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耳洞,顧名思義,就是像貓耳朵一樣的洞,算是散兵坑、戰壕的升級版,我軍早在抗戰時期就開始運用貓耳洞,但當時并沒有確定名字,而且當時貓耳洞也不成熟,只能用來儲備物資。貓耳洞真正被用在戰場上,是1948年開始的。
1948年之前,粟裕大將雖然殲滅了張靈甫的74師等幾個國軍精銳師,但自身也損失很大,特別是隨后,國民黨軍發起了反擊,使得我軍損失了不少根據地。為了扭轉態勢,粟裕就在1948年發動了豫東戰役。在戰役開始之前,粟裕專門視察了10縱,10縱剛剛阻擊完胡璉兵團,兵員還沒有補充,能戰之將士只有不到五千人,粟裕見此,就想將10縱撤換下來,畢竟豫東戰役,10縱的對手是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新五軍。
但10縱29師師長簫震卻不想被換下去,同時他還告訴粟裕,自己有信心擋住新五軍,因為他們有秘密武器——貓耳洞。粟裕聽完,當下就對貓耳洞產生了好奇心,讓簫震帶他去看。
貓耳洞就是在普通戰壕側壁又掏了一個洞,具有防空、防炮等多重效用,能夠很好地掩護士兵。粟裕在看完貓耳洞之后,對發明貓耳洞的行為大加贊賞,并希望戰士們再接再厲,多搞一些發明創造,同時將貓耳洞推廣全軍,自此,貓耳洞成為繼戰壕之后,我軍常規的戰斗工事。
貓耳洞在解放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因為貓耳洞的存在,我軍免受了很多不必要的損失,甚至在后來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貓耳洞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貓耳洞進入朝鮮戰場,卻不怎么好用了。
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我軍主要面對的是日軍和國民黨軍隊,日軍的武器多為自己制造,雖然可以壓制我國軍隊,但實際上并不是特別先進,所用的炮彈形成的殺傷半徑也不是很大,面對這樣的炮彈,一個散兵坑就可以規避,所以抗日戰爭中,遇到敵機轟炸,或者大炮轟擊,只要趴下就有很大可能生還。解放戰爭也是一樣,國民黨軍隊雖然有不少美械部隊,但所使用的大炮口徑不是特別大,面對這種炮彈,散兵坑或許防不住,貓耳洞卻可以。
可是到了朝鮮戰場,志愿軍所面對的確是裝備幾乎領先全世界的美軍,大多數火炮口徑都超過了100毫米,面對這樣的火炮,就連坦克都扛不住,更別說貓耳洞了。在硫磺島戰役中,美軍打日軍用的是127毫米口徑的火炮,一天打了三萬多發,面對這樣密集的火力覆蓋,我軍修筑的貓耳洞是根本防不住的,更何況美軍還擁有更大口徑的火炮,所以到了朝鮮戰場,我軍的防御工事前期根本無法抵御美軍的炮火,縱然志愿軍都是百戰老兵,但傷亡仍然達到了四十來發炮彈一名戰士。
對于美國這樣的強國來說,能用40發炮彈,換取志愿軍一名戰士,是非常樂意的,所以李奇微上任第十集團軍司令之后,就發明了火海戰術,靠著強大的火力,對我軍陣地進行火力覆蓋,直接摧毀我軍陣地。而李奇微的繼任者范弗利特更是將火海戰術擴大化,面對志愿軍陣地,不管陣地上有多少人,上來先要打幾個小時的炮,因為這種戰術,第四次戰役和第五次戰役,志愿軍遭受了不小損失,特別是第五次戰役,60軍180師差點兒被全殲,整個防線差點兒崩潰,使63軍用兩萬多人的犧牲,挽救了整個戰局。
第五次戰役結束之后,美方坐上了談判桌,但卻一直想取得更多利益,所以戰爭并沒有停止。1951年夏季,“聯合國軍”在李奇微的指揮下,發動了夏季攻勢,而配合夏季攻勢的則是空中絞殺戰。何謂空中絞殺戰,就是欺負志愿軍沒有空中力量,肆無忌憚地對志愿軍后方輜重部隊以及橋梁進行轟炸,意圖斷我軍的給養,而且當年朝鮮北方還發生了洪水,在兩重壓力下,輜重部隊完全靠手提肩扛,勉強撐起了前線部隊的物資消耗。
夏季攻勢開始之后,因為貓耳洞失去了效果,而美軍卻嘗到了火海戰術的甜頭,志愿軍傷亡一度增大。美方談判代表甚至在談判桌上叫囂,要用飛機和大炮和志愿軍理論。對于這樣猖狂的語言,志愿軍卻一時沒有辦法,直到有一次,志愿軍在挖貓耳洞的時候,突發奇想,將兩個貓耳洞挖通,串聯了起來,才改變了被動的局面。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最令人叫絕的就是志愿軍的坑道戰,武器裝備比不過,但一個坑道就幾乎拉平了裝備差距。剛開始,志愿軍只是將貓耳洞打通,然后,逐漸演變成了更加堅固的坑道,讓美軍的炮彈全部打了蚊子,以前40多發炮彈就折損一人,現在美軍要發射660發才折損一人,讓財大氣粗的美軍也有點兒撐不住了。
之后,坑道在朝鮮戰場上大放異彩,朝鮮多山,而且多是巖石構成的山脈,坑道一旦挖好,就算美軍不停轟炸幾天幾夜,也不一定炸塌,上甘嶺就是例子。上甘嶺戰役中,美軍將山頭都削低了將近三米,但卻拿志愿軍的坑道沒有任何辦法。
在后期,坑道變得更加完善,幾乎成為了一個地下居室,志愿軍在里面存儲了食物,以及水,長時間不出坑道也沒有任何影響,而且坑道里面,志愿軍還修了浴室、圖書館,應有盡有,在不作戰的時候,戰士們在坑道里面訓練、休閑。
坑道在如今的戰爭中,也擁有極強的防護力,空爆彈、大口徑炮彈都很難對坑道造成威脅,但坑道也不是萬能的,對地質構造要求比較高,朝鮮多山多石,適合坑道作戰,但南方地區,卻不適合坑道,比如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軍很少挖坑道,大多都是挖貓耳洞,因為地址過于松軟,加上多雨,如果挖坑道,很容易塌方,實際防護作戰能力,反而不如貓耳洞。
其實不管是現代戰爭還是古代戰爭,智慧永遠比裝備重要,除非是武器差距非常大,猶如冷兵器和熱武器這樣的差距,否則,智慧永遠比裝備重要,解放軍發明貓耳洞,志愿軍發明坑道,均成為了我軍克敵制勝的法寶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