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彭博社援引克里姆林宮消息人士的話稱,普京總統已準備好同意在烏克蘭實現停火,但附帶一些重要條件。這個消息是在2月18日,俄美代表團于沙特會晤時,由俄方代表團首次傳達給美方的。
根據知情人士透露,普京對停火提出了兩個關鍵前提:一方面,為了在停止敵對行動上達成共識,必須明確最終和平協議的框架原則;另一方面,需要就維和部隊的派遣問題達成一致,包括由哪些國家派遣維和部隊進駐烏克蘭。
而在維和部隊的人選上,俄羅斯態度鮮明:堅決反對北約軍隊進駐烏克蘭,也不接受歐洲國家組建所謂"自愿聯盟"來監督和平協議的執行。但有意思的是,俄方表示不反對中國等在沖突中保持中立立場的國家向烏克蘭派遣維和部隊。
這一消息傳出之際,恰逢美國和烏克蘭即將在沙特阿拉伯舉行重要會談。美國特使威特科夫表示,此次會談旨在達成"和平協議和初步停火的框架"。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特朗普與澤連斯基在白宮發生爭吵、美國暫停對烏軍事援助后的首次直接對話。
為什么俄羅斯會在此時釋放停火信號?從時間點來看,這與美國近期的一系列動作密切相關。3月初,美國不僅暫停了所有對烏軍事物資供應,甚至還切斷了情報共享渠道,包括用于“海馬斯”系統瞄準的數據。更重要的是,美國還要求歐洲盟友,包括英國在內,停止向烏克蘭提供情報支持。
從目前來看,普京提出的這份方案有一定的合理性。畢竟,讓中國等中立國家的維和部隊進駐烏克蘭,對俄羅斯來說威脅相對較小。這些國家與俄羅斯保持著良好關系,不會被視為潛在敵人。對烏克蘭而言,這種安排也未嘗不可接受。因為考慮到與這些國家的關系,俄羅斯在軍事行動上可能會更加克制,不敢作出太過分的舉動。
與此同時,俄羅斯如此堅決反對北約維和部隊進駐烏克蘭,背后也有著重大考量。首先是安全顧慮。如果允許北約維和部隊進入烏克蘭,駐守在俄烏軍事接觸線上,那么俄軍與北約發生直接軍事沖突的風險將大幅上升,這顯然不符合俄羅斯的利益。
其次是地緣政治因素。在俄羅斯看來,北約的東擴一直是威脅其國家安全的重大隱患。如果現在讓北約軍隊通過維和的名義進駐烏克蘭,無異于變相實現北約東擴,這是莫斯科無法接受的。
相比之下,中國等中立國家的維和部隊則不存在這些問題。這些國家與俄羅斯沒有根本性的戰略矛盾,也不會借維和之名謀求地緣政治利益。更重要的是,這些國家在俄烏沖突中始終保持克制,既沒有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也沒有向烏克蘭提供武器,這讓莫斯科感到相對安心。
不過,對于出兵烏克蘭維和一事,中方的態度一直都非常謹慎。在上個月美俄沙特會晤當天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就對這一問題明確表示"對假設性的問題不做評論"。這種謹慎的態度也是可以理解的。
一方面,俄烏沖突目前還遠未到討論具體維和行動的階段。在戰事仍在持續的情況下,貿然討論維和問題可能會影響和平進程的推進。另一方面,任何維和行動都應該在聯合國框架下進行,而不是由個別國家或國家集團來決定。只有以聯合國憲章為基礎,通過多邊機制來解決問題,才能讓各方都能接受。
可以說,中國對俄烏沖突一直保持著清晰的判斷,認為實現和平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維和部隊的問題當然可以討論,但需要找準時機和場合。而聯合國作為最具代表性的多邊平臺,無疑是討論這一問題的最佳場所。
當然了,維和部隊的問題只是眾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當務之急是要推動沖突雙方達成停火協議,為和平談判創造條件。只有在這個基礎上,討論維和部隊的具體安排才會更有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