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4 年全國兩會舉行期間,“人工智能 +”這一概念首次被正式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之中。時間來到 2025 年,新年伊始,機器人亮相央視春晚舞臺,像 DeepSeek 這類軟件更是在國內外引發了廣泛的關注與討論。一時間,人工智能以及 AI 賦能等相關方向,成為了 2025 年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重點聚焦的熱門話題。
就在今年,在持續關注中小學科學教育的基礎之上,面對人工智能領域不斷涌現的技術創新熱潮,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科技館館長倪閩景,對這項新興技術給教育領域帶來的影響尤為關切。
倪閩景委員向九派新聞透露,人工智能極有可能會對現有的教育模式產生顛覆性的改變,甚至有可能真正消除傳統意義上的“差生”概念,從而切實達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狀態。
他進一步解釋道:“以往,一位教師需要同時面對眾多學生開展教學工作,受限于現實條件,只能實施均衡化的教育方式。所有學生參加相同的考試,學習同樣的課程內容。然而,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情況發生了巨大變化。如今,每一個孩子都能夠擁有屬于自己獨特的學習路徑。倘若某個孩子對鯨魚感興趣,那么他便可以深入研究鯨魚相關的知識。人工智能能夠為孩子提供并構建與之相關的所有知識體系,不再局限于遵循統一的標準進行教學與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