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筆下有一個丑角,叫阿Q。阿Q原本是中國舊時代農民的代表,但他的自我勝利法、自我安慰法,我認為值得癌癥患者學習。
像阿Q這樣的人可能會生胃病、腸炎等,但是不會生癌。即使阿Q生了癌,他恢復得也會比正常人要好,因為他 善于自我安慰、自我調整。
情緒阻礙康復
筆者有個朋友,是中國醫學科學院的院長助理,他對心理學也很感興趣。有一段時間,他帶醫療隊到了西藏,回來就打電話給我。 他說:
何教授,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西藏沒有精神病院,精神病發病率很低。相反,我們大城市的精神病發病率夠高的了,抑郁癥發病率也很高。
的確,西藏的精神病發病率不高,相對腫瘤發病率也不算很高。當然,我也知道,西藏很多癌癥患者是到成都看病的。
我手頭沒有西藏的癌癥生存率統計資料。但我看到過尼泊爾、印度的癌癥患者資料,他們的生存情況似乎不比我們差,且比我們相對要好一些。
生活要難得糊涂
我前文介紹過,中國癌癥患者的5年生存率比其他地方要低多了。除了我們有恐癌文化以外,我們還缺乏一種社會關愛。我們很多人還特別認真、特別理智、特別較真,任何事情都放不下。
那就給大家一個建議,買鄭板橋的一副字——“難得糊涂”,掛在家里。有很多事情,糊涂點頭反而更好,任何事情都要搞得很清楚,反而麻煩。
要學會糊涂,難得糊涂,不要太較真了。
轉移注意力,亦可抗癌
筆者之前有個女患者,技術專家出身,工作特別理性謹慎,企業做得相當不錯。但是夫妻關系比較緊張,離婚后由于心情郁悶加上壓力過重,她感到小腹墜脹,一查卵巢癌腸壁轉移。
做了手術后又做了化療,化療后指標還上升了。這時候她心灰意冷,因為她認為自己前半生雖然成功,但是特別不順。
雖然通過我們的治療,短期內指標有所下降,可是我們發現她老是愁眉苦臉、唉聲嘆氣的,我就給了她一個建議,讓她經常跟其他幾個患者一起娛樂。
后面,她經常和幾個患者組織在一起,不是打牌就是外出旅游。一段時間下來,她告訴我:
覺得生活十分充實,現在雖然沒什么成就,人也變傻了,但是,體重增加了,睡眠也改善了!
現在,一晃6年多過去了,她還是充滿活力,偶爾也照顧一下廠里的事情,整天樂呵呵的,繼續享受著她的生活。
掃碼訂閱視頻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