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安機關公布10起涉民生等領域謠言案件,其中,吳某課等人編造傳播“手機nfc被隔空盜刷”謠言案赫然在列。
此前一段時間,一則聲稱“通過近距離接觸的支付方式,導致手機里的錢被隔空盜刷”的網(wǎng)絡視頻引起了網(wǎng)友廣泛熱議。隔空盜刷,“手機碰一下錢就沒了”,這是真的嗎?
公安網(wǎng)安部門查明,吳某課、高某、應某達等3人為吸粉引流,在多個社交平臺發(fā)布一段視頻,內(nèi)容為某人因手機開通碰一碰支付功能,導致路上被他人利用POS機隔空盜刷從而造成資損,后又虛構報警找到嫌疑人并追贓挽損的內(nèi)容。該謠言信息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傳播,引發(fā)群眾對手機隔空盜刷造成資金損失的恐慌,擾亂公共秩序。
專家演示“碰一下”原理:
近距離盜刷不現(xiàn)實
生活中,很多人會用到支付平臺推出的“碰一下”支付功能,使用這項功能的前提是手機上自帶NFC功能并處于開啟狀態(tài)。
為了驗證這種“碰一下就偷走錢”的技術是否存在,記者聯(lián)系了該支付平臺的產(chǎn)品安全專家,現(xiàn)場演示了“碰一下”的支付過程。
支付平臺產(chǎn)品安全專家高正介紹,使用“碰一下”支付很簡單,商家發(fā)起收款后,用戶只需先解鎖手機,直接在機具上碰一下,就可以快速完成一筆支付。“用戶手機在鎖定狀態(tài)下無法進行‘碰一下’支付,這是保證用戶資金安全非常重要的一步,一定要用戶解鎖手機后才能使用。”
據(jù)介紹,“碰一下”支付會結合不同的支付場景、交易風險控制等因素進行支付方式調(diào)整,特別是針對大額交易,會要求用戶通過密碼、指紋、面容等方式進行再次確認,保障支付安全。
記者了解到,無論是“掃一掃”支付還是“碰一下”支付,都只在支付過程中起到了驗證作用。“碰一下”雖然利用了NFC的部分功能,但并不通過手機NFC存儲和傳輸用戶的支付信息,所以線下支付并不像網(wǎng)傳所說會被輕易近距離碰觸盜刷。
需多防范遠程非接觸性詐騙
那么,在線下付款過程中,使用“碰一下”支付功能帶來財產(chǎn)損失的風險到底有多大?
對此,浙江杭州市公安局反詐中心民警羅永此解釋:“如果別人近距離利用手機的NFC功能支付,盜刷了你的錢,這屬于接觸性犯罪,要用到一些掃碼設備或接觸設備,而POS機、碰一碰設備都要實名辦理,線下操作。所以這一類犯罪成本相當高,破案率也很高。”
警方提示,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們更應該防范的是遠程非接觸性詐騙,這是近年高發(fā)的電信詐騙手段之一。
在這類犯罪中,詐騙分子通過偽裝身份,以“航班故障” “扣費取消”為由,引起受害者緊張情緒,降低其警惕性。
其次,詐騙分子會要求受害者通過NFC功能,將銀行卡信息與虛假App軟件綁定,直接讀取并轉移卡內(nèi)資金。
為了進一步增加信任度,他們還會誘導受害人使用屏幕共享等技術,讓受害者誤以為對方是正規(guī)操作。
警方提示?
接到自稱客服的電話,務必核實其真實身份,尤其是涉及改簽、退款等敏感信息時。
避免隨意通過NFC功能進行陌生支付操作,警惕所有要求打開屏幕共享或遠程協(xié)助的操作。
一旦察覺被騙,應立即撥打銀行客服電話凍結銀行卡,并報警處理。
微信編輯:糖炒栗子
本文來源:公安部網(wǎng)安局、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
還原事實,洞悉真相。
歡迎關注,留言舉報!
除了辟謠,這里還關注網(wǎng)絡熱點,及時回應網(wǎng)友關切,追蹤事件進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