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
每年春天,龍泉山上漫山遍野的桃花競相開放,吸引了無數游客前來觀賞。這些桃林不僅是龍泉驛區的一張亮麗名片,也是我區農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龍泉驛區擁有20余萬畝園地,除了有限的耕地面積之外,農作物種植面積正不斷朝著果園林下空間延展,土地利用率不斷提升。
靈芝菇
桃樹下的食用菌
桃樹下種靈芝菇
在龍泉驛區山泉鎮花果村,一排排碩大的靈芝菇已經比桃花先一步綻放。為有效盤活桃樹休眠期土地資源,山泉鎮引進現代農業企業——幸福桃鄉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林下空間架設菇棚,開辟"桃菇共生"模式。數據顯示,靈芝菇生長周期短,除開夏季高溫外,25天即可出產一批,畝產可達上萬斤,與水蜜桃出產時節“無縫銜接”,帶動當地村民在農閑時節也能穩定增收。依托于龍泉驛區規模化運營的水蜜桃產業基礎,桃樹林下種植規模化前景可期,企業下一步將通過“家庭農場+合作社”形式推廣。
種植戶正在采摘桃樹下的靈芝菇
記者從區統計局了解到,在農業統計中,靈芝菇作為一種高附加值的食用菌,被納入食用菌的鮮品進行統計。這不僅體現了其在農業經濟中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龍泉驛區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多元化發展方面的成果。
光葉紫花苕子
比桃花開得稍晚一些
光葉紫花苕子
桃樹下另一種紫色小花則要比桃花晚一步盛開,肆意蔓延常被游客誤認為野草。實際上,這是龍泉驛區推廣的另一果園林下套種項目——光葉紫花苕子。截至目前,龍泉驛已推廣種植光葉紫花苕子8000余畝。據統計,光葉紫花苕子可以抑制雜草、保潮和增加地力,避免果樹土壤酸化和沙化,降低至少35%的化肥施用成本,是果園"養生"好助手。苕子嫩芽部分也作鮮食蔬菜,口感和營養成分俱佳,被當地農戶采摘后用于涮火鍋或清炒。
桃樹行間種光葉紫花苕子
對于"一菜兩用"的苕子,在農業統計中作為鮮食蔬菜部分納入"其他蔬菜類"進行統計,這也體現出光葉紫花苕子作為鮮食蔬菜的市場價值和經濟貢獻。
不管是桃樹上收獲的白鳳、黃玉和晚湖景,還是桃樹下套種的蔬菜、綠肥和食用菌,都將參與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核算,為龍泉驛區第一產業增加值提供支撐。由龍泉山特色農產品催生的采摘旅游和農家樂餐飲消費,亦將為第三產業持續賦能,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書寫更加精彩的篇章。
主編:白龍祥
副主編:鄧晴鳳
責任編輯:李娜 鄧爽
編輯:陳卉
記者:周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