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從1956年開始,蘇聯政府一直在尋找一位為蘇聯做過突出貢獻的中國老人。
他叫李富清,給列寧做過警衛,后參加蘇聯紅軍討伐白軍。
在中蘇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終于在新疆找到了他。
李富清的雕像
1957年11月,李富清前往蘇聯參加十月革命勝利40周年盛典活動,與兩位作家取得了聯系。
他們見到李富清后,這樣描述他:“服裝整潔,身材消瘦,頭發剪得很短,六十來歲的年紀……我們無需翻譯,來自中國的客人俄語說得很不錯。”
一位普通的中國戰士,為什么能成為列寧信任的警衛?他又經歷了怎樣跌宕起伏的人生呢?
苦難的童年
舊社會貧苦人家的孩子
1898年,李富清出生于沈陽一個貧苦家庭。
他回憶說,與現在孩子的幸福生活相比,他小時候的生活真的太苦了,甚至過的都不是人過的日子。
從6歲開始,他就出去勞動,賺錢來貼補家用。在鐵路邊煤渣堆撿煤核,給別人掏廁所,看豬,放牛,擦皮鞋,還經常挨老板的辱罵和毒打。
父母每次看著他被打的傷口,都心疼不已。可舊社會的窮人面對壓迫,除了忍氣吞聲又能怎么辦呢?
被騙到俄國
一戰時在俄國的華工
1916年4月,在撫順煤礦打工的李富清聽說俄國人在招工,而且報名后能領到了200盧布。
那時,對窮人而言,200盧布可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已經難以維持生計的李富清決定試一試。
父母本來不同意兒子去異國打工,但迫于生計,還是咬著嘴唇同意了。李富清怕招工的嫌棄自己年紀小,報名時給自己加了一歲。
就這樣,17歲的李富清懷揣著母親烙的大餅,懷揣著希望,與兩個表哥以及同行的3000多名華工一起,在沈陽坐上了西去俄羅斯的悶罐列車。
此一別前路漫漫,不知何時再能歸故鄉。
到達俄國西部俄德戰爭前線后,火車不再向前。他們下車一看都驚呆了:“哪有什么工廠,在這個人跡罕至的地方,只有幾座木屋,到處都是無邊無際的森林”。
包工頭連哄帶嚇唬:需要先伐木,修建一條到達工廠的道路。如果不愿意干,想回國自己想辦法。
這些華工已無退路,只能為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工廠伐木、修路。許多人因為沒有營房而不得不睡在帳篷里,甚至完全睡在露天,而食物只有黑面包和土豆。
沙俄軍隊
5天后,沙俄軍隊來了,用槍逼著他們去挖戰壕,修碉堡。
當時正處一戰期間,俄國在西部與德國戰事不斷。招工只是一場騙局,李富清這些華工是被送到俄德戰爭前線修筑軍事設施。
李富清回憶,他們在那里受盡了非人的折磨和奴役。
被沙俄軍隊驅趕著勞動的華工
沙俄軍隊十分殘暴,華工稍有怠慢,立刻會遭到皮鞭、槍托毒打,甚至被活活打死。
很多人想跑回家,但俄軍看管的非常嚴,抓到后直接槍斃,回國只能是夢想。
1917年春天,幸存下來的華工被解救,獲得了自由。
在他國戰斗
這時俄德戰爭還在繼續,社會非常混亂,俄國政府無暇顧及這些被騙來的的華工。
李富清他們歸國無望,也找不到工作,只能在烏克蘭流浪,忍饑挨餓,只求能保住性命。
在流浪中,他們遇到一位叫伊萬諾夫的俄國布爾什維克,伊萬諾夫告訴他們,想保住性命,就要組織起來與白軍戰斗,打敗白軍。
蘇聯紅軍中的中國戰士
李富清和其他200多名華工參加了伊萬諾夫的布爾什維克游擊隊,在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各地戰斗。
他們包圍了一個白軍哨所,繳獲了30多支步槍。不久后,他們又襲擊了白軍的一個連隊,獲得了大約100支步槍。
對英勇善戰的華工,俄軍士兵都豎起了大拇指。
白軍
白軍對中國戰士恨之入骨。他們折磨俘虜的中國士兵,用戰馬拖著游街示眾,用亂刀砍死……
與李富清來俄的兩個表兄弟也不幸被俘,生死不明。
看到白匪軍的暴行:……路邊、田野、樹林和村子里,隨處可見犧牲戰友們的遺體。道路兩旁的樹上和木樁上,吊著遺體,有的被割掉耳朵,有的被挖出眼睛,有的舌頭被割去……不少尸體旁邊寫著:這就是當紅軍的下場!布爾什維克完蛋了!
