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球一拋,喜事上門!”隨著一聲吆喝,五位土家媒婆媒公手持紅綢,操著方言,瞬間點燃全場熱情。高臺上,阿妹輕揚手臂,紅綢繡球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臺下霎時沸騰——小伙子們猴子似的上躥下跳,大叔踮著腳尖湊熱鬧,連小朋友也舉著手蹦跶尖叫。
3月8日,湖南省張家界市龍洞湖景區(qū)化身為土家版相親大會,上演了一場“奇峰為證·繡球定情”土家族婚俗活動。來自龍山、常德、桑植、永定、慈利等地的百名未婚男女趕赴張家界,尋找心儀的另一半、更有心急的“媽媽團”現(xiàn)場代子征婚、龍洞湖村八十余名單身小伙組團“求脫單”,青山碧水間彌漫著濃濃的煙火情緣。活動中共有六對“新人”通過繡球定情,其中一對更受邀參與完整的土家婚俗儀式,在奇峰碧水間書寫了愛情的甜蜜。
“阿妹莫慌!這繡球是拋,是遞還是砸?”看著站在繡樓上糾結的阿妹,主持人逗趣道,臺下頓時響起一片起哄聲。阿妹紅著臉走下樓,說要把繡球遞出去,人群自動讓出一條追愛通道。只見她在一位男青年面前站定,把繡球往他懷里一懟,小伙也被身后人推著上前,興奮地接過繡球,惹得圍觀群眾拍腿大笑。眼見氣氛火熱,幾位阿姨盯上了穿土家族服飾的年輕紅娘小向:“姑娘你自己咋不拋繡球?這么俊的妹子單著多可惜!”
除此之外,招親環(huán)節(jié)上最有趣的莫過于“父母比娃急”。一位本地阿姨擠到前排,為遠在福建的兒子征起了婚,不停得介紹她兒子的工作是做高端家具裝修的,是個老板。阿姨像條靈活的魚一樣在人群中穿梭,逮著年輕姑娘便掏出手機介紹自己的兒子。
還有位母親在拋繡球環(huán)節(jié)中拽著兒子的胳膊直催:“快伸手啊!討媳婦就看這一下了!”,小伙子的臉比繡球還紅,惹得周圍群眾笑成一團,卷起袖子紛紛加入“搶親大軍”。連白發(fā)阿婆也踮腳張望:“給我家孫丫頭瞅個好小伙!”
繡球落定后,媒婆笑呵呵地為“新人”們系上紅繩,高喊:“千里姻緣一線牽,奇峰作證情意綿!”圍觀群眾紛紛舉起手機記錄這一刻,更有游客打趣:“張家界可比月老廟靈驗!”隨后,新晉“新娘”“新郎”被土家阿妹們拉著換上了大紅婚服,體驗獨特的土家婚俗。
迎親路上,“攔門官”與“督禮官”的山歌對決掀起高潮。你來我往,斗智斗趣,迎親隊伍連過三關才得以進門。而新娘這邊則是唱起了土家族傳統(tǒng)的哭嫁歌,但如今阿姐們的吟唱沒了以前的哀戚,多了幾分灑脫。堂屋紅燭高燃,三拜禮成時,新郎緊張得險些撞掉新娘的蓋頭,惹得滿堂哄笑。壓軸的搶床儀式更“戲精”附體——為爭“當家權”,新娘一把按住新郎肩膀:“這床中間歸我管!”對方秒變“妻管嚴”舉手投降:“我家她說了算!”逗得掌聲連連。
活動之余,土家阿妹們還為游客們送上喜糖,不少游客到處拍照打卡。“原本以為只是看表演,結果自己成了戲中人!”長沙游客陳女士舉著手機錄像,興奮地說:“這趟旅行值回十倍票價!”
“家人們,土家族的婚禮是什么感覺?這就帶你們體驗!”現(xiàn)場不少主播舉著自拍桿穿梭在人群中。直播間數萬人圍觀“云結婚”刷爆評論區(qū):“求同款土家服鏈接!”“給我留點喜糖!”與此同時,今天這場特別的相親會也成了普法良機。永定區(qū)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員在活動現(xiàn)場支起“法治小攤”,現(xiàn)場發(fā)放“文明風俗新風倡議書”,倡導文明婚禮,高尚婚慶。
此次張家界“奇峰為證·繡球定情”土家族婚俗活動,為龍山、常德、桑植等五地上百名單身青年架起相親平臺,更讓傳統(tǒng)婚俗煥發(fā)新生機。多地青年趕赴張家界相親,尋找人生的另一半,這場“土家版相親會”已然超越傳統(tǒng)——成為年輕人體驗文化、勇敢追愛的舞臺。(文:羅樂,視頻:鄒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