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諳造車之道的紅旗品牌,以「卓馭成行平臺」為基,以『司南』之名,天工05將全國放心開,越開越好開的國民高階智駕帶向了市場,必將成為紅旗智能化發展過程中的『指南針』。
紅旗天工05傳感器布局(示意圖)
技術分流派,需求很統一
2025年開春,隨著特斯拉FSD入華、比亞迪『全民智駕』戰略落地、吉利發布『千里浩瀚』系統、智己端到端2.0宣布上車,以及長安、小米等車企的密集動作,高階智能駕駛正從技術比拼轉向規模化普及,成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戰場。
而這一輪智駕競賽中,技術呈現兩大趨勢:以『傳感器』為核心感知區分,分為了『無圖+純視覺』以及『激光雷達+高精地圖』兩派。
其中『無圖+純視覺』以特斯拉、小鵬為代表。我們已經在3月初進行了特斯拉FSD實測,其效果整體來說一句話:或許還要『讓子彈再飛一會兒』。當然,包括華為乾崑智駕(ADS 3(參數丨圖片).0 SE)、比亞迪「天神之眼C」、吉利「千里浩瀚H1」等方案,也加入了純視覺行列。
其技術特點是成本較低,但對數據和算法要求更高,且較為依賴高精地圖。所以,目前除了還要『飛一會兒』的FSD,多數純視覺方案,仍不支持城市領航(即「城市NOA」)。
只是更多的中國車企更偏向于采用『激光雷達+高精地圖』的方案,比如華為主推的ADS 3.0(激光雷達版)、比亞迪「天神之眼A/B」、「千里浩瀚H3」及以上版等。而其特點則是感知硬件成本較高,且較為依賴高精地圖。
紅旗天工05采用一段式端到端
而感知路線的不同,導致了采用的大模型算法亦有分歧,目前國內采用的端到端算法只要被分為了『一段式』和『兩段式』。
以智己(Momenta方案)、紅旗(大疆方案)為代表的一段式段端到端,采用一個模型打通感知、預測、決策和規劃多個模塊,從感知到執行統一調度,降低信息傳遞的丟失和延時,不設有『規則』,功能上強調將智駕人性化,簡單來說,智駕體驗上更絲滑,更像『老司機』。
而以吉利為代表的兩段式端到端方案,依舊在大模型外預設的規則作為安全紅線,相對一段式端到端更為保守。這使得智駕過程在不同的路段中,會有『類人操作』和『程序控制』兩種相對割裂的體驗。
然而,從當下的用戶需求出發,大家對高階智駕的要求越來越高,比如對泊車以及高快領航的要求,從原來的能用,逐步升級為好用,同時對全國都能用的城市領航的呼聲亦是越來越高,甚至在坊間產生了一種對高階智駕好壞的『評判標準』——第一梯隊的智駕系統,必須擁有城市領航功能的。
說白了就是『我們要智駕,我們要全國放心開,越開越好開的高階智駕,關鍵更要便宜。』而這種『既要、又要、還要、更要』的『四要』需求,似乎在當下又很找到解決方案。
首搭「卓馭成行平臺」(3.0+)的紅旗「司南智駕」系統
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深諳造車之道的紅旗品牌,在2024年4月便與大疆車載簽署了戰略合作,而在今年2月以「卓馭成行平臺」為基,以『司南』之名,帶來了這套高階智駕——「司南智駕」系統。
以技術智慧,四兩撥千斤
如果說「司南智駕」與以上提到方案的最大的不同,那便是用行業首發的「慣導三目立體視覺系統」,實現了不依賴高精地圖和激光雷達的城市、高速領航,同時也擁有著非常不錯的全場景泊車能力。
換言之,以「卓馭成行平臺」為基的「司南智駕」以一種『四兩撥千斤』的方式,解決了『要城市領航就要加錢上激光雷達』的選擇難題。那么具體是怎么四兩撥千斤呢?
