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慕姑娘,一個努力發光、看書寫字觀影的獨立單親媽媽,奔跑在創作的路上。
文丨耶雅億
編輯丨慕霂
這幾天,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在京舉行。而讓我很動容的還是,張凱麗提出的,不要讓35歲成為求職門檻。她表示:“這個門檻一定要打破,不要說35歲,55歲、65歲在現在看來都很年輕。人生那么長,35歲正是干事兒的年紀,不應該成為一個被歧視的年齡。”
雅億所在的一線城市職場,30w+年入是許多女性的天花板。一般,女孩從學校出來拿幾萬年薪,通過10年的打拼,在30多歲的時候拿到30w,那說明女孩非常優秀。
敢闖敢拼,還選對了行業。
但,大多數,絕大多數的女孩一旦生育,收入就會減回10w。
當然,有例外。她們身上往往有類似的地方,哈哈哈。
職場媽媽最大的發展掣肘是什么?
注意力渙散+家人帶來的內耗
雅億試過給一些寶媽寫作的機會。
寫一些碎片化的東西還行,讓她們做AI類的整理工作還行,但涉及到整體思考、系統思維、要用80小時以上的勞動完成一個工作,就不行了。
孩子是最大的阻力。
娃,看起來啥都不做,卻可以讓你,啥啥正經事兒都做不成。
我挑戰一個寶媽幫我一個工作。
她發現帶娃工作效率很低,就帶娃投奔父母。沒想到孩子到了外婆家就水土不服,折騰病了半個月,再回到自己所在的北方,又水土不服一遍,折騰半個月。
如此一來,周期肯定跟不上。
不是這個寶媽的問題,是99%的寶媽都面臨的問題。
育兒后,只有極少數的女人,鳳毛麟角的優秀女性(女將軍)可以處理好這些問題。
一方面,這些姐妹的背后有強有力的支持系統。
比如,我遇到過一個“綠葉型丈夫”,他驕傲地說,我太太連衛生巾都不會買,連超市都不知道怎么去結賬。她也不需要為雜事操心,因為我這個家,她只需要回來睡覺吃飯陪陪幾個孩子就行了。
只管生,隊友與老人們管養育,這種情況是比較少的。
更多的是,“丈夫、保姆、老人”都是一些隨時會掉鏈子的資源,而姐妹一邊在職場戰斗,一邊整合著家里的爛攤子,熬過孩子年齡小的這幾年時光。
我非常佩服一些姐妹,她們親自帶娃的同時還搞了科研成果,也就是說一邊在帶娃,一邊在泡實驗室(或者指揮學生下屬在泡實驗室)。
那都不是一般人啊。
姐妹有鋼鐵般的意志力、有未雨綢繆隔空規劃的領導力,還有她在生育前打下的團隊根基。
最搞笑的是,我們這群“狼性女性”,常常在弟兄姐妹群體里經歷“男性審視”。有時候,我們都不敢談職場,哈哈哈。
男生談職場,那是事業心。
我們這些中年婦女還談自己怎么跟綠茶撕逼、跟供貨商吵架、跟boss勾心斗角的話,常引來各種批評。
幾天前,我跟一個姐妹坐在沙發上聊職場。她說,為某個項目,我一年沒進孩子的家長群。
我安慰她說,等你這個項目做完了,我給你買個蛋糕,咱好好慶祝一下。
正開心著,旁邊一個做高管的同齡弟兄就來了一句——你有沒有想過為這個項目,你在婚姻里失去了什么?這個代價,會不會太大?
