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姜濤,沃德研究院學術委員、國盛戰略智庫研究員、戎馬視界工作室總編
近日,李嘉誠將旗下43個港口出售給美國貝萊德公司的交易引發了全球范圍內的廣泛關注,這不僅涉及巨額資金流動,更牽動了國際政治與經濟格局的敏感神經。這一交易背后隱藏的深層次原因及其潛在影響,值得我們深入探討。以下是圍繞這一事件的10個關鍵問題。
1. 問:特朗普剛說不能讓中國控制巴拿馬運河,李嘉誠就把巴拿馬的兩個港口賣給美國,這交易的背后有什么深層次原因?
答:特朗普曾多次公開表示,不能讓中國控制巴拿馬運河這一全球重要的航運通道。而李嘉誠恰在此時將巴拿馬的兩個港口出售給美國公司,這一舉動顯然不僅僅是商業行為。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巴拿馬運河是全球貿易的咽喉要道,控制其周邊港口意味著對全球航運的潛在影響力。尤其是中國已成為除美國之外巴拿馬運河的第二大用戶。有資料顯示,通過巴拿馬運河完成的貿易活動中的88%是美國與亞洲地區的貿易貨物,其中與中國有關的貿易貨物占到40%。李嘉誠的這一交易極有可能是在美國壓力下的妥協,也可能是為了規避未來可能的地緣政治風險作出的抉擇。無論如何,這一交易的背后顯然有更深層次的戰略考量。
2. 問:李嘉誠出售世界其他地區41個港口,與出售巴拿馬運河的港口有什么內在聯系?
答:李嘉誠此次出售的43個港口中,除巴拿馬的兩個核心港口外,其余41個分布于歐洲、亞洲和美洲23個國家。這些資產與巴拿馬交易的關聯性在于:
一方面是李嘉誠在全球業務重組:長和港口業務在2023年全球權益吞吐量排名第六,長和通過剝離歐美敏感區域資產,集中資源于中國內地及香港港口(如鹽田國際、香港貨柜碼頭),以規避地緣風險。另一方面是美國資本在全球的布局:貝萊德財團通過收購,將觸角延伸至鹿特丹、菲利克斯托等歐洲樞紐港口,強化美國對國際航運的控制力。
3. 問:為什么收購李嘉誠出賣港口的公司只是美國貝萊德公司一家呢?這里面有沒有美國對中國深度布局?
答:貝萊德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其背后的資本和政治影響力不容小覷。此次收購李嘉誠的43個港口,貝萊德公司是唯一的買家,這顯然不是單純的商業行為。
從戰略角度來看,美國可能通過這些港口進一步加強對全球航運的控制,尤其是在中美關系緊張的背景下,這些港口可能成為美國遏制中國全球貿易布局的重要工具。這43個港口的內在聯系在于它們共同構成了全球航運網絡的關鍵節點,控制這些節點意味著對全球貿易的潛在影響力。因此,這一交易很可能反映了美國對中國正在進行的深度戰略布局。
從貝萊德公司本身來講,以前與民主黨走得更近一些,他的政策遭受共和黨尤其是特朗普的批評。此次花重金收購重要全球港口的交易時機,正值特朗普政府推動“供應鏈回流”與“去中國化”,貝萊德的收購符合美國重塑全球貿易格局的戰略目標,同時響應美國“經濟安全”議程。這是資本向特朗普效忠心的一種方式。
4. 問:李嘉誠出售這些港口是主動配合美國的戰略還是受到了威脅?
答:李嘉誠作為全球知名的商業巨頭,其商業決策往往具有深遠的戰略考量。此次出售港口,長和的“純商業”聲明難以掩蓋外部壓力的真相:
其一,很可能受到了政治威脅。美國將長和港口視為“中國影響力滲透”的象征,特朗普政府多次暗示若不妥協,可能對其全球業務實施制裁。
其二,部分是經濟誘因:228億美元估值溢價(較2024年財報港口業務估值高出30%)提供了退出契機,同時避免巴拿馬港口特許權被強行終止的風險。
其三,是其家族戰略的調整:李嘉誠家族近年加速資產離岸化,此次交易或為套現離場、規避潛在地緣沖突的一環。
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這一交易都反映了李嘉誠在全球政治經濟格局中的微妙處境,他以配合美國的全球戰略舉措,來換取未來的商業利益或政治庇護。
5. 問:李嘉誠出賣這些港口對于中國“一帶一路”有什么影響?以前這些港口對于中國的“一帶一路”發揮著怎樣的作用?一旦被美國控制后會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帶來什么樣的沖擊?
