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筆記
存木屑、用竹頭……
古人在「尚儉」的智慧中
教你怎么降本增效
習語引航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不僅是我們一路走來、發展壯大的重要保證,也是我們繼往開來、再創輝煌的重要保證。
——2019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學習目標
《中國官箴》(第二季)第五集《尚儉》19:30在湖南衛視、芒果TV雙平臺播出:
“士大夫欲為天地萬物惜生命,為百姓惜財力,……事從簡、用從儉。”
“居家宜儉,居官尤宜儉。……儉則安分,儉則潔己,儉則愛民,儉則惜福。”
——清·覺羅·烏爾通阿《居官日省錄》
“惟儉足以養廉。”
“儉者,君子之德也。”
——清·陳宏謀《從政遺規》
“省一筵宴之費可活幾人,省一交際之費可活幾人,省一土木之費可活幾人。”
——清·陶澍《三省水災勸捐告示》
1.了解陶侃、陶澍從政尚儉的故事,透過史實看古代官員如何踐行事從簡、用從儉。
2.學習《居官日省錄》《從政遺規》等古籍中有關“尚儉”的官箴名論,進一步領會“儉”在治國理政中的深層含義。
3.認識到“尚儉”在現代的重要性,做到“以儉修身、以儉養廉”。
史料帶讀
東晉某年的正月初一
武昌城里格外寒冷
街道上厚厚的積雪
讓人舉步維艱
突然 一層層木屑
被鋪在了地面和臺階上
頓時讓雪天行走
變得穩妥和輕盈起來
原來是荊州刺史陶侃
視廢料如寶
將不久前朝廷下令
造戰船產生的木屑和竹頭
收集起來并登記入庫
在這大雪之際
便成為了利民的好物
百姓們為此對從政尚儉的
陶公交口稱贊
轉眼幾十年過后 陶侃已經離世
但他生前留存在倉庫里的竹頭
又在造船、修船派上了用場
不僅節約了材料 還提高了進度
與陶侃深有共鳴的
是清代道光年間治績頗受好評的
建昌府司馬覺羅·烏爾通阿
他在其著作的
官箴書《居官日省錄》中
將“尚儉”提升為“惜命”的高度
認為“士大夫欲為天地萬物惜生命
為百姓惜財力
…事從簡、用從儉。”
而乾隆年間官至東閣大學士
陳宏謀也在所編的
《從政遺規》中
不厭其詳地告誡道
“惟儉足以養廉”
“儉者,君子之德也”
時光流轉到晚清
陶澍在《三省水災勸捐告示》中
抨擊官場奢靡之風
實屬“害命之舉”
痛陳“省一筵宴之費可活幾人
省一交際之費可活幾人
省一土木之費可活幾人。”
并且在受職治理鹽政后
將第一“刀”給了自己
不僅將兩江總督府內的
吏員、役工等
幾十個機構、人員全行裁撤
總計減去浮費超過一千萬兩白銀
還通過改革鹽政
除填補了歷年遺留下來的虧欠外
另外又上繳國庫鹽稅銀4400余萬兩
同時將每年五千兩的薪銀
二萬兩“賞恩銀”
全部拒收、上繳國庫
對此 他只認為
能省一分之浮費 就能減一分之鹽價
利國利民 何樂不為?
深度解讀
“士大夫欲為天地萬物惜生命,為百姓惜財力,……事從簡、用從儉。”
烏爾通阿認為奢靡的生活習慣是導致貪念產生的重要因素,為官者要為天地萬物的長長久久,愛惜每一個生命,要為百姓們的幸福安康珍惜財力,不能濫用民力、物力,做事要簡單不能搞排場,用度要節儉,不能鋪張揮霍,烏爾通阿認為那是對生命的浪費。
——張文珍
中共山東省委黨校
(山東行政學院)教授
鑒古通今
儉樸,是我們中華傳統美德,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節儉樸素、力戒奢靡作為自己的傳家寶。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強調指出,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不僅是我們一路走來、發展壯大的重要保證,也是我們繼往開來、再創輝煌的重要保證。可見以儉修身、以儉養廉、以儉興業,它既是中國傳統官箴文化的思想精華,也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重要原則和中國共產黨百年黨史的深刻啟示。在當下,對于我們每個黨員干部來說,節儉、儉樸不僅僅是一種美德,而且是一道保險。
——沈湘平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
“中華文化廣播電視傳播工程”重點項目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指導的
七集系列文化微紀錄片
《中國官箴》(第二季)
于3月3日起每周一至周四19:30
在湖南衛視、芒果TV雙平臺播出
同時,節目也將在全國省級衛視聯合展播
全國廣電新媒體聯盟賬號矩陣
中國視聽APP及多地電視臺大屏同步推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