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可能都有脫發的困擾,每次洗頭、梳頭,頭發就大把大把地掉,心里別提多焦慮了。下面就給大家從中醫方面聊聊如何養發、生發、防脫發~
脫發掉發是什么原因?
脫發是一種以毛發突然發生局限性斑狀脫落,局部皮膚正常,無自覺癥狀為特點的皮膚病。
新加坡貢方堂TCM中醫科專家丘保潤表示,中醫又稱“斑禿”“鬼剃頭”“落發”。中醫認為是由于血熱、血瘀及肝腎不足所致。黃帝內經中記載:“腎藏精,其華在發,腎氣衰,發脫落,發早白”,這告訴我們,頭發的健康和腎氣的充足緊密相連。
以下是幾種常見的脫發類型及其病因:
氣血不足:中醫有云:“發為血之余”,氣血是滋養頭發的關鍵。當人體氣血不足時,就像土地缺乏養分,頭發難以茁壯成長,從而導致脫發。
肝腎虧虛:腎藏精,其華在發,肝藏血,發為血之余。肝腎的精氣充足,頭發才能烏黑亮麗、堅韌強韌。
脾胃虛弱: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才能將食物轉化為營養物質,并輸送到全身各處,滋養頭發。
血熱生風:體內陽盛血熱,熱邪猶如一把火,上擾頭皮,使得氣血運行紊亂,毛囊受到損傷,頭發根基不穩,自然容易脫落。
中醫怎么調理脫發?
中醫治療脫發歷史源遠流長,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提到腎氣虛衰可以引起毛發脫落,偏嗜甘味也會引起毛發脫落。
在中醫理論指導下從整體論治脫發,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根據患者的舌苔脈象,單純性血虛脫發要補血生發,常選用四物湯;氣血兩虛型脫發要氣血雙補,常選用八珍湯或人參養榮湯;血虛風燥型脫發要養血祛風,常選用神應養真丹。
由于人是一個復雜的整體,不同證型又相互間雜,如挾有濕熱、血熱、陰虛等證象,治療分別佐以祛濕、涼血、滋陰等法,這需要由專科醫生來辨證施治。
中醫認為黑色入腎,可常吃黑色的食物,如黑芝麻、黑豆、核桃等,可將其研磨成粉,每天沖服,也可做成食補湯:黑豆30g+巴戟天9g+杜仲9g+無花果3g+生姜2片,加水900ml燉1-2h即可。
醫案
患者吳某,男,時年47歲。
主訴:因“頭部脫發伴頭皮油膩數年”來診。緣于患者數年前發現額角、頭頂頭發易脫落,頭皮油膩,曾服中藥治療,效果欠佳
中醫診斷:脫發(肝腎不足夾濕證)。
處方:松針15g,蒲公英20g,女貞子15g,丹參20g(后下),蔓荊子15g,墨旱蓮15g,側柏葉15g,生地黃15g,茯苓20g,桑葉15g,甘草10g,薄蓋靈芝15g,五指毛桃15g,芡實20g,昆布15g。
復診:患者藥后脫發減少,頭面油膩減輕,大便好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