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6月20日,很平凡的一天,華夏大地經歷了百年戰(zhàn)亂后,百廢俱興,全國呈現(xiàn)出欣欣向榮的氣象,可蘇聯(lián)卻傳來消息,拒絕為我國提供相關的原子彈數學模型和有關技術資料,這則消息雖然只在高層流傳,但對于我國來說,無疑是個噩耗,這是一個被人家卡脖子的時代。同年8月23日,蘇聯(lián)單方面終止了與我國簽訂的國防新技術協(xié)定,帶走了所有研究資料,連張紙片都沒有留下,并且嘲諷中國說:"沒有外界協(xié)助,中國20年也搞不出原子彈。"
研制原子彈迫在眉睫,為祖國長空鑄劍迫在眉睫,中國從來就不缺為國許身的人,也不缺為國長空鑄劍的人,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有人開始做為國許身的準備了。1937年7月7日,日軍全面侵華,中國也開始了全面抗戰(zhàn),中國北平被日軍侵占,無數學子走出學堂,開始呼吁民眾反抗日軍,這些學生中就有剛上高一的鄧稼先。
鄧稼先是安徽懷寧縣人,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賢良淑德,是典型的書香門第家庭。日軍侵占北平之后,鄧稼先曾當眾撕毀了日軍旗幟,父親怕他被日軍報復,就讓他和姐姐去了昆明,之后,鄧稼先在昆明讀完了高中,進入了西南聯(lián)大,這所奇跡般的聯(lián)合大學。在西南聯(lián)大,鄧稼先跟隨王竹溪、鄭華熾等著名教授學習物理,圓滿完成了大學學業(yè)。
從西南聯(lián)大畢業(yè)之后,抗戰(zhàn)也勝利了,鄧稼先回到了北平,開始了短暫的教書生活,這期間,他結識了考入北大的許鹿希,兩人陷入了熱戀。鄧稼先在從事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意識到,想要真正將科學技術轉化為建設祖國的力量,在國內閉門造車是完全不行的,他必須要去國外學習,于是他就開啟了自己一年八個月的留學生活。
鄧稼先進入的是美國普渡大學,這是好友楊振寧幫他聯(lián)系的學校,鄧稼先的父親鄧以蟄和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是故交,順帶著鄧稼先和楊振寧也是多年好友。當時楊振寧上的芝加哥大學學費較貴,根本不是鄧稼先能夠負擔得起的,楊振寧就給鄧稼先聯(lián)系了普渡大學。鄧稼先在普渡大學用僅僅一年八個月的時間就拿到了博士學位,當時他只有26歲,所以他也被稱為娃娃博士。
獲得博士學位之后,鄧稼先拒絕了美國的邀請,毅然回國,而從他獲得博士學位,到他回國,僅僅只有九天時間,隨他一起回國的還有二百多位學者專家。
回國之后,鄧稼先一邊進行物理理論研究,一邊陪伴許鹿希,兩人在1953年結婚,之后他陪伴了她四年時間。可能鄧稼先自己也不會知道,她陪在自己妻子身邊的時間總共都不會超過十年,兩人結婚之后,度過了四年時間的蜜月期,留下一兒一女,鄧稼先就開始了長達28年的征程,一去28年,青絲變白發(fā),留給許鹿希的不是匆匆的背影,就是匆匆的腳步。
1958年秋,二機部副部長劉杰找到了鄧稼先,對他說:"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從1950年從美國回國開始,鄧稼先就在準備著,八年時間,他一直在進行相關的研究,發(fā)表了多篇論文,他等的就是這一刻,這一刻他內心是激動的,但同時也是忐忑的,這個擔子很重,很重。
回到家里,已經是晚上了,孩子們都已經睡了,只有許鹿希還在等他,兩人從結婚到現(xiàn)在才四年時間。許鹿希看出他有心事,就主動問他怎么了,鄧稼先回答說:"我要調動工作了,去外地。"許鹿希又問他去哪里?鄧稼先說:"不能說,做什么工作也不能說。"許鹿希又問,能不能給個通訊地址,鄧稼先說:"可能也不太行。"這一刻,兩人相對無言,這是屬于鄧稼先一個男人的無奈,既然已經決定以身許國,就必須要承擔這一切。
鄧稼先走了,這一走就是八年了無音訊,他的名字從各種雜志上消失了,也消失在了世人的眼睛里,長時間不回家,鄰居們總是問許鹿希,老鄧是不是當大官不要他們母子三人了,許鹿希要么說工作調動了,要么直接笑笑不說話。而這八年,鄧稼先一直在保衛(wèi)嚴格的深院和大漠戈壁兩地跑。
