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相信嗎?張恨水和毛澤東這兩個八竿子打不著的人,竟然頗有交集。
1911 年,張恨水家庭遭逢變故,父親的離世讓家里陷入困境。為了生計,張恨水開始嘗試向一些報刊投稿,希望能通過寫作獲得收入補貼家用,盡管投多次遭到退稿,但張恨水并未氣餒,并一步步創(chuàng)作出《青衫淚》和《未婚妻》等作品。
此后,張恨水來到北平,任職于《世界晚報》與《世界日報》,擔任主編及主筆。這一時期,他迎來了創(chuàng)作生涯的高峰期。
1927 年,張恨水創(chuàng)作了《金粉世家》這部作品,兩年后,《啼笑因緣》問世,這部作品也成為張恨水小說中銷量最大、影響最廣的經(jīng)典之作。
此外,他還創(chuàng)作了《大江東去》、《虎賁萬歲》等一系列抗戰(zhàn)小說。其中,《虎賁萬歲》是他第一部直接描寫國民黨正面戰(zhàn)場 — 常德保衛(wèi)戰(zhàn)的 “紀實作品”。1943 年 10 月,國民黨陸軍 74 軍 57 師師長余程萬率部與 6 萬日軍展開激戰(zhàn),全師 8000 人最后僅剩 83 人。
為了紀念這次戰(zhàn)斗,余程萬派人找到張恨水,希望他能將這些壯烈事跡記錄下來。張恨水被他們的熱忱所感動,決定將之寫成小說。
1946 年,《虎賁萬歲》單行本出版,一時間,余程萬和他的 57 師名揚中國。這部小說真實地記錄了那場慘烈的戰(zhàn)斗。
在 1945 年與毛主席見面之前,張恨水已經(jīng)憑借自己的才華和努力,在文學領(lǐng)域取得了卓越成就。
1945 年,蔣介石三次邀請毛澤東前往重慶進行談判,毛澤東經(jīng)過深思熟慮,毅然決定親赴重慶。
在重慶談判的緊張間隙,毛澤東依然不忘與各界人士交流溝通。一天,張恨水接到周恩來秘書打來的電話,電話那頭傳來誠摯的邀請,告知他第二天下午有一個重要活動,請他務必參加。張恨水心中雖有些疑惑,但還是點頭答應。
第二天,當張恨水按時到達指定地點時,周恩來早已等候在那里。一見到張恨水,周恩來便笑容滿面地迎上前去,說道:“張先生,毛主席要單獨見你,我都不能陪呀!”
張恨水聽后,心中既驚訝又感動,他怎么也沒想到,日理萬機的毛澤東竟然會特意抽出時間單獨會見自己。
懷著忐忑而又激動的心情,張恨水走進了會見的房間。此時,毛澤東正在伏案寫作,聽到腳步聲,他立刻放下手中的筆,站起身來,熱情地迎向張恨水,臉上洋溢著親切的笑容,說道:“你的名氣并不比我小呢,我不僅看過你的書,也常在報紙上看你的連載小說。”
兩人坐定后,交談便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展開。毛澤東對張恨水的小說可謂是了如指掌,這讓張恨水感到十分驚訝。
在交談中,毛澤東和張恨水從文學創(chuàng)作談到社會現(xiàn)狀,從個人經(jīng)歷談到國家命運,話題廣泛而深入。
不知不覺中,兩個多小時的時間悄然流逝,這次會面也接近尾聲。臨別時,毛澤東特意將從延安帶來的毛呢料子、小米和紅棗送給張恨水。
張恨水雙手接過禮物,心中充滿了感激。回到家中,他興奮地對夫人說:“這是延安來的小米和紅棗。”
張恨水感慨地說:“毛先生知識淵博,是了不起的人物?!?/p>
后來,張恨水在自己的書中,提到過這次重要的會面,但也只是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1945 年毛主席到重慶,還蒙召見,對我的工作給予了肯定和鼓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還牢記在心。”
建國后,張恨水的女兒張明明曾好奇地問起這次談話的內(nèi)容時,張恨水同樣選擇了沉默。
毛澤東與張恨水的這次會面,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據(jù)說,陳立夫得知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要人對張恨水禮遇有加后,十分生氣地埋怨部下:“怎么連張恨水這樣的人,都被共產(chǎn)黨統(tǒng)戰(zhàn)去了?”