李富清淚流滿面,他沒能在那些遺體中找到與他一起來俄的兩個表兄弟。以后回國時,怎么向他們的父母交代啊?他依然清晰記得,他們是如何一起離開故鄉,一起坐在悶罐火車里一路搖晃到俄國,一起在皮鞭下伐木、挖戰壕……
做列寧警衛
列寧遇刺
1918年,列寧在一年里兩次遇刺。就在列寧第一次遇刺后,李富清被調往列寧格勒的斯莫爾尼宮,為列寧等蘇俄領導人擔任警衛。
剛開始時,很多中國士兵并不知道自己保衛的是什么人,只知道是重要人物。據回憶:“有一次,我們在娛樂室下棋。一個人走進來,默默地站在一邊看,我們都沒有注意到他的存在。另一位中國警衛趙樸軒進來,看見他后立刻敬禮。之后我們才知道,那就是我們在保衛著的列寧同志。”
李富清因表現出色,被任命為4人警衛組組長。
列寧與李富清親切交談
一天,天氣特別寒冷,李富清等4名中國警衛在外面站崗,薄薄的軍大衣似乎已經無法抵御寒風了。
這時,李富清和戰士們看見列寧走了過來。他身穿灰色領子的黑外套,頭戴一頂黑色的毛皮帽子,似乎一邊走一邊考慮問題。見到領袖,李富清立刻響亮地喊了聲:“敬禮!”
列寧說:“這么冷,你們怎么還站在風雪里,到走廊里吧,那邊比較暖和些!”4名警衛員都不肯進去,后來列寧一再命令,他們才移到走廊里。
還有一次,列寧從辦公室出來,看見李富清與幾名中國警衛正在站崗,和他們親切地聊了起來。
列寧問:“生活習慣嗎?吃得習慣嗎?住得怎么樣?”
李富清回答說:“生活得很好,吃的也很好。”
列寧說:“是的,與過去相比,生活是變得好了一點。但這遠遠不夠,一旦我們驅逐了所有的敵人,建立起一個繁榮的國家,日子會更好!”列寧還希望他們更努力學習俄語,了解俄國正在發生的事情。
最后,列寧問他們如何用中文說“你好”“吃飯”“喝茶”……,還從口袋里掏出筆記本和鉛筆,記下了中文發音。
從那以后,列寧見到中國戰士,總會用中文說:“你好,你好。”后來,列寧給他們找來了一位俄語老師。
列寧在演講
此后不久,部隊為每個警衛員配了一雙靴子。李富清覺得領到的靴子太大,希望管理員能給大家換合適的,但遭到拒絕。
李富清提議找列寧解決問題。在列寧辦公室外,工作人員不讓他進去。由于他的堅持,工作人員只好打電話請示,獲得批準。
據李富清回憶,他脫帽推門進去后,看見列寧坐在房間右邊的一張辦公桌后寫東西。列寧很隨和地他示意坐下。得知來意后,列寧說:“行,行。”之后,拿起一張紙條交給他,并表示如果有事情,還可以來找他。
有了列寧的批條,大家在倉庫中都挑到了合適的靴子。
回到了中國
蘇聯紅軍第1騎兵軍
1919年10月,鄧尼金率領的白軍猖狂進攻蘇聯紅軍。李富清被派遣到紅軍第1騎兵軍第6師,擔任偵察班副班長。幾個月后,鄧尼金的部隊被蘇聯紅軍擊潰,他乘船從黑海逃遁。
在黑海沿岸,李富清看到了這樣一幅畫面:數十艘帝國主義列強的戰艦在離港口不遠處停泊,其與海岸之間的整片海域上,擠滿了白衛軍、地主、資本家及其家眷逃亡的擺渡船只。紅軍炮火朝著帝國主義干預軍的船只開火,8艘被擊沉,其余的趕緊駛向遠處的公海。此時,那些沒辦法追上戰艦的逃亡者,只好返回岸上,向紅軍投降。
李富清在俄國浴血奮戰,先后負傷4次。
蘇俄戰爭
蘇俄戰爭結束后,李富清于1923年進入莫斯科軍事學校深造。
1926年,李富清被分配到烏克蘭頓巴斯地區工作。第二年,他和一位烏克蘭姑娘結婚成了家,還有了兩個孩子。
1932年,李富清離開中國已有16年之久。他十分想念沈陽的親人,決定回國探親。
他隨退入蘇聯的東北義勇軍進入新疆,準備繞道回東北。那時新疆由軍閥統治,非常黑暗。當地軍閥既不準他回內地,也不允許他回蘇聯。一心盼望著能和東北親人團聚的他,只能在新疆呆著。
上世紀50年代的烏魯木齊
后來迫于生計,他在烏魯木齊開了一家小飯館,直到新疆解放。十幾年里,他與東北老家和蘇聯親人徹底失去了聯系。
新疆解放時,李富清已經51歲了。面對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他興奮不已,以廚師身份參加了解放軍。由于廚藝好,他還當上了炊事班長。
李富清一直默默無聞在基層工作,直到1957年。
那一年,當地政府幾經努力,終于找到了他,他在蘇俄的傳奇經歷也被挖掘出來。
大家想不到,這個貌不驚人、會說俄語、性格火爆、愛喝高度白酒的廚子,竟然給列寧做過過警衛員。
也是在這一年,李富清回到了他曾經戰斗過的蘇聯。訪蘇期間,他委托蘇聯政府幫助尋找失散的兩個兒子,可惜直到1972年他在新疆逝世,也沒有蘇聯家人的任何消息。
結語
李富清和列寧在一起的蠟像
在黑龍江黑河旅俄華僑紀念館,有李富清給列寧做警衛的蠟像,還陳列著一份珍貴文物,就是列寧為李富清開的證明信,上面有列寧的親筆簽名。
中俄兩國計劃合作拍攝電視連續劇《列寧和他的中國衛兵》,劇本就是根據李富清的真實事跡寫的。
向在蘇聯戰斗過的中國戰士致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