鄧稼先的任務很重,蘇聯(lián)不僅沒有留下任何有用的東西,甚至還留下了具有誤導作用的數據,所有的一切都要摸著石頭過河。鄧稼先剛開始是理論部的主任,負責核武器理論設計,同時他還要帶一批剛離開學校的大學生,任務非常艱巨。而他就帶著這群大學生建成了試驗場地和原子彈教學模型廳,成為了原子彈設計的"龍頭"。
當時由于沒有多少文獻,鄧稼先就憑著記憶給大家推薦閱讀書籍和資料,可是這些資料不僅是外文書,而且還只有一份,只能一人讀,大家破譯,全員參與。而在進行數據計算的時候,沒有什么先進設備,只能用算盤進行計算,一個數據,人員三班倒,無休息的計算也要一個多月,前后計算九次,一年時間,都在搞計算,計算出來之后,還要找物理學家在物理概念的基礎上進行預估,一旦出錯,就要重新計算。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我國原子彈工程的代號,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工程代號是:五九六,這是紀念1959年6月,蘇聯(lián)撕毀合約的日子。蘇聯(lián)撕毀合約之后,還留下了一些具有誤導性的錯誤數據,其中有一個核爆大氣壓的數據,這個錯誤數據給鄧稼先等人造成了巨大困擾,最后在周光召的幫助下,經過周密的計算,鄧稼先推翻了原有結論,解決了原子彈試驗關鍵性難題。
經過六年的時間,終于在1964年10月,我國羅布泊升起了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六年艱難困苦,終于在這一刻得到了釋放,全世界都檢測到了爆炸的波動,蘇聯(lián)覺得中國二十年都造不出原子彈,而我們只用了六年時間,從一無所有到原子彈爆炸,只用了六年。
原子彈爆炸之后,鄧稼先并沒有能夠回家,因為他還要進行氫彈的研究,他和于敏教授一同對氫彈展開了研究,形成了"鄧——于方案",用僅僅兩年八個月就讓氫彈爆炸了,創(chuàng)造了世界最快速度,而那個嘲諷中國的蘇聯(lián)用了六年三個月時間,世界強國美國用了7年三個月時間。
氫彈研制成功之后,鄧稼先依舊沒有能夠多陪陪家人,每次都是急匆匆的來,急匆匆的去,弄得兒子女兒都不認識鄧稼先了。對此,許鹿希沒有怨言,只是擔心鄧稼先的身體,研究環(huán)境艱苦,鄧稼先等人雖然有足夠的米量,但沒有多少油水,研究時,總會出現(xiàn)肚子打鼓的情況。可是這個國家,以及核武器的研究離不開鄧稼先,氫彈告一段落之后,中子彈繼續(xù),鄧稼先他沒有辦法停下來。
1971年,楊振寧到中國探親,其時正好遇到鄧稼先等人被文化大革命牽連,被批斗。楊振寧到中國上海之后,列出了探親名單,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好友鄧稼先,就因為楊振寧的探親,鄧稼先得以被釋放,與他一同被釋放的還有一大批為國家做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楊振寧在無意中救了一大批科學家。這一次,楊振寧在離開時問了鄧稼先這么一個問題,他說在美國聽人說,原子彈是在一個美國人幫助下研制的,鄧稼先在請示周恩來總理之后,寫信告訴楊振寧:"無論是原子彈,還是氫彈,都是中國人自己研制的。"楊振寧看到信之后,激動得流淚。這是中國的脊梁,這是中國的男兒以身許國成就的,他們長空鑄劍。
1979年,一次航投試驗出現(xiàn)事故,原子彈在投射過程中,降落傘沒有打開,原子彈直接摔裂了,之后一百多位防化兵前去尋找,都沒有找到,鄧稼先親自上陣前去尋找,在他找到之后,由于太過激動,直接將原子彈碎片抓在了手里,以至于被輻射。回到家之后,許鹿希得知他直接抓了原子彈,當下就帶他去檢查,結果小便發(fā)現(xiàn)了放射性物質,肝臟破損,身體被放射性物質破壞嚴重。可是鄧稼先沒有選擇休息,而是趕回了核試驗基地。
1985年,鄧稼先病倒了,一去28年,這一年他終于徹底歸來了,不再是去也匆匆,來也匆匆,28年,他沒有好好陪伴一下妻子兒女,而在他歸來的時候,自己已身患癌癥,妻子白絲滿頭。在住院期間,鄧稼先進行了三次手術,但總歸是難以治療。其實以當時的醫(yī)療條件,鄧稼先的直腸癌是完全能夠治療的,但他身體還有太多的放射性物質,一旦進行化療,他就會大出血,鄧稼先最后也是死于大出血的。而鄧稼先在最后迷離之際,說出了這么一句話:"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