他這話也沒錯,聽起來也是真理。
但,讓人好難受啊。
我感覺職場的“男boss”,仿佛借尸還魂來到這個高管弟兄的身上,他越講真理,反而是我們越受傷。
同樣的道理,應該他的妻子來講——男人無論多么謙卑,他高高在上的那種凝視感都會讓我們不舒服。
因為生育,我們這群女人 ,已經是渾水摸魚不好好打卡的職場罪人了。因為工作,我們又愧對父母、愧對老公、更愧對孩子。然后,來到弟兄姐妹中間,我們還要被“男性凝視”一番。
我當時的感覺是高喊——臣妾是罪人,臣妾做不到啊。
我做不到因為生育就自廢武功,從公司里年入幾十萬的位子做到幾萬塊的冷板凳上去。
我做不到不爭不搶,更做不到把育兒家務放在事業之前。雖然我知道這是真理,但真理與我目前生命之間存在的鴻溝,我還需要一點點去填啊。
我也做不到棄絕職場狼性。
敢打敢拼一不怕累二不怕死的精神,支撐著我們這些女性走到今天。我們無法因為生育就前功盡棄吧?
雅億在上海,尚如此。
更何況,廣大基層地區,甚至是重男輕女地區的已婚姐妹們了。
太難了,我經常看到姐妹們生育后就辭職——因為所處的文化,就是逼著女性回歸家庭。即使這個姐妹的收入是丈夫的很多倍,即使姐妹非常熱愛工作。
做女人非常辛苦。
我們一路苦讀,畢業時發現某單位寧要大專男性也不要研究生女性?我們好不容易進入工作,發現一懷孕事業就再也不能攀升了?我們好不容易把娃生了,更要面對沒人分擔,只能放棄工作的命運?
“生育后還覬覦世上的成就”,這在很多男性眼中就是罪惡。特別是當婆家已經可以提供很好物質條件時,女人的事業心何處安放?
這不是輕忽忽拋給姐妹“你不要愛世界與世界上的事情、你好好舍己”的答案就OK的。
為了生育,我們女人不是已經舍了事業上升期嗎?舍了酒精、垃圾食品、不良作息習慣嗎?我們還舍了完整的睡眠?漂亮的腹肌?豐富多彩的夜生活?
都是為人父母,孩子爸爸舍了什么?
如果兩個人一定要有一個舍棄事業,側重家庭,孩子才能長大。那不應該是丈夫當仁不讓?那不應該是一批批“全職爸爸”涌現出來嗎?
但,我們身處于東亞社會。
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家庭存在博弈。
必須有人犧牲的時候,中年女性就是大家習以為常的“綠葉”。
不因你身處弟兄姐妹中間,你就能被鼓勵著事業往上走。相反,你會發現生育后有無數的力量,有些是以真理為名義的道理,把你要深深拉入“自我放棄、糾結內耗、事業天花板”的深淵中去。
太難了,但是,在一線城市,特別是上海。
我們看到可喜的改變。
當全職媽媽們充滿榮耀感地彼此分享“媽媽經”的時候,我們這些職場媽媽也可以毫無羞恥感地去談論我們的KPI。
我們充滿了不怕人討厭的勇氣。
我們敢把“男性凝視”頂回去——你不要用賢妻良母標準要求我,我是像一匹母狼般在職場上廝殺的,是像女將軍鄧嬋玉這樣在男人面前不感羞恥的。
我們會互相出謀劃策,怎么把“丈夫、保姆、老人”這些隨時會掉鏈子的資源整合起來,修修補補,盡量保持家庭與事業的平衡。或許,我們像個小丑般在家庭與事業的平衡木上,又踩空了、又摔跤了、又頭破血流了。
沒關系,我們可以周末相見時吐吐苦水,彼此鼓勵說,“保持家庭與事業的平衡”本身就是偽命題,你已經做的夠好了。
為什么上海的女性相對幸福一點?
為什么上海的我,可以心安理得地擁有金先生全心全力的支持?親戚朋友們都覺得這樣很好?
那是因我們的媽媽輩、奶奶輩、甚至是太太輩,都走過了艱難,帶娃打拼職場,給我們打了一定的精神基礎。
我們的努力也會讓我們的女兒們在長大后,在初為人母的時候,多一些選擇項、多一些自主感、少一些男性凝視而多一些忠于自己的勇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