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評價兼具鑒定與診斷、監督與管理的功能,更有調節與改進、激勵與導向的作用,因此,課程評價是歷次課程改革的焦點,而評價標準的制立更是其中的難點。為破解當前學校美育的發展瓶頸,攻克學校藝術課程管理、藝術教師專業成長、學生藝術素質發展等方面評價標準的難題,深入推進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工作,以此撬動重慶市中小學美育工作的整體躍升,3月6日,由重慶市教育委員會舉辦的“2025年重慶市中小學藝術測評工作推進會暨春季中小學音樂美術教研工作會”在重慶八中教育集團校渝北區數據谷中學圓滿舉行。
會議聚焦學校美育藝術測評的核心環節與評價標準,深入開展藝術學科教研工作,不僅為全市中小學藝術教育工作者搭建了一個交流學習的優質平臺,踐行了“立德樹人”“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積極探索學科融合、深化評價的重慶特色發展路徑,更是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教育部美育浸潤要求的有力舉措,對推動藝術學科之間、美育與其他學科的深度融合,構建更加完善且富有重慶特色的教育評價體系意義重大,為重慶建設教育強市注入了強大動力。
重慶市教科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所副所長周智良
會議由重慶市教科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所副所長周智良主持,重慶市教委體衛藝處處長程翔宇,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范卿澤,重慶市教委體衛藝處藝術專干楊賀,重慶市教科院音樂教研員胡蘋,重慶市教科院美術教研員侯大全,渝北區教育工委委員,區教師進修學院書記、院長周敦鸞,渝北區教委副主任鄢小玲,以及各區、縣教委的分管領導、體衛藝科科長、藝術專干和音樂、美術教研員等200余人出席本次會議。智慧美育研究院作為重慶市中小學生藝術素質線上測評的指定技術服務方,也受邀參加本次推進會。
數據谷中學藝術社團表演
會議在數據谷中學師生精彩的歌、舞、樂藝術節目表演中拉開序幕,渝北區教委副主任鄢小玲首先發表歡迎詞,對與會人員表示熱烈歡迎。隨后,重慶市教科院黨委書記范卿澤發表重要講話。范書記指出,重慶通過市區政府、教委、學校等行政部門的強力推動,市教科院、區縣教研部門深入的研究指導,自2015開始施行中小學的藝術測評工作已來,構建了小學、初中、高中各學段貫通和線上理論、技能視頻、現場測評等方面相結合的“3+3”藝術素質測評模式,推動藝術教育向核心素養培養轉變,逐步形成的、特色鮮明的“重慶探索”在全國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他就后續工作提出五點建議:一是構建多位一體測評體系;二是釋放以測促教價值,利用數據改進教學;三是促進區域、學校協同合作;四是加強美育師資建設;五是總結推廣成功經驗成果,打造重慶藝術教育新亮點。期望借此打造更多美育改革成果,助力教育強市建設。
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范卿澤
經驗分享環節亮點紛呈,來自永川區興龍湖小學、重慶市巴蜀中學校、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教委、渝北區教委的四位代表,分別圍繞課程創新、環境育人、評價迭代、數字化測評等方面分享美育經驗,為全市美育工作提供了可借鑒的范例。
永川區興龍湖小學黨總支書記陳小渝
重慶市巴蜀中學校黨委副書記汪紅霞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教委副主任劉敏
渝北區教育委員會體衛藝科副科長李更久
市教科院美術教研員侯大全、音樂教研員胡蘋分別對美術、音樂學科測評報告作出解讀。侯大全老師分析 2024 年美術學科測評結果,指出總體表現穩中有升,強調美術教育應結合生活,從四個核心素養出發進行教學。胡蘋老師基于數據分析提出問題與建議,鼓勵教師創新教學,認真落實測評工作,以達成讓孩子公平接受藝術教育、提升藝術素養的目標。
重慶市教科院美術教研員侯大全
重慶市教科院音樂教研員胡蘋
重慶市教委體衛藝處程翔宇處長在總結講話中,肯定了重慶市藝術素質測評工作取得的成績,從重視程度、測評方式、美育成效三方面闡述了工作突破。同時,針對未來工作,他強調要把握方向,摒棄形式主義和應試思想,并提出教學改革與評價改革的具體要求,認為在評價改革上,一定要堅持智能升級不動搖,助推評價工具更加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為推動美育工作高質量發展做出工作部署。
重慶市教委體衛藝處處長程翔宇
下午,本次會議進入 2025 年春季學期重慶市中小學音樂美術教研工作會階段。此次會議首次讓美術學科和音樂學科的老師們齊聚一堂,以藝術測評的“十大環節”的流程要領與評價標準為研究主題,開展音樂美術聯合教研活動,為兩科教師和教研員搭建了深度交流的平臺。
渝北巴蜀小學黎云暢老師《弦子之鄉——巴塘》
渝北區數據谷中學賀金開老師《山水抒情——林泉之心》
在測評中的藝術教師課例展示環節,來自渝北巴蜀小學黎云暢老師執教小學五年級音樂課《弦子之鄉——巴塘》,深度踐行堅持以美育人、注重藝術體驗、體現學科綜合等課程理念,巧妙運用民族音樂中的歌、舞、樂融合的特點,緊扣藏族巴塘弦子音樂的高腔音色、旋律連貫流暢、節奏自由舒展以及伴奏樂器弦胡和藏族弦子舞蹈的特點,以感受體驗、理解運用、創意表現為學習路徑,發展學生的學科素養;渝北區數據谷中學賀金開老師執教的中學八年級美術課《山水抒情——林泉之心》,以 AI技術賦能的創新教學方式,循序漸進、環環緊扣,通過師生積極深入探索,展現了我國傳統美術作品的文化內涵之美,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生動展現了學科融合的成果。
渝北區教師進修學院音樂教研員劉啟平
沙坪壩區教師進修學院音樂教研員林瑤
江北區教師進修學院音樂教研員申光健
萬盛經開區教師進修學校音樂教研員李財軍
北碚區教師進修學院美術教研員楊明
在測評的流程要領與標準解讀環節,重慶市中小學藝術測評專家代表介紹了環節確立、標準研制的細節和過程。來自渝北區教師進修學院音樂教研員劉啟平、沙坪壩區教師進修學院音樂教研員林瑤、江北區教師進修學院音樂教研員申光健、萬盛經開區教師進修學校音樂教研員李財軍、北碚區教師進修學院美術教研員楊明等,結合國家的相關政策要求和重慶市因地制宜的特點,分別對“現場測評”的十大環節的要領與標準、音樂演唱標準、視唱試題解析與標準、課堂樂器演奏標準、美術實操項目標準等進行了詳細解讀,為學校課程管理、教師精準教學、學生素養發展等提供指引,引起了與會者的強烈共鳴和反響。
此次會議兼具中小學藝術測評工作推進會與中小學音樂美術教研會的雙重功能。它實現了小學、初中、高中學段的跨學段聯動,音樂與美術學科的跨學科交融,以及行政單位與教研單位的跨領域協同,是一場全面而深入的美育工作盛會。會議在音樂美術學科融合探索、美育評價體系建構、美育浸潤行動推進等重點任務上成果豐碩,為重慶市美育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錨定了清晰方向,有力推動全市美育工作邁向新高度。
展望未來,在各方協同努力下,重慶市中小學美育將以此次會議為全新起點,緊密對接國家教育發展戰略需求,持續提升教育質量,致力于培育大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重慶市建設教育強市注入強勁動力,讓美育之花在巴渝大地綻放得愈發絢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筑牢堅實的人才根基,匯聚深厚的文化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