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5年全國兩會的召開,“養老金融”再次成為高頻熱詞。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提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強調要加快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實施好個人養老金制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
與此同時,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共議銀發經濟發展新局:全國政協委員金李建議,優化個人養老金提前領取機制;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慧瓊建議,鼓勵和推動內地養老金投資香港市場;全國人大代表楊震生則建議,構建銀發文旅產業鏈,推動銀發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讓“銀發族”樂享“詩與遠方”……
養老問題牽系著民生冷暖,更事關社會發展。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速,構建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大力發展“養老金融”的重要性也愈發凸顯,并成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沖擊的關鍵環節。
作為國內第一家帶有“養老”字樣的持牌金融機構,平安養老險自誕生之初便與養老產業的發展緊密相連,因需求而生,應時代而長。面對日益凸顯的人口老齡化趨勢,平安養老險以先行者姿態破局突圍,扎實做好“養老金融”這篇大文章:其管理年金資產規模已超萬億元;首批參與個人稅延養老保險試點,打造稅優與非稅優“雙輪驅動”產品體系;依托平安集團“綜合金融+醫療養老”生態,打造“省心、省時、省錢”服務模式。
01 聚焦兩會養老話題,平安養老險扎實書寫“養老金融大文章”
作為關乎14億人幸福晚年的民生議題,養老問題連續十余年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2024年更以“大力發展銀發經濟”的表述被賦予新內涵。這背后是人口老齡化的現實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新需求。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中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97億,占比21.1%,而國家衛健委預計到2035年這一比例將突破30%。面對洶涌而至的“銀發浪潮”,如何構建與老齡化社會相適應的養老保障體系,十分緊迫且重要。
不過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人口老齡化的破題之道也愈發清晰。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將“養老金融”列入“五篇大文章”之一;保險新“國十條”文件的出臺以及金融監管總局的相關指示,則著重強調了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年金的重要性,為保險公司深度參與第三支柱建設提供了清晰指引;去年底,個人養老金制度在試點兩周年后,正式在全國范圍內全面鋪開,養老保障第三支柱進入規模化發展新階段;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提出健全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養老金融體系。
政策利好的催化下,養老問題的解決與經濟發展形成良性循環。金融監管總局及人社部相關數據顯示,個人養老金賬戶在2024年實現跨越式增長,開戶量較上年激增2000萬戶,達7279萬戶。對于保險機構而言,持續豐富養老保險產品與服務,全力助力完善養老產業三支柱體系,既是順應人口老齡化新形勢、滿足老年人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切實舉措,也是保險機構謀求自身發展第二曲線、開拓業務增長新空間的關鍵路徑。
2004年,平安養老險應企業年金發展而生,在過去的20多年里,始終緊緊跟隨國家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發展的堅定步伐,不斷對自身業務進行優化與完善。多年來,憑借著專業且卓越的服務能力,以及豐富多元的產品體系,平安養老險全面布局養老保險的一、二、三支柱,為億萬客戶送去了“省心、省時、又省錢”的高品質服務,切實將“養老金融”這篇關乎民生福祉的大文章,書寫進了民眾的美好生活之中。
平安養老險始終堅守聚焦養老主業的初心,積極踐行助力國家應對老齡化戰略的使命,并將這份責任與擔當貫穿發展始終。正如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來自五湖四海的平安養老險人便積極響應時代號召,主動為老齡化事業發展建言獻策:
