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奔馳官方放出的全新CLA消息,小八確實有點坐不住了,為啥呢?先賣個關子,哈哈。
這款即將在3月13日全球首發的轎跑,不僅承載著奔馳在電動化時代的轉型野心,更是品牌年輕化戰略的重要棋子。今天咱們就好好聊聊這臺即將登場的“新貴”。
先看外觀設計,這次諜照里透露的信息量可不小。封閉式中網雖然延續了EQ家族的設計語言,但仔細看會發現進氣口的造型處理更立體了。
官方說這組倒三角大燈里藏著三叉星日行燈,我猜測可能類似EQS的流星雨大燈設計,不過這個矩形導流槽倒是讓我想起AMG GT的激進風格。
最妙的是那個半圓+三叉星造型的尾燈,既保留了經典元素又做出了新意,配合微微翹起的小鴨尾,風阻系數估計能控制在0.22左右。
說到內飾,三連屏+MB.OS系統的組合算是意料之中。不過小八更關注的是座艙智能化程度,畢竟現款MBUX系統的語音識別率還有提升空間。
根據奔馳技術人員的說法,新系統將整合更多本土化應用,支持整車OTA升級,這倒是值得期待。
只是不知道觸控反饋會不會像EQS那樣細膩,畢竟這可是奔馳的入門車型。
動力配置方面真是玩出了新花樣,MMA架構居然能兼容純電、輕混、插混三種動力形式。
純電版那套89.6kWh的電池組著實讓人吃驚,畢竟現款EQA也才73.5kWh。WLTC工況750km的續航數據要是能落地,那真是把Model 3長續航版都比下去了。
不過要提醒各位,實際續航還要看驅動形式和車重,畢竟238馬力的輸出配上近2噸的車重,能耗控制是個大考驗。
800V高壓平臺確實是硬核配置,15分鐘補能400公里的數據相當亮眼。但現實中要享受這個速度,得找到支持480kW的超級快充樁才行。
查了下國內現有充電設施,目前只有部分品牌自建站能達到這個標準,這對普通用戶來說可能有點“屠龍之技”的感覺。從技術前瞻性來看,奔馳這步棋走得倒是很果斷。
智能駕駛方面提到的L2++系統值得深究。按照SAE分級標準,L2++這種說法其實不太規范,可能是廠家為了強調功能豐富性自創的稱謂。
從現有信息判斷,應該是在傳統L2基礎上增加了自動變道、匝道輔助這些功能。不過奔馳向來在輔助駕駛方面偏保守,不知道這次會不會開放更多場景下的脫手駕駛權限。
空間表現也是關鍵,雖然叫長軸距CLA,但考慮到溜背造型,后排頭部空間估計還是老樣子。
小八更期待Shooting Brake版本,畢竟現款獵裝版的裝載能力有口皆碑。
然而電動化之后,地板下的電池組會不會影響后備廂垂直高度?這個要等實車發布才能驗證了。
價格策略方面,作為品牌最入門的電動車型,小八預測純電版起售價可能在35萬左右。
這個價位要面對蔚來ET5、極氪001這些本土強手的圍剿,奔馳的品牌溢價還能不能奏效?
特別是考慮到國產新勢力在智能座艙方面的快速迭代,傳統豪華品牌的優勢正在被逐漸蠶食。
最后說說市場前景,CLA系列向來是奔馳的“年輕擔當”,這次全面電動化能否延續燃油版的成功?
我個人覺得關鍵要看三點:首先是真實續航能否達到宣傳數據的80%以上,其次是智能化體驗能否打破“德系車機難用”的固有印象,最后是售后服務能否跟上電動化轉型。
因為大家都知道,買電動車的消費者,對補能網絡和維保成本可比燃油車用戶敏感得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