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玩游戲《黑神話悟空》,看到其中有一項泡酒物“百花蕤”,俏紅花蕊浮立在酒甌上,喝完百病全消——不由想起小時候去云南佤族寨子做客,正好看見祭司“泡酒殺鬼”,清冽的水酒從竹梢瀝到地上,代表自然的眾神受用這杯紫米泡出的甜酒,保佑高山不垮,狂風不刮。
紫米、橄欖、山楂、木瓜、楊梅、拐棗、松茸……春采百花為飲食,夏尋諸果作生涯,從新鮮水果到菌菇草藥,在云南似乎山野萬物都能入酒。
給云南人一個酒壇子,他們將泡下四時變化的整座大山。
泡酒沒有規矩,老一輩的“泡酒師”不拘泥于一方果實,云南人鐘情于“泡酒”,或許在偏僻的山野環境中,“泡”是對豐富自然資源的巧妙利用,也象征著自然與人的和諧共生。我們喜歡交給四時山野來決定配方。
春天的云南,空氣里還殘留著冬日的寒意,但山間已經開始孕育新的生命。滇橄欖,又叫余甘子,是春天泡酒的最佳輔助。野生滇橄欖果肉緊實,圓溜溜的像魚眼珠子,帶著淡淡的甘草清香,入口卻極致酸澀,狠狠毆打每個人的舌根。先別怕,將滇橄欖洗凈陰干,一層橄欖一層白糖,加入放涼的開水(純血云南人會倒入自家釀的高度糧食酒),封罐保存。頭幾日酒體生澀,酒液透著淡淡的黃綠色,像山間溪流泛起的微光。再過半月,澀感退去,換來一絲帶著草木芬芳的甘甜,澀味全消,如同咀嚼春天的晨露。
另一種春日的入酒果,是長得像一百個黃色小燈泡凝結在一起的黃泡果。黃泡果學名刺萼寒梅,樹如其名,枝條帶刺,仿若荊棘。黃泡果被層層荊棘包裹藏在最后,上山踏青要是能見到一蓬,是絕佳的運氣。黃泡果子比尋常莓果更小,果身綿軟,細細密密的黃色絨毛包裹著果肉,輕輕一咬就滲出濃甜的汁液。剛泡入酒中時,清香淡雅,不顯山不露水;不用太久,十日過后,酒色微紅,帶著一股近乎蜜桃的濃郁甜香。與橄欖酒清香酸甜的風味不同,黃泡酒甜度攝人的同時還帶有樹枝山野味,作為雞尾酒愛好者,將它當作一款“利口酒”搭配其他苦調的酒品別有一番風味。
進入夏天,云南的泡酒世界便真正迎來了狂歡。楊梅和桑葚酒是這一季節的主角,顆顆飽滿的楊梅與桑葚,深紫近黑,粒粒裹著酸甜的汁液,剛泡入酒壇,果香便迅速滲透。頭幾日的酒,帶著輕微的澀感,像夏日午后山林的濃蔭。待到二十日后,楊梅的酸被酒意馴服,紅色的酒液透亮清澈,入口微酸,回味悠長,如同我們熱帶地區的一場夏夜雨,來時氣勢洶洶,去時清爽無比。
夏天的另一種神秘之果,是酸木瓜。云南的酸木瓜不同于尋常黃熟的品種,果皮泛著青綠,切開后,果肉堅實,帶著一種辛辣的酸勁,泛著近乎檸檬般的明亮酸香,如同盛夏正午時分,陽光熾烈地烘烤著土地。老辦法一層酸木瓜片一層白糖,倒入白酒滿缸。初入酒壇時,酸木瓜幾乎是霸道的,酒液剛剛淹沒果肉的一刻,便能看到細小的氣泡從木瓜表面升騰而起,似乎在宣告一場化學反應的正式開始。頭幾天,酒還是清亮的,透著些許綠意,酒壇未開,便能聞到一股刺鼻的酸澀,像是在空氣中劃開一道鋒利的口子??扇裟托牡却蟽蓚€月,那股生猛的酸會漸漸化開,留下清新的果香,與酒精融合后,竟生出幾分野玫瑰的芳香和淡淡的木質香氣,不知不覺就能喝完滿杯。
秋天是最豐盛的季節,這時要是開壇泡酒,追求層次更深的味道,拐棗將申請出陣。拐棗學名枳椇,《詩經·小雅》當中“南山有枸”這里的“枸”說的就是這種植物。乍一眼形狀奇異,彎彎曲曲,似藤蔓纏繞,未熟時青綠堅硬,秋風一過,才變成琥珀色的柔軟果實。新鮮的拐棗帶著淡淡的甜味,微微發酸,若將其入酒,便是一場漫長的等待。頭一月,果香尚未滲透,酒液依舊清透;一個月后,酒的顏色已然沉淀成琥珀色,甜味變得更加醇厚;到第三個月開壇,入口綿軟,帶著一絲類似棗泥的厚重口感,又透著隱隱的堅果香,酒香馥郁,甜中帶著微微的果酸和辛香,讓人一口便能感受到層層疊疊的風味。
