
蓬萊區慈善總會的劉家琪,則通過義賣活動為留守兒童籌集善款。“清點書籍、推廣公益,我們不僅傳遞了愛心,更讓鄉村孩子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她的實踐日記中寫道:“青春的擔當,就是讓善意在行動中生根發芽。”
徐君在恒集社會公益的實踐中,化身公益“傳播者”。她策劃活動、走訪困難家庭,并通過社交媒體擴大公益影響力。“公益不僅是付出,更是喚醒更多人參與的力量。”她的行動呼應了學院“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
用真心點亮青春光芒
星空燦爛源自每顆的閃亮。每一個平凡的崗位都能閃爍人生價值的光芒。商學院實踐團隊用真心讓請青春光芒更加耀眼。
張婧姝在武城縣興隆社區擔任小學生課業輔導老師,將專業知識轉化為教育溫度。她設計紅色教育、科普手工等活動,用趣味方式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教育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點燃對未來的憧憬。”她的實踐詮釋了“感恩回報社會”的學院主題。
王亞晶在邯鄲市廣平縣文旅局會務志愿者崗位,完成活動籌備、拍攝記錄和電話接聽等工作。她說到:“從幕后準備到現場協調,每一個細節都是對家鄉文化的致敬。”
在諸城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優撫科實踐的劉亞楠,從信息登記到政策解答,她用耐心與細致架起服務退役軍人的橋梁:“每一次送喜報,都是對軍人榮耀的傳遞,更是對自身責任感的升華。”
青島求實職業技術商學院始終將社會實踐作為育人重要載體,鼓勵學生結合專業特色服務社會,通過‘校政企社’協同機制,引導學生將課堂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社會實踐中錘煉品格、增長才干,為區域發展注入青春活力。(商學院 吳瑞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