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先楚的知名度非常高,因為他確實能打,我軍公認最能打的粟裕大將,作戰勝率是81.3%,已經算高了,但韓先楚一生幾乎從無敗績(砥平里之戰,不能算到韓先楚頭上),這在開國上將以上的77人是獨一檔的存在。
再加上韓先楚在每一個歷史時期都處于關鍵的重要戰略位置,建國后的解放海南島戰役,更是將韓先楚的功勞推向了巔峰,因為解放海南島,其實是一件元帥級別的功勞,對于中華民族戰略發展影響之深遠,怎么突出其貢獻都不為過。
因此,很多網友一說到解放海南島,就必定談韓先楚,說沒有韓先楚,也就沒有海南島的解放。那么,海南島就是第二個臺灣,我國將徹底失去南海主權;如果兩大島被切斷,新中國將被堵在陸地上出不去,我國現在能否在“南海自由航行”都很難說了。
網友那么想,其實也正常,因為韓先楚確實對于解放海南島貢獻很大,但現在有一種輿論氛圍非常不好,就是解放海南島,只提韓先楚,完全不說其他人,似乎海南島就是韓先楚一個人解放的,其他人根本沒能力解放,只能站在旁邊看一樣。
中國有一句古話:殺君馬者道旁兒!意即對一個人,雖然他取得成就,但不能太過于追捧,否則有可能害了這個人。同理,韓先楚解放海南島雖然有戰功,但其實很多人的貢獻也非常大,甚至是不可或缺的貢獻。
第一個是鄧華上將,屬于統籌型功勞。
鄧華將軍是解放海南島的前線總指揮,韓先楚是他的下級,所有的部隊都歸他統一指揮。
鄧華用兵如同林總,精于謀算,比較謹慎,做出的軍事決策更加注重大局,要算無遺策,才肯下決心。
韓先楚雖然起于四野,但用兵卻如同粟裕,戰場洞察力特別強,但凡只要給點機會,他就會發光發亮,不愿意放過任何戰機,有5成的把握,他就敢進行冒險。
因此,在解放海南島的戰役,兩個人配合相得益彰。我們不能只看韓先楚在海南島用兵以奇,就忽略了鄧華穩重的重要性。
如果鄧華不穩重,不等43軍準備,真讓韓先楚在2月份就獨自帶40軍一個軍孤軍深入攻島,那就正中薛岳下懷,勝敗很難說!
后續,雖然鄧華和韓先楚有一些爭議,但最終還是達成一致,海南島戰役的部署、策略、戰術全部是總指揮鄧華將軍拍板的,最后由40軍、43軍兩個軍聯合發起總攻的命令,也是鄧華下達的。
因此,鄧華的貢獻在于統籌一切,不能被忽略。
第二個是馮白駒,屬于敵后支撐型功勞。
金門戰役之所以失敗,在于三個團過去后,我軍沒有強援,而國軍胡璉援軍已然登陸,內外夾擊我軍。
海南島戰役,則形勢完全相反,我第40軍和43軍主力登島時,薛岳派出反登陸機動部隊想要封堵我軍,但瓊崖縱隊馬上出發,攻擊薛岳部隊,如此內外夾擊,薛岳的防御體系被迅速瓦解。
瓊崖縱隊則是馮白駒一手建立起來的,可以說, 沒有馮白駒,韓先楚也就解放不了海南島,對于海南島戰役來說,馮白駒的貢獻是堪比韓先楚的。
歷史的有趣性,在于多角度解讀歷史,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看待歷史的想法;但同樣,歷史也應該有嚴謹性,解放海南島是多個人的功勞,最起碼鄧華和馮白駒就居功至偉,我們不能在討論這一歷史功績的時候,只提一個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