平安養老險天津分公司副總經理(主持工作)周曉東參加了天津市河西區政協第十五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他著眼于社區養老這一關鍵領域,提出公司愿意聯合轄區醫療養老機構推廣老年人百萬醫療產品,建立“保險+養老”服務模式,并試點嵌入式社區養老服務站,為社區長者增加保險保障。
襄陽市第十五屆政協委員、平安養老險襄陽中心支公司副總經理(主持工作)秦春柳聚焦醫保建設話題,提出加大醫保政策宣傳力度、提升醫保基金使用質效等具有建設性的建議。她還提出,通過加強職業培訓、推動職業化發展、優化工作環境以及加強政府和社會的共同支持,為襄陽市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養老護理員隊伍,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護理需求,助力襄陽的養老事業發展。
無論是平安養老險20年如一日對養老金融的精研深耕,還是一條條務實的建言,處處盡顯公司全體員工在養老保障事業推進中的責任擔當與積極作為。
02 全面發力養老保險三支柱,平安養老險筑牢“養老金融防線”
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已成為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命題。作為我國首家專業養老保險公司,平安養老險則以參與養老保險三支柱建設為主線,以“產品+服務”雙輪驅動為路徑,走出了一條具有示范意義的養老金融實踐之路。
在國家養老保障體系建設的征程中,平安養老險始終扮演著先行者角色。在第一支柱領域,公司自2016年成為首批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證券投資管理機構以來,持續優化現金管理類、固定收益類等基金組合管理能力,助力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在第二支柱建設中,平安養老險推動企業年金提質擴面,當前管理年金基金資產規模已超萬億元。針對第三支柱發展機遇,公司不僅首批獲得個人稅延養老保險試點資格,更抓住個人養老需求,推出平安富鴻金生、平安安之心等多樣化產品,形成稅優與非稅優業務協同發展的“雙輪驅動”格局。
在全面夯實養老保險三支柱布局的基礎上,平安養老險敏銳洞察到養老金融的本質不僅是產品創新,更是服務供給的持續升級。相較于傳統金融機構聚焦單一產品供給的模式,公司依托平安集團“綜合金融+醫療養老”戰略,構建起“產品+服務”雙輪驅動生態。前者滿足養老財富儲備的剛需,后者破解養老生活品質的深層痛點,這種雙重保障體系正是其差異化競爭力的核心所在。
在健康管理領域,公司在平安集團搭建的健康管理服務體系之下,不斷為客戶提供到線、到家、到院、到企等服務,精準覆蓋不同人群健康需求,讓客戶在養老規劃中真正實現“病有所依、老有所護”的“省心”體驗。例如,平安養老險為亞健康人群定制健康職場活動,形成主動健管方案;對疾病人群構建“院前秒級問診-院中專人陪護-院后康復指導-隨訪復診”全流程服務體系。
而通過科技賦能,平安養老險讓“省時”服務成為現實。面對企業年金管理復雜度高的挑戰,公司自主研發的新一代企業年金受托數字化平臺,通過數據直連方式打通委托、受托、賬管、托管、投管五方及其他合作方系統,使得業務操作時效提升30%,更支撐起近5000億資產高效運營,該平臺于2024年榮獲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獎”。在理賠服務端,公司2016年首創的“極速賠”模式,通過無紙化流程革新,在實現綠色運營的同時提供了極速、極簡的服務體驗,推動行業理賠進入“秒時代”。
服務線上化、綠色化則為平安養老險客戶“省錢”。平安養老險2024年度理賠服務報告顯示,在服務線上化方面,得益于強大的科技賦能,2024全年約89.9%的案件為客戶通過好福利APP自助辦理。此外,其電子發票平臺全年至少為客戶節約打印用紙4300萬張,既降低客戶快遞成本,更踐行綠色金融理念。這種將降本增效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的服務模式,亦讓“省錢”服務突破單純的經濟范疇,升華為具有社會價值的創新實踐。
從全面布局三支柱到打造“三省”服務,平安養老險的探索印證著養老金融發展的內在邏輯——只有將國家戰略、市場需求與專業能力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實現“老有所養”向“老有頤養”的跨越。隨著養老金融大文章持續書寫,平安養老險以人民為中心、以科技為引擎、以生態為支撐的服務模式,也必將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啟示。
平安養老險黨委書記、董事長甘為民表示,站在下一個二十年的起點,平安養老險將繼續以“國內領先的養老金融服務機構”為目標,在服務民生養老保障的道路上不斷探索與創新,竭力為客戶提供更加“省心、省時、又省錢”的產品和服務,扎實書寫“五篇大文章”,為建設“金融強國”添磚加瓦,為國家老齡化事業貢獻平安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