答: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依賴于全球范圍內的港口和航運網絡。李嘉誠旗下的這些港口曾經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鹿特丹、漢堡等港口為中歐班列提供陸海聯運節點,巴拿馬港口則是連接太平洋與大西洋的關鍵樞紐,助力中國商品全球分銷。
一旦這些港口被美國控制,從短期沖擊看,美國可能通過提高收費、限制中國船只的通行等手段,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形成實質性阻礙。從長期風險看:若美國將港口數據納入“印太經濟框架”(IPEF),可能形成針對中國的供應鏈監控網絡。從而可以更加精準地對中國進行遏制和打壓。
6. 問:美國公司控制這些港口后,一旦中美關系緊張,不讓中國船只通過和停靠,或者提高中國船只的收費,對我們的世界貿易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答:如果美國公司控制了這些港口,中美關系一旦緊張,美國可能會利用這些港口對中國進行施壓。
其一 ,實施準入限制:效仿對華為的制裁,禁止中國船只使用被收購港口,迫使中國繞行麥哲倫海峽或蘇伊士運河,增加運輸時間與成本。
其二,進行數據監控:通過港口操作系統獲取中國貨物流向數據,為中美貿易戰提供情報支持。
其三,采取價格歧視:對中國貨柜征收歧視性費用,削弱“中國制造”競爭力。
如此一來,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將受到嚴重影響,可能導致全球貿易格局的重新洗牌。對于中國而言,這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戰略安全問題。
7. 問:中國有沒有能力和意愿制止李嘉誠出售這些港口給美國?
答:單純從法律和商業角度來看,中國很難直接干預李嘉誠的商業決策。但是,由于李嘉誠出售這些港口并非是單純的商業行為,而是美國出于地緣政治和遏制中國的角度出發,脅迫李嘉誠作出的選擇。因此,從戰略角度來看,中國有充分的理由關注這一交易。中國可以通過外交手段、經濟制裁或其他方式,向李嘉誠及其商業伙伴施加壓力,以阻止這一交易的完成。畢竟香港是中國的香港,香港的企業也是中國的企業。然而,這種做法可能會引發國際社會的反彈,進一步加劇中美之間的緊張關系。因此,中國在采取行動時需要權衡利弊,做出充分的準備。
8. 問:中國企業是不是更應該收購這些李嘉誠的港口?
答:從戰略角度來看,中國企業確實應該考慮收購這些港口,以增強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控制力。然而,這一過程面臨諸多挑戰。首先,這些港口的收購成本極高,需要巨額資金支持。其次,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可能會對中國企業的收購行為進行阻撓,甚至采取政治手段進行干預。因此,中國企業在考慮收購這些港口時,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定相應的應對策略。即使中國企業無法收購這些港口,也可以支持其他友好國家進行收購,絕不能全部落入美國公司之手。
9. 問:如果美國一威脅中國公司就跪了,以后還有什么可靠的力量支撐我們的中美博弈?
答:中美之間的博弈不僅僅是經濟上的較量,更是戰略和意志的比拼。如果中國公司在美國的壓力下輕易妥協,那么中國在全球博弈中的地位將受到嚴重削弱。
首先,伙伴將產生疑慮:中國是世界上15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國,簽署了一系列的戰略協作和伙伴關系。如果中國不對美國的霸權行為進行反制,世界各地區的國家可能擔憂中國無法保護其海外利益,從而轉向與美國合作。
其次,企業將產生恐慌:如果我們不對美國公司收購李嘉誠旗下的港口進行阻止,其他中資企業在歐美資產面臨類似壓力時,可能被迫低價拋售,中國資產將被嚴重掠奪。
再次,戰略將更加被動:美國嘗到甜頭后,可能在5G、半導體、人工智能等領域變本加厲,加劇“小院高墻”圍堵。
因此,中國必須展現出堅定的戰略魄力,通過運用自身的經濟實力、科技能力和軍事力量進行有效的反擊,來應對美國的挑戰。只有這樣,中國才能在中美博弈中立于不敗之地。
10. 問:如果我們不能在中美博弈中很好地維護自己的利益,會不會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
答:如果中國在中美博弈中無法有效維護自身利益,可能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
一是供應鏈重構:跨國公司加速將產業鏈移出中國,導致制造業空心化。
二是金融制裁升級:美國可能凍結中資在美資產,推動美元霸權進一步擴張。
三是國際秩序崩塌:中小國家被迫選邊站,多邊主義體系面臨瓦解風險。
這樣,多米諾骨牌效應將必然發生,中國的全球影響力將受到嚴重削弱,“一帶一路”倡議和其他全球戰略將面臨更大的阻力,中國提出的“全球三大倡議”將成為一紙空文。
總之,以上這10個問題是我們無法回避的。李嘉誠出售43個港口給美國貝萊德公司的交易,不僅僅是商業行為,更是全球政治經濟格局變化的一個縮影。這一交易背后隱藏的深層次原因及其潛在影響,值得我們深入思考、高度警惕和主動應對。中國在這一過程中不但要保持高度的戰略定力,更要展示出極強的戰略魄力,堅決維護自身利益,并給世界以信心和希望。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立刪)
2025年3月7日寫于沈陽【戎馬視界工作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