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主播用DeepSeek直播1天賣出3.3億元》排在百度熱搜前列,并于15:21一度登頂微博熱搜榜。
世上不缺美,缺的是發現美的眼睛;
世上也不缺神話,缺的是破除神話的記者。
既然他們用DS賺了那么多錢,于是,我把這條新聞——
財聯社3月10日電,DeepSeek爆火出圈后,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用它賺到了第一桶金,有義烏老板利用DeepSeek賣空小商品,也有博主用DeepSeek寫歌獲利數萬。3月8日,00后主播用DeepSeek直播1天賣出3.3億元再度引發關注。據悉,該團隊早就開始用AI整理直播話術、梳理直播話術,讓工作效率大大提升。(海報新聞)
——喂給了DS,并且問它:
你覺得上面那條新聞,符合新聞學的規律嗎?比如,從里面我們看不出記者有無對此事進行過核實……
深度思考16秒后,DS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這則新聞的呈現方式確實存在值得商榷之處,從新聞專業主義角度分析,其存在以下幾個關鍵性問題:
一、核心事實核查缺失
關鍵數據未溯源
"3.3億元銷售額"作為新聞核心事實,未說明數據來源(如平臺后臺截圖、第三方監測機構證明、納稅憑證等)
未履行"三角驗證"原則:既無主播團隊采訪錄音,也無電商平臺官方確認,更缺第三方支付憑證
因果關系論證薄弱
將銷售奇跡簡單歸因于DeepSeek使用,但未排除平臺流量扶持、刷單可能、供應鏈特殊性等其他變量
未提供對照組數據(如該團隊使用AI前后的GMV對比)
二、消息來源單一化
信源結構失衡
全文僅呈現成功案例,缺失:
行業專家對AI應用效果的專業評估
平臺方對銷售數據真實性的官方回應
消費者對AI直播的實際體驗反饋
利益相關方未披露
未核查報道對象是否與DeepSeek存在商業合作
未說明海報新聞與所述案例是否存在地域/資本關聯
三、敘事框架偏差
技術決定論傾向
將復雜商業現象簡化為"AI賦能奇跡",忽略:
義烏小商品固有供應鏈優勢
00后主播團隊原有粉絲積累
平臺算法規則變更等環境因素
幸存者偏差凸顯
未提及AI直播失敗案例平衡報道
未說明該案例在行業中的代表性(是Top 0.01%的極端值還是普遍現象)
最后,它無比扎心一針見血地來了個總結:
這則新聞本質上更接近"企業通稿的加工品"而非專業新聞報道,其價值在于折射出當前財經報道中普遍存在的"技術神話"敘事傾向。真正符合新聞專業主義的報道,應如《財經》雜志對直播電商的調查報道般,既呈現技術變革力量,也解剖流量灰產與數據泡沫。
雖然我覺得這并非企業通稿,但不是專業新聞報道則是可以認定的。理由,DS已經給出很多了。
搞笑的是,這已經是現在各級媒體的通病,網上隨便一個啥,只要有流量,有點腦筋的網友都能一眼看出是擺拍的假毛玩意兒,但他們就敢不核實拿來就用,轉手就發在自己帳號里。只要不翻車,小編的績效那是蹭蹭往上竄——一旦被人指出了錯誤,捅了婁子,他們一刪了事,既無道歉,對信任、關注他們的受眾,沒有任何說法;也無反思,下次還要這么搞,什么三審責任制,不好意思,在搶流量面前,這是個啥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