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者更要接受監督,這是人民檢察事業健康發展的寶貴經驗。新時代新征程上,怎樣確保檢察權依法公正高效廉潔行使,促進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自覺接受監督依然必不可少。
樹牢監督者更要接受監督意識,健全檢察權運行制約監督機制,確保檢察權為人民行使、受人民監督、讓人民滿意……今年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專章呈現檢察機關自覺接受監督的一系列舉措。
3月9日,在各代表團審議最高檢工作報告的現場,記者注意到,檢察機關自覺接受監督的務實舉措,得到代表們的普遍認可。回溯過去一年的履職經歷,代表們從各自視角出發,分享著他們所見證的檢察機關自覺接受監督的實際行動。這些分享,與報告中檢察機關自覺接受監督的內容相互映襯,成為解讀最高檢工作報告最真實、最生動的注腳。
深化檢務公開,真誠接受社會監督
最高檢工作報告指出,深化檢務公開,常態化開展檢察開放日活動,定期發布檢察辦案數據、典型類案,讓公平正義可感可觸可見。
時光荏苒,彈指一揮間。從2010年最高檢首場“檢察開放日”至今已是15年。時光的消逝,考驗著檢察機關檢務公開的初心,也見證著檢察機關持續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為人民司法的決心。
如今的“檢察開放日”大不一樣,創新內容形式,讓社會各界更好面對面、“零距離”深入了解檢察職能和檢察工作。“一年間,全國檢察機關以四級聯動方式,圍繞保護婦女權益、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檢察科技主題同步舉行開放日活動5600余場,32.6萬人走進檢察機關。”最高檢辦公廳(新聞辦公室)主任李雪慧介紹說。
格西王姆代表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馬爾康市老年養護院院長格西王姆也是32.6萬人中的一員。
“我參加過檢察開放日,它是很好的一個橋梁,一手牽起百姓,一手牽著檢察機關,傳遞著法治的力量,為老百姓提供了近距離接觸檢察機關的機會,更加直觀地了解檢察工作。”格西王姆代表說。
2024年4月,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檢察院聯合阿壩州婦聯開展“法治守護半邊天·攜手共建新時代”檢察開放日活動,格西王姆代表受邀走進檢察機關,“零距離”了解檢察機關高質效辦案維護婦女合法權益各項工作。
在那天的檢察開放日上,這位扎根高原養老事業16年的“90后”了解到,檢察機關針對老年人的養老、保健品、投資等詐騙行為快拳出擊、嚴厲打擊,對養老機構環境、食品安全等問題提起公益訴訟。
“檢察履職所帶來的法治保障,讓我感到踏實和放心。”格西王姆代表說,我始終關注養老服務領域,有了充分良好的法治保障,老人們悅享“夕陽紅”就不再是問題。
格西王姆代表的經歷,是檢察機關深化檢務公開,常態化開展檢察開放日活動的一個縮影。過去一年,全國檢察機關定期發布檢察辦案數據、典型類案,讓公平正義可感可觸可見。在最高人民檢察院本級,就召開新聞發布會17場,主動接受輿論監督,積極回應社會關切。
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和民主監督
重在行動、落在日常
自覺接受監督,不是一句空話、大話。
盧靜代表
“雖然不直接從事法律工作,但對于檢察工作,并不陌生。”在代表駐地,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會長盧靜向記者展示了她了解檢察工作的渠道。
“有‘檢察號代表委員直通車’公眾號,還有代表委員聯絡工作群,這些都能確保我們第一時間了解監督檢察工作。今年的‘檢察印跡’二維碼,點進去也充滿了履職回憶。檢察機關聯絡工作很細心,讓我們感到很貼心很暖心。”盧靜代表說,檢察機關常態化走訪致電、座談交流、寄送資料,邀請代表們參加檢察開放日、專項調研、案例評選等活動,幫助代表們“全方位”了解檢察履職情況,這些都充分體現了檢察機關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自覺接受監督的鮮明態度。
盧靜代表還特別提及《檢察日報》開辟的“代表委員關心這件事”專欄,刊載大家關心的事項及檢察機關落實情況。“既回應了我們的關切,也展示了代表委員履職風采。在日常溝通聯絡上,檢察機關做得也很用心。”她介紹說。
