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燒制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被譽為“中國琉璃之鄉”,淄博琉璃生產歷史悠久,起源于西周,發展于唐代,到明朝初年成為宮廷御用品。如今,從傳統工藝到現代文化產業,淄博琉璃已實現華麗轉身,成為城市亮麗的名片。
山東省淄博市的琉璃燒制技藝。
2025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國瓷陶藝書畫院院長王一君結合自身工作領域,準備了一份關于構建新時代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可持續發展體系的建議。為了完善這份建議,他專門到淄博市的領尚琉璃文化創意園調研,和車間里的工人師傅聊一聊。
王一君在淄博市領尚琉璃文化創意園調研。
“你看,這就是一個出口型產品。”王一君拿起一件抽象派風格的琉璃藝術品說,“它是外國人的形象,這在中國市場上可能不是主流,但他們現在面向的是國際市場。”
出口國際市場的抽象派風格琉璃藝術品。
“讓非遺產生經濟回報,才會讓它自然而然地保護與發展。”在王一君看來,非遺雖然是傳承過去,但其在歷史進程中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對非遺作品應該有我們這個時代的解讀。”王一君說,作為非遺的生產傳承者,要在創作中因勢利導,見招拆招,這樣才能讓創作變得靈動靈活,做到精神與技術有機融合。
王一君展示具有傳統紋飾的琉璃虎藝術品。
王一君表示,想要構建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可持續發展體系,首先需要建立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培育體系,然后用制度機制去保障完善,并健全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創新發展的生態,實現非遺與當下社會生活節奏合理地匹配與融合,讓它產生傳統再造的生命力。
策 劃:李遙
監 制:趙永剛
統 籌:閆玲 張世豪
撰稿:山東大眾網記者 孫靚
視頻:山東大眾網記者 孫杰 趙鵬程
包 裝:王璇
美 編:張博納
長城新媒體
山西新聞網
山東大眾網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
聯合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