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鬧海》陸陸續續開始在東南亞各個小國上映。最新登陸的新加坡上映首日工作日反響也很不錯,單周日的票房就成功擠入周末前十,甚至高于《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在大年初一創下的266,935新元。其他港澳、新西蘭、澳大利亞表現都很不錯。
然而,現在有一個地方的票房有懸念,被劃上了問號,那就是泰國。原因無他,是因為目前在泰國上映的另外一部華語電影《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表現太驚人了。時隔21年,華語片在泰國實現兩周連冠。上映的首周拿下了187萬(折合人民幣)。對比即將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鬧海》的首周末預測票房僅有60萬(折合人民幣)。相差3倍的差距,呈現著和全球其他市場截然不同的局面,著實叫大家覺得驚訝。
東南亞頂流貨真價實,粉絲力量真的不容低估
盡管說《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在國內的票房并不十分理想,但是這個成績其實也不算是特別差的。肖戰的粉絲的確有著龐大的消費能力,而且非常團結。早在電影預售之前,就讓這部電影一騎絕塵帶動整個大盤,成為了史上最快預售突破2億的春節檔。如果不是今年碰上了強悍如斯的哪吒和敖丙,郭靖和黃蓉也許沒準會更高。
肖戰的粉絲不只是在國內有著如此強悍的號召力和執行力,整個東南亞,肖戰當年憑借《陳情令》掀起的颶風到現在都留有余溫。
《陳情令》在泰國境內創下了點擊率神話,肖戰最出圈有名的一個視頻,比劃了噓的動作,就讓全場粉絲立馬噤聲,便是出自于泰國的粉絲見面會。
同樣的,泰國的粉絲選擇了和國內粉絲一個操作。早在電影上映之前就瘋狂包場,據說在曼谷最大影院,粉絲就撬動力量,瘋狂購票,讓這部電影的排片率高達30%。所以說,真的不要小瞧這些粉絲,那可都是真金白銀。
前期沒考慮海外宣傳,文化輸出不是一蹴而就
此時,我們又要念起那一串神秘的代碼,那就是WCTQZ。這縮寫的意思就是“王長田全責”。王長田,光線老總,也是給餃子的可可豆工作室投資的唯一出品方。在電影上映的頭兩天,沒有在內地院線撕排片,讓這部電影的整個單日票房紀錄反倒在上映的頭兩天是最差的。
另外一點,就是根本沒考慮過海外發行。既沒有前期鋪天蓋地的對外做宣傳,更沒有準備其他語言版本,完完全全就是趕鴨子上架,匆匆忙忙被抬上高桿。
盡管說電影有著很高的水平,里面蘊含了很多文化內涵,所包含的一些文化內核是人類共通的,但是文化的輸出不是一蹴而就。即便是周圍東南亞各國有著一衣帶水的儒家文化,也不一定能夠立馬就能懂。因此,電影早期的宣傳是應當,而且必要的。
金庸作為在整個華語乃至世界都比較知名的武俠小說作家,他的小說在泰國的譯本都有多達30余種。比起這兩年大家才挖掘出來的老祖宗哪吒,顯然泰國人更加熟悉郭靖和黃蓉。誰讓人家從七十年代的邵氏武俠片開始就風靡亞洲,武俠片在海外打下了一個很好的觀眾基礎。國內的觀眾吃這一套,泰國的觀眾也吃這一套。哪怕認真追究時間角度,哪吒的故事可要比金庸的武俠早得多,但是海外的觀眾,別說海外,國內的觀眾這些年來,對于封神系列的故事,也不如對金庸武俠系列的感情和記憶來得更深。
不同水土是不同市場,電影出海還要從長計議
不管怎么說,海外終究是不同水土。好萊塢大片大舉進攻國內的時候,也并非就是靠著他們單純的文化自信就能夠一腳油門踩到底,他們也用了很多貼近中國人的手段。比如請比較紅的演員做中文版的配音,或者是在電影里面增加一兩個中國人比較熟悉的面孔。電影也是產品,產品自然要調整自己去適應消費者。
如果我們的國產電影還想往出走,就必須去根據不同的水土去調整自己,更好地適應其他市場。海外人自身熟悉的社交媒體、地下的推廣、準備好的多語種預告片等等。最近剛好又逢特殊的開會時期,全國上下又掀起了一陣對于《哪吒之魔童鬧海》這部電影成功的討論。這一部成功了,那下一部該往哪兒走?一切都還需要從長計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