作為天津市檢察院的特約監督員,2024年,盧靜代表還旁聽了一起職務犯罪案件的庭審。“庭審過程中,檢察官指控有力,庭審效果非常好,真實場景更能夠真實反映檢察干警的辦案水準,讓我們更加真切了解到檢察工作的實際。”
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民主監督,過去一年,檢察機關的步履堅定——
專題部署貫徹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精神。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項報告行政檢察工作。邀請全國人大代表視察檢察工作、參與檢察活動1720人次,走訪2243名全國人大代表,當面征求意見。認真辦理全國人大代表建議214件,答復落實全國人大代表審議報告、調研座談時提出的意見建議3476條;
邀請全國政協委員參與調研、公開聽證等活動304人次。認真辦理全國政協提案84件。組織特約檢察員專題調研檢察工作。暢通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溝通聯絡渠道,通報檢察工作,認真聽取意見,積極加以改進;
把自覺接受監督
融入檢察履職辦案過程中
對于履行法律監督職能的檢察機關而言,自覺接受監督,最終要體現在履職辦案過程中。一組數據體現出檢察機關在這方面的決心和力度——邀請人民監督員監督檢察辦案21.5萬件次。對擬不起訴、信訪申訴等案件,舉行公開聽證17.7萬件次。
龔定玲代表
對于上述內容,全國人大代表、重慶百貨大樓股份有限公司沙坪商場品類銷售一部資深主管龔定玲深有感觸。“最高檢工作報告中關于自覺接受監督的一系列舉措,讓我感受到檢察機關守護司法公正的決心。”
眾多舉措中,龔定玲代表特別關注檢察公開聽證。“有沒有道理,放在明面上講;事情是怎么樣的,把證據拿出來,把矛盾糾紛中的當事人召集在一起,把事情聊開了,不僅有利于化解矛盾糾紛,還有助于提升辦案質量。”龔定玲代表說。
龔定玲代表曾了解到重慶市奉節縣檢察院辦理的一起村民與中藥材公司土地經營權出租合同糾紛支持起訴案。
龔定玲代表向記者表示,檢察機關通過組織公開聽證協調各方利益,最終促成村民、公司、政府三方達成共識,欠資糾紛順利解決。“通過公開聽證充分聽取各方意見,把檢察權置于陽光之下,這種看得見的正義,當事人都信服,所以矛盾糾紛很容易化解。”她說道。
切身體會到了檢察聽證的作用之后,在審議報告時,龔定玲代表建議,要進一步發揮“檢察開放日”的輻射效應,在民營企業聚集區、鄉村振興重點鄉鎮增設服務聯絡點,讓更多群眾通過親歷性參與,成為法治建設的“監督員”和“傳播者”。
監督辦案,不只是過程中的監督,還有來自結果的審示。
董振興代表
“把代表邀請來,看看咱們的檢察辦案效果如何。”2024年11月,湖北省蘄春縣檢察院邀請全國人大代表、蘄春縣橫車鎮九棵松村黨委書記董振興參與鳳山門遺址保護行政公益訴訟案“回頭看”。
“這些年一直存在的違建航標,終于被拆除了,檢察院干了一件好事。”看到鳳山門遺址恢復到原來的樣子,董振興代表對檢察履職十分關注。“如果人家采納了公益訴訟檢察建議,你們還會起訴嗎?如果起訴后,對方沒有整改,你們有沒有法子?”“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相關的制度規范是否健全?”
從案件立案程序到監督履職方式,再到后續的整改監督,承辦人在答疑的過程中,也回溯了整個辦案流程。“敢把檢察辦案過程曬出來,了不起!”聽完承辦人的介紹,董振興代表說。
監督的目的,就是為了辦好案件。而接受其他執法司法機關的履職制約,也是自覺接受監督的題中應有之義。報告中的一組數據對此作出有力注解:對偵查機關提請復議復核的不批捕、不起訴案件和監察機關提請復議的不起訴案件,依法重新審查,改變原決定140人。對法院宣告無罪的公訴案件,逐案評查,反向審視……
在接受監督中高質量發展,在接受監督中提質增效,在接受監督中凝聚智慧力量。自覺接受監督,是人民檢察事業創新發展的不竭動力,必將貫穿于人民檢察事業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來源:檢察日報·兩會特別報道·要聞版
發送 | 臺江區委政法委、臺江區人民檢察院
編輯 |臺江區人民檢察院 黃思明、蘭寧
審核 | 臺江區人民檢察院 程 明
臺檢在線
即可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