陳立夫之所以會發(fā)出這樣的埋怨,是因為張恨水一生奉行 “君子不黨”,從未與任何一個政黨有過密切關(guān)系。他一直保持著獨立的文人身份。然而,這次與毛澤東的會面,卻讓張恨水對共產(chǎn)黨有了新的認識。
新中國成立后,張恨水擔任了政協(xié)委員和中央文史館館員等職務。
1955年春節(jié),在全國政協(xié)團拜會上,張恨水再次見到了毛澤東。這次見面,毛澤東關(guān)切地詢問了張恨水的近況和創(chuàng)作情況。
當?shù)弥獜埡匏蛏《嗄旰蛯まr(nóng)兵生活不熟悉而難以勝任創(chuàng)作時,毛澤東給予了理解和鼓勵。他告訴張恨水:“為工農(nóng)兵服務,不能從字面上理解,老作家還是要寫自己熟悉的題材。”此后沒多久,工作人員便向張恨水轉(zhuǎn)達了毛澤東的意見,張恨水深受感動。
1956年1月,張恨水出席了全國政協(xié)二屆二次全會。在這次會議上,他又一次見到了毛澤東。
當茅盾向毛澤東介紹張恨水時,毛澤東連連說:“當然記得,我們是老朋友。”
張恨水一直堅持寫作,可謂是筆耕不綴。一次,張恨水因為創(chuàng)作一篇重要的文章,連續(xù)幾天熬夜,身體有些吃不消。他的妻子徐文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專門去市場買了新鮮的食材,精心熬制了一鍋雞湯。
當她把熱氣騰騰的雞湯端到張恨水面前時,溫柔地說道:“你呀,別太累著自己,身體要緊。喝了這湯,補補身子。” 張恨水接過雞湯,看著妻子關(guān)切的眼神,心中滿是感動。
孫輩們的到來,給張恨水的生活增添了無盡的歡樂。只要孫輩們一來,他就會帶著孫輩們在院子里玩耍,給他們講述自己小時候的故事。
有一次,年幼的孫子好奇地問張恨水:“爺爺,您寫的書里那些好玩的人都是從哪里來的呀?”
張恨水笑著摸摸孫子的頭,回答道:“這些人啊,就藏在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只要你用心去觀察,就能發(fā)現(xiàn)他們的故事,然后把它們變成書里的內(nèi)容?!?。
隨著年齡的增長,張恨水深受疾病困擾,視力下降、關(guān)節(jié)疼痛等問題讓他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張恨水始終保持著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
為了緩解身體的不適,張恨水聽從醫(yī)生的建議,堅持進行一些適度的鍛煉。
一次,他因為關(guān)節(jié)炎發(fā)作,腿部疼痛難忍,但他依然堅持坐在書桌前寫作。他對家人說:“寫作是我一生的事業(yè),只要我還能拿得動筆,我就不會放棄?!?/p>
1967 年,張恨水在北京逝世,結(jié)束了他傳奇的一生。
張恨水去世后,他的家人開始著手籌備他的葬禮。當時的文化部門也積極參與其中,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家人經(jīng)過商議,決定將葬禮定在一周后,在北京的一處殯儀館舉行,以便各方人士有足夠的時間前來吊唁。
葬禮當天,殯儀館外早早地聚集了眾多前來送行的人。文學界的知名人士紛紛到場,他們中有茅盾、葉圣陶等老一輩作家,也有許多年輕一代的文學創(chuàng)作者。
葬禮結(jié)束后,張恨水的遺體被火化,他的骨灰被安放在北京的一處公墓中。
張恨水的一生是為作品奮斗的一生,也是充滿坎坷和波折的一生,他的作品也將永遠的傳承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