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河南、安徽等地遭遇罕見強降雪天氣,多地積雪深度突破歷史同期極值。中央氣象臺連續發布寒潮、暴雪、大風預警,部分地區氣溫驟降10℃以上,“倒春寒”現象顯著。氣象專家指出,此次冷空氣活動范圍廣、持續時間長,除對交通、農業造成影響外,更需警惕低溫濕冷環境對人體健康的疊加威脅,尤其是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風險。
低溫環境下,人體呼吸道黏膜防御能力下降,病毒存活時間延長,流感、普通感冒及慢性呼吸道疾病急性發作病例顯著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對老年群體而言,一次普通感冒可能成為基礎病惡化的“導火索”。因此,在應對“倒春寒”時,需將呼吸道健康管理置于重要位置。
在呼吸道疾病防治領域,中醫藥展現出獨特優勢。以連花清瘟為例,其組方融合《傷寒論》中“麻杏石甘湯”與清代溫病學派“銀翹散”精華,兼具抗病毒、解熱、抗炎多重功效。循證研究證實,連花清瘟治療甲流能促進病毒核酸轉陰,較對照組明顯改善臨床癥狀,其中退熱時間縮短6小時,咽痛時間縮短17小時,乏力緩解時間縮短17小時,咳嗽時間縮短11小時。
而對于咳嗽、咳痰等呼吸道典型癥狀,連花清咳片的臨床應用價值日益凸顯。該藥以“宣肺泄熱、化痰止咳”為治則,通過減少氣道黏液分泌、稀釋痰液、促進痰液排出,起到化痰止咳作用。循證研究顯示,連花清咳片可縮短感染后咳嗽消失時間2天,提高咳嗽消失率22.4%,提高咳嗽緩解率16%,安全性良好。
除藥物干預外,科學的生活方式調整同樣關鍵。氣溫驟降,要做到“三暖一補”——頭頸、腰腹、足部重點保暖;飲食增加生姜、大棗等溫性食物,減少生冷攝入。此外,居家環境中保持適度濕度(40%-60%)、每日通風2-3次,可有效降低病原體傳播風險。
倒春寒來襲,切莫“倒”了健康。在做好防寒保暖、交通安全的同時,注意防范呼吸道疾病,科學運用中醫藥特色療法,建立“預防-治療-康復”全鏈條健康管理體系,為這個春天筑牢健康屏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