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藥店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巨變。2024年,全國零售藥店關店數量達到了驚人的3.9萬家,閉店率高達5.7%,這意味著平均每天有107家藥店倒閉。進入2025年,這一關店風暴非但沒有減緩,反而愈演愈烈,有業內人士預測,今年將有5至10萬家藥店面臨關門。在這場藥店行業的“大逃殺”中,究竟是誰在“殺”死藥店?
回溯過去十幾年,中國藥店數量經歷了爆炸式增長。從2010年的40萬家暴增到2024年的66萬家,藥店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埋下了隱患。如此龐大的藥店數量,遠遠超出了市場需求,導致同質化競爭嚴重,不少藥店陷入虧損境地。
以全國排名第一的大連鎖藥店國大藥房為例,近兩個月時間,國大藥房先后注銷了五家公司,涉及上百家門店。國藥一致公布的2024年業績預告顯示,報告期內凈利潤預計同比下降52.48%—64.92%,其中國大藥房擬計提8.76億至10.7億元。類似的情況在其他連鎖藥店也普遍存在,健之佳、一心堂、漱玉平民等上市公司均披露了凈利潤大幅下滑的業績預告。
除了藥店數量供過于求外,線上比價新政的出臺也對線下藥店造成了巨大沖擊。自2024年7月以來,全國29個省份相繼開通了醫保藥品比價小程序,醫保藥品加價率不得超過15%的規定,讓線下藥店的利潤空間進一步被壓縮。
對于線下藥店來說,過去依靠醫保政策賺取的紅利期已經結束。線上電商渠道以其便捷的服務和更低的價格吸引了大量年輕消費者,線下藥店則面臨著客流下降、銷售下滑的雙重壓力。
在這場藥店關門浪潮中,醫保政策的收緊無疑是最主要的原因。醫保個賬是藥店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但過去一年,國家對騙保的打擊力度逐漸加大,藥店也成了醫保基金監管的重點對象。
醫保飛檢首次將零售藥店納入檢查范圍,不少問題隨之浮出水面。一心堂被國家醫保局約談,旗下部分定點連鎖門店存在不規范使用醫保基金問題;哈爾濱四家藥店騙保案被央視揭露,萬張假處方總金額過億元……這些事件都表明,醫保基金監管正在趨嚴。
在醫保基金監管趨嚴的大背景下,未來國家對藥店騙保的打擊力度還會逐漸加大。同時,醫保部門也釋放出收緊藥店定點資格的信號,不少地方已經暫停受理新增的藥店醫保定點協議申請。一旦失去醫保支付的支持,新開藥店的日子將更加艱難。
面對如此嚴峻的市場環境,不少連鎖藥店已經開始尋求轉型之路。大參林、老百姓等連鎖藥店紛紛表示要暫停擴張計劃,降低新店開店速度,退出部分長尾市場。國藥一致則選擇關掉虧損門店,以減輕經營壓力。
除了暫停擴張外,連鎖藥店還在積極探索新的業務模式。一些藥店開始嘗試線上線下融合,通過O2O平臺拓展銷售渠道;還有一些藥店則聚焦專業化服務,提供慢病管理、健康咨詢等增值服務,以提升顧客滿意度和忠誠度。
這場藥店行業的生死洗牌,雖然殘酷,但也是中國藥品零售業走向成熟的必經之痛。過去那種依靠醫保政策賺取紅利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能夠留下來的,將是那些聚焦專業化服務、擁抱數字化轉型的藥店。
隨著人們對健康需求的不斷提高,藥店的專業化服務將成為核心競爭力。通過提供個性化的健康咨詢、慢病管理等服務,藥店可以吸引更多忠實顧客,提升盈利能力。同時,數字化轉型也是藥店行業未來的重要趨勢。通過大數據分析消費者行為、優化庫存管理等手段,藥店可以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總之,藥店行業的這場關門風暴雖然給行業帶來了巨大沖擊,但也為行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契機。只有那些能夠適應市場變化、不斷創新的藥店,才能在這場生死洗牌中生存下來,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