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開的寶山路街道第三屆社區代表會議第三次會議上,市、區政協委員積極參與,就民生、經濟、教育、醫療、紅色文化等方面問題發表真知灼見,為街道各項事業的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會上,委員們聽取了《寶山路街道辦事處政府工作報告》及各職能部門工作報告,報告總結了2024年工作,對2025年工作提出從高質量經濟發展、高標準民生保障、高品質人居環境、高水平紅色品牌、高效能社區治理、高效率履職效能六方面提升,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委員們圍繞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為民辦實事項目完成情況及2025年街道十大實事項目等居民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與社區代表們進行專題研討,積極協商建言。
市政協委員姚蓁結合上海市中醫醫院特色資源與寶山路街道實際,建議:一是通過黨建聯建,與寶山路街道聯手打造融入中醫藥元素的中醫文化特色街區;二是改善醫院基礎設施,優化交通管理,緩解交通擁堵;三是與周邊學校合作設立中草藥種植區,普及中醫藥文化。通過提升服務質量,促進中醫藥文化傳承,加強社區合作,共同推動中醫藥事業發展。
針對紅色品牌建設,區政協委員呂咸濤表示對寶山路街道政府工作報告深感振奮。近年來,街道在紅色文化保護利用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紅色寶山路”已成為靜安的一張亮麗名片。為進一步提升區域發展,他建議:一是注重紅色文化與小微經濟的融合發展,通過引入街區餐廳、咖啡、新中式奶茶、文創展售等特色業態,提升居民和游客的體驗感和消費活力,助力區域小微經濟發展;二是加強區工人文化宮與街道資源的整合聯動,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與社區建設協同發展,共同促進區域文化的繁榮與經濟的增長。
在經濟發展方面,區政協委員、街道監督評議專業委員會主任姚雷冰強調,小微企業作為街道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就業、增強經濟活力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應積極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提升街道經濟的整體競爭力。同時,市、區相關部門應提供更多扶持政策,吸引優秀人才,鼓勵創新發展,為街道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在文化教育領域,區政協委員王曉虹表示轄區教育資源非常豐富,各所學校辦學各具特色,社區與學校的溝通聯系也比較緊密,關系融洽。建議街道進一步深入了解各校的辦學特色,從社區文化建設的角度加以統整和凝練,從而既擴大學校特色項目的影響力,也豐富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提升社區文化品味。
從人居環境出發,區政協委員劉建東提出城市更新改造面臨歷史保護與開發、基礎設施配套不足、環境與生態等挑戰,需要政府、企業、居民等多方共同參與。建議:一是平衡歷史保護與城市發展,保留城市記憶;二是完善交通、水電等基礎配套設施,提升區域功能;三是注重生態修復,采用低噪音、低揚塵的施工工藝,注重生態修復,增加綠地空間。
針對老齡化、少子化發展趨勢,區政協委員石紅衛提議,在增加供給方面:利用社區、學校和共建單位等設立托育點,鼓勵家庭共享互助,試行晚間托育;在降低費用方面:建立托育官制度對接需求,推行“育兒時間銀行”。探索老幼融合照護,促進資源集約利用,進而有效緩解托育難題,減輕家庭負擔,激發生育活力,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委員們通過線上和線下方式積極協商建言,并表示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深入開展調研、積極建言獻策、強化監督職能,全面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為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以實際行動彰顯政協委員的使命與擔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