近年來除了拐棗,松茸泡酒也是夏末秋日泡酒的好選擇。初采的松茸帶著一股獨特的清香,泡酒的松茸,需挑選肉質最為緊實的,略帶濕潤但不失彈性的鮮品。先用干凈的布輕輕拭去表面的泥土,不可水洗,以免破壞它的原始香氣。之后,將整支或切片的松茸緩緩置入酒壇之中,倒入高度白酒,靜待時間賦予它全新的靈魂。剛泡下去時,酒液依舊清澈,松茸的香氣尚未完全釋放,只能隱約嗅到酒壇口的一絲菌香;若是天氣不冷,四五個月便能開壇品嘗。舌尖會先感受到白酒的烈性,但稍加回味,一股溫潤的松脂香和堅果香便緩緩浮現,泥土和木質的香氣越發濃郁,酒體也由最初的辛辣變得圓潤順滑。若能將松茸酒封存至一年之后,那便是另一種境界。酒液色澤更深,香氣更為醇厚,菌香、木香、果香交融,有一種介于野性與優雅之間的獨特風味,再漫長的泡酒期也值得等待。
冬天的挑戰莫過于苦子果酒,嘗過的朋友稱比折耳根還“獨特”。苦子果生長在海拔400-1000米的山坡雜木林間,秋末冬初極為普遍,帶著木蘭科植物特有的清苦香氣。折耳根——尚能從土腥味里捕捉到一點柔軟回甘,而苦子果酒卻是另一番風景:它幾乎不帶一絲異味,而是純粹的、直白的、毫無保留的苦,口感像茄子一般帶著纖維感。第一個用它來泡酒的人真是太智慧,畢竟“泡”也是一種將風味奇特的水果“變”得易入口的烹飪方法。
泡酒的苦子果需挑選成熟但未過度干癟的果子,洗凈陰干,去掉雜質。酒基可選用高度數的高粱酒或者帶有微甜風味的米酒,前者能將苦子果的野性激發得更加酣暢,后者則能溫和地包裹住它的棱角。封壇不必太久,三個多月苦子果的苦味就慢慢融入酒液了,酒色由清澈變為淺棕色,酒香愈發復雜,帶出一種類似未烘焙可可豆的澀感,混合著微妙的木質氣味,確實讓人有點欲罷不能。
另一樣冬日之酒,就是五味子泡酒。與泡其他果酒純粹為了風味不同,五味子自古以來就是傳統中藥材,被認為具有滋補強身、養生保健的功效。尤其秋冬干燥,五味子味酸收斂,能斂肺止咳、生津潤燥,好像變成了一款家中常備的“保健”食物。
五味子顏色艷紅如瑪瑙,形狀圓潤,表皮微帶光澤。它的味道卻遠比外表復雜得多,正如它的名字所示:五味交融,初嘗酸澀,緊接著是微微的苦意,再到辛辣與咸味交錯,最終在舌根處浮現一絲悠長的甘甜。秋末冬日上山,五味子在林間艷紅串串,極為顯眼。采摘五味子時,需選取那些顆粒飽滿、色澤鮮艷的果實。采下后不能久放,否則容易變軟出汁,影響風味。泡酒之前,五味子可以稍微曬干,讓它的果香更加凝練,或者直接用鮮果浸泡,以保留最原始的生機感。酒基我喜歡溫潤的糯米酒,剛泡下去時,酒液迅速被五味子的紅色染透,僅僅幾日便呈現出如琥珀般的透亮紅暈,初期主要是五味子的酸味,小兩個月后味道才開始平衡,糯米酒本身的清甜與五味子自身的甜味逐漸顯現,酸澀和辛辣的味道慢慢沉了下去,入口后還能嘗到淡淡的草本氣息,確實是具備“藥”一般口感的獨特酒品。
云南的泡酒,本身就像是一個關于大自然的隱秘配方,每一口都仿佛能嘗到風吹過山谷的氣息,也讓人記起,除了“溜”“燜”“燒”“汆”“蒸”“燴”“扒”“燉”等烹飪方法之外,還有一項“泡”。時至如今,很多云南調酒師開始將泡酒與經典雞尾酒配方結合,比如用松茸泡酒替代部分基酒,或將其作為調味劑加入莫吉托、馬天尼等經典雞尾酒中,創造出既有云南特色又具國際化的風味。給云南人一個酒壇子,他們便能將整個世界泡進去——春天的花、夏天的果、秋天的野、冬天的珍,遠方的朋友,請你一飲而盡,在酒的漩渦里看見四季流轉。
策劃 / 悅游編輯部
編輯 / Garcia
撰文 / 小凹子
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
版式設計 / CNT ARTRO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