首先,在感知方面,搭載「司南智駕」的天工05采用了「慣導三目立體視覺系統」,即『雙目仿生視覺+長焦單目長距離識別』的方案。
紅旗采用「慣導三目立體視覺系統」(示意圖)
據悉,仿生雙目可以利用『視差』精準計算獲得目標的三維坐標,生成比主流激光雷達還要稠密50多倍的立體點云數據;而長焦單目可以識別300米外的目標,識別距離同樣優于常見的『長焦+短焦』的組合。故此,它能更完整重構障礙物形狀,對小目標分辨更精細,提升障礙物繞行、鬼探頭、橫穿車輛/行人應對的避障能力。
由此可見,「慣導三目立體視覺系統」撬動的是激光雷達在智駕系統中的硬件地位。更重要的是天工05還搭載了行業首發的成行平臺高分辨率全向增強雙目OCC(Occupancy Network)。
據悉,該OCC方案將障礙物感知精度提升至0.05~0.1米,配合「慣導三目立體視覺系統」,更將OCC障礙物檢測距離提升至150m,紅綠燈識別距離提升至200m以上,遠距離感知響應更及時。它不僅支持異性車、雪糕筒、等任意未知異形類型障礙物的檢測和避讓,還能解決光線暗、天氣不理想等弱勢場景造成的障礙物難以識別的問題。
紅旗天工采用「慣導三目立體視覺系統」(效果圖)
顯然,在兩項首發技術的加持下,撥動的就是傳統激光雷達這一『千斤』。
當然,作為一套完整的智駕方案,感知只是開始,天工05的「司南智駕」首搭「卓馭成行平臺」(3.0+版本),其計算平臺采用全球首發的高通8650平臺(Snapdragon Ride? SoC SA8650P),其采用4nm制程,內置Hexagon NPU。
據悉,其稠密算力達到100T,可部署基于Transformer的端到端,支持混合精度計算和多任務并行處理更適合處理城市復雜場景。而稀疏算力相當于200TOPS,相較于英偉達Orin-X功耗更低。
而「卓馭成行平臺」的另一特點則是采用了一段式的端到端模型,由于是端到端直出駕駛軌跡,其特點我們在前面提過——駕駛更擬人,體驗更絲滑。而在我的試駕體驗中,這一特點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驗證。
「司南智駕」輕松應對大曲率彎道(動圖)
「司南智駕」絲滑通過無保護路口(動圖)
比如在比較常見的大曲率彎道和無保護轉彎等工況下,行車軌跡十分的清晰、駕駛得較為順暢。比如在地面標識有小段中斷的情況下,「司南智駕」似乎可以人類司機一樣放眼遠望,規劃出正確的行車軌跡,并絲滑地進行方向調整。
「司南智駕」靈活躲避『小電驢』(動圖)
「司南智駕」進行擬人的車道博弈(動圖)
在避讓錐桶、躲避障礙車輛和高速變道等較為復雜場景下,天工05皆采用了類似『老司機』般的博弈決策,而并非一味地遵循被程序寫死的規則,當然也不像最近我們嘗試的特斯拉FSD那么『霸道總裁』,總體控制介于保守與激進之間,既可快速做出決策,亦可靈活地進行車身姿態的柔和調整,并不會過于一驚一乍。
「司南智駕」在暗光環境中高效泊車(動圖)
而在智能泊車方面,由于時間的限制,我們僅選一處較為狹窄車位(一邊靠墻,另一側為緊貼車位線的車輛)進行嘗試。天工05的表現依舊讓人滿意,無論在車位識別、入庫效率和入庫精度上,皆達到了目前第一梯隊的水平。
當然,絲滑體驗背后,是看不見的『智慧基建』,紅旗全棧自研的「飛刃架構」,通過算力集中、硬件抽象、軟件服務、車云協同、虛實相證 ,實現了『高效迅捷、組合自由、極速響應、數字孿生、超低功耗、無極進化』的產品特點。
總體來說,「司南智駕」并不依賴大量的硬件堆砌,而是通過一套『四兩撥千斤』的技術方案,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用戶『四要』的高階智駕需求,成為了目前唯二采用『無圖+純視覺』方案實現城市領航的智駕系統,在我們看來,這使得「司南智駕」穩居當下高階智駕的第一梯隊。
邦點評
限于篇幅長度,我們今天僅將內容聚焦于天工05這款車型的「司南智駕」上。 說實話,年后至今的一個月里,大部分車企50%以上的活動都與智能駕駛有關,無論是智駕『全家桶』的發布,亦或是新智駕車型的體驗。 或許,2025年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智駕元年。
紅旗天工05智駕界面(實拍)
不過,從目前的趨勢來看,技術上的『分』或許不會持續太久,因為無論哪一套智駕方案,都會朝著一個點匯合——用戶的需求。
正如紅旗產品線CEO馮彪所說,『主機廠的目的是服務我們的用戶,給他更美妙的駕乘體驗,這是我們要的結果。圍繞這個結果導向,無論是自主創新還是聯合創新,只要能夠更好服務于這個目標就可以,沒有什么取舍和相悖的關系。』
紅旗天工系列(示意圖)
而能滿足用戶『四要』的紅旗「司南智駕」已經給我們留下了印象。此外,天工05,確切地說是整個紅旗天工系列,它們所帶給我們不同于以往紅旗產品的智能化體驗,讓我們看到了基于紅旗「天工純電平臺」以及「九章智能平臺」的產品實力。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迭代升級,紅旗有望實現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進一步提升用戶的駕駛體驗。紅旗將會繼續優化傳感器配置和芯片性能,提高系統的感知能力和計算效率。同時不斷完善算法和模型,提升智駕系統在復雜場景下的決策能力和應對能力,實現更加精準、高效的自動駕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