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擴大消費長效機制。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將“大力提振消費”列為全年首要任務,釋放明確政策信號。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同樣將提振消費作為重點,具體部署“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體育產業作為朝陽產業、綠色產業,門類相對齊全,產品和服務附加值高,對其他產業帶動作用明顯,在促消費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今年全國兩會,不少代表委員也聚焦體育產業促消費建言獻策,希望將體育產業打造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冰雪經濟、賽事經濟、特色發展等方面有所作為、實現突破,為體育強國建設夯實產業基礎,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體育力量。
01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
哈爾濱亞冬會,不僅是競技的盛會,更是產業匯聚發展的平臺。據記者從哈爾濱亞冬會組委會了解到的數據,從亞冬會賽事籌辦到賽會結束,300多天的時間里,特許商品累計銷售額超6億元;在亞冬會疊加效應的推動下,早已成為著名體育旅游目的地的“爾濱”春節假期接待游客1215.1萬人次,同比增長20.4%,其中入境游客激增144.7%。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冬奧會冠軍,同時也是土生土長的哈爾濱人任子威表示,哈爾濱亞冬會的成功舉辦,一方面向全亞洲、全世界展現了中國冰雪競技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讓人對冰雪經濟的前景充滿期待。
在黑龍江代表團的開放團組活動上,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委書記許勤介紹,黑龍江把冰雪經濟作為東北振興、黑龍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全產業鏈推動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冰雪旅游融合發展,并且廣泛開展群眾性冰雪運動,據初步統計,2024年黑龍江全省冰雪經濟總規模超2660億元。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除了北方傳統冰雪省份,得益于“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從愿景成為現實,群眾冰雪普及成果進一步鞏固擴大,我國不少南方省份,甚至香港澳門也已經迎來“冰雪熱”。在澳門代表團的開放團組活動中,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澳門體育總會聯合會理事長何敬麟就表示,越來越多澳門人選擇走上冰場,嘗試花樣滑冰、冰球等項目,也有越來越多的澳門人選擇成為產業從業者,讓“無冰無雪”的澳門感受冰雪運動的魅力,看到冰雪產業的希望。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在這一刻再次具象化。
02
“歡迎來十五運會”
如果要評選今年全國兩會最“萌”的存在,十五運會吉祥物“喜洋洋”“樂融融”當之無愧,以中華白海豚為原型的它們被代表、委員以及上會記者們親切地形容為“可愛到發芽”。廣東代表團開放團組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省長王偉中就專門向記者們介紹了這兩只可愛的吉祥物,邀請大家十五運會期間到大灣區、到廣東旅游、觀賽。
十五運會首次來到大灣區,由廣東、香港、澳門聯合主辦,極大釋放了三地體育熱情。今年全國兩會,幾乎所有廣東、香港、澳門的全國人大代表們都會被問及全運會的問題,大家也異口同聲地說:“歡迎來十五運會!”本屆全運會,將專門設置一項跨越粵港澳三地的賽事——公路自行車。對此,何敬麟格外期待,他表示,這項賽事將充分展示近年來粵港澳三地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融合發展的成果。“隨著一小時、兩小時生活圈加速成型,相信不僅僅是體育比賽,購物、消費、娛樂都可以吸引人們輕松逛遍大灣區,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邁上新臺階。”
近年來,賽事經濟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通過“體育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跟著賽事去旅行”等創新探索,賽事經濟對消費的正向拉動效應正在逐步凸顯。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對以張家口為代表的冰雪經濟的抬升。數據顯示,2023—2024雪季,張家口崇禮接待游客441.22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2.43億元人民幣。全國人大代表、張家口市體育局局長郭志煒表示,要認真貫徹政府工作報告部署要求,扎實做好冰雪文章,在張家口打造國際冰雪運動與休閑旅游勝地,發展新興項目,豐富業態供給;提升服務體驗,穩定拓展客源;發展冰雪研學,厚植冬奧文化,打造世界級雪上項目專業賽事聚集區,優化辦賽方式,發揮規模效應;優化辦賽時間,用足比較優勢;優化競賽表演,培養觀賽習慣,打造國家級冰雪裝備產業基地,完善產業鏈條,培強產業集群;強化技術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
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丁亞琳也重點關注賽事經濟對消費的促進帶動作用,她表示,當前賽事經濟呈現出高速發展態勢,成為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的重要抓手。“體育賽事經濟的培育是一種‘體育+文旅商’生態的融合打造,如何把賽事的流量變為增量,從服務產品上要能吸引并留得住消費者,并且提供他愿意去消費的產品,要考慮消費者的需求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同時可以依托賽事深化和拓展配套的文旅活動,在賽事中增加商業展示環節等舉措,放大消費效應。另外在政策服務上可以加強體育和文旅商的協同,針對參賽觀賽人群發放消費券或者是促銷政策等,更好發揮賽事對消費的促進作用。”
03
戶外運動產業未來可期
全國人大代表、云南植物藥業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黃春球認為,大力發展戶外運動產業是以資源換產業、以資源換市場的有效路徑,是助力資源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她建議構建國家層面工作協調機制,加快推動自然資源向戶外運動開放,支持景區等地建設戶外運動基礎設施,優化數字化服務供給等,助力云南打造西南戶外運動集聚區和“全域體育+全域旅游”先行區。
近年來,國家體育總局高度重視戶外運動產業發展,連續兩年在云南舉辦中國戶外運動產業大會。《中國戶外運動產業發展報告(2023—2024)》顯示,2023年以來,在全國參與戶外運動的4億多人次中,“80后”“90后”正逐步成為主力,新一線城市正引領運動市場的發展。而從消費水平看,戶外運動愛好者年均消費保持在較高水平,在單個戶外運動項目上的消費年均達2000-5000元。從類型看,2024年上半年,騎行、垂釣、滑翔傘、沖浪、帆船的訂單量較2023年上半年有增長,我國戶外運動產業保持快速發展態勢,已成為推動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今年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體育總局聯合印發的《關于建設高質量戶外運動目的地的指導意見》提出從“合理利用優質戶外運動資源”“強化戶外運動設施建設”“推動戶外運動產品及服務升級”“健全戶外運動賽事活動體系”“深化戶外運動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戶外運動安全治理水平”“強化要素保障”等方面入手,持續推動戶外運動產業提質增效。
體育消費的主體是人,全國政協委員、北京體育大學中國體育政策研究院院長鮑明曉強調,讓體育消費釋放活力,促進體育產業發展,要重視消費者的需求,要讓大家有錢、有閑、有能力、有意愿去進行體育消費,這背后涉及了體育對于群眾生活方式的變革,要讓體育成為人們健康生活的一部分,作為一種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加速體育產業發展,同樣要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重點研究制約廣大群眾體育消費的障礙在哪里,針對群眾痛點找到具體的針對性的解決辦法,激發群眾體育消費活力。”
圖片來源:新華社 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官網 視頻截圖
轉載自:中國體育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