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神一定要靈,要有神,讓光韻流動起來,讓觀眾能看到你眼睛里的情緒……”又是一個忙碌的初春,全國政協委員、山西藝術職業學院副院長苗潔剛結束一場會議,立刻切換成“嚴師”狀態,向學生教授起了基本功。
苗潔(圖右)指導小演員。
“戲曲傳承,最重要的方式還是師帶徒、老帶新。過去,我的老師手把手教我,如今,我也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教出幾個優秀的徒弟。”在晉劇多年傳承中,刀馬旦始終是一個重要卻又稀缺的角色,從業45年的苗潔是這一領域的佼佼者,曾獲得第23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等多項重量級獎項。
如今的她,也正在從青年演員中培養接班人,讓英姿颯爽的刀馬旦能夠在舞臺上更好延續,“人的精力總是會慢慢減退的,因此我從三十多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收徒教學,就是為了能在自己狀態最好的時候,毫無保留地向她們傳授經驗與技巧。”
山西省晉劇院旦角演員賈婷早在十年前便拜在了苗潔門下,對于師父,她又愛又敬,在日常學習之外,常常逐幀逐句去研究苗潔的演出視頻。
“戲曲演員是一門需要下苦功的行當,師父不僅用語言,更用她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一定要尊重藝術、熱愛藝術。她的這份認真也始終感染著我們,作為一名青年演員,我也會緊跟師父的步伐,期待自己能夠為晉劇的發展添色加彩。”
舞臺上的苗潔。
翎子功、水袖功、手絹功……這些充滿了東方之美的戲曲技法隨著苗潔登上舞臺、站上講臺,如今更是隨她走向全國、走向國際。“在國內,過去一年,我除了在山西,還去了內蒙古、河北、河南、北京、浙江等地和全國的戲曲人交流學習。在國外,我在摩洛哥拉巴特和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加了‘華夏古文明 山西好風光’——‘山西日’文化和旅游推介會,也讓外國友人近距離感受到了我們的戲曲之美、晉劇之美。”
“合影環節,演員們臉都笑僵了。”苗潔這樣描述劇團在國外演出后盛況,“在走出去后,我們發現戲曲其實是一種很通用的交流方式。雖然語言不通、藝術表現形式不一樣,但是外國的觀眾卻也十分喜愛我們的戲曲。每次演出之后,他們都會圍上來與我們的演員拍照合影,毫不吝嗇地夸贊我們的表演。”
作為一名扎根山西的戲曲演員,苗潔在“走出去”后,更惦記著“回家來”。山西被譽為“中國戲曲的搖籃”,目前有38個劇種活躍在舞臺上,數量占全國的1/9,居全國第一,是當之無愧的戲曲大省。作為全國政協委員,苗潔帶著這樣一份源自家鄉的驕傲,為晉劇的傳承和發展忙碌著。
苗潔參加太原市優秀文化藝術進校園活動。
“去年全國兩會,我提交了關于推動藝術人才培養使用、開展戲曲經典劇目進課本、支持山西在全國率先設立文旅融合類職業大學等提案。年前,我已經收到了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發來的提案辦復證書。”苗潔介紹,其中,關于戲曲經典劇目進課本的提案獲相關部門積極反饋,多省份試點將《打金枝》《算糧》等劇目編入教材,輔以“觀摩+講解”的立體導賞模式,惠及超百萬學生,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果。
今年全國兩會上,苗潔帶來一份鄉村、教育、戲曲“跨界聯動”的新提案——去年,苗潔走進晉劇藝術發源地之一晉中市太谷區朝陽村,在朝陽學校見證了晉劇進校園帶來的成果,這讓她印象深刻,“今年,我將聚焦鄉村振興與文化傳承,就藝術和教育領域提出提案建議,為晉劇發展再添新生動能。”
策 劃:李遙
監 制:趙永剛
統 籌:閆玲 張世豪
撰 稿:山西新聞網記者 劉妍
視 頻:山西新聞網記者 王擎 楊昊
包 裝:王璇
美 編:許曉星
長城新媒體
山西新聞網
山東大眾網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
聯合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