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DeepSeek”等人工智能大模型迅速發展,對各行各業產生深遠的影響。3月6日下午,上海公證行業舉辦“公證與AI大模型深度融合及創新應用研討會”,分析AI大模型時代公證行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探尋公證與AI大模型深度融合的前景與路徑。市司法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市公證協會黨委書記董海峰出席會議。市公證協會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各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公證機構負責人、青年公證員代表及市司法局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研討會。
研討會邀請上海市委網信辦副主任楊海軍作《人工智能應用的若干思考》專題輔導,圍繞人工智能“為什么能、什么能、什么不能”及如何應用一個專業化的能解決實際問題的大模型等進行深入探討,指出公證行業可以充分運用AI大模型輔助工作,打造公證語境下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場景,實現公證工作整體提質增效。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
研討會上,與會人員開展深入交流討論。市公證協會黨委委員、副會長,張江公證處主任張磊從“人本公證”到“人機協同”的角度,探討AI技術如何重構公證服務的信任體系,認為公證員應在利用AI技術同時,發揮自身專業經驗,實現優勢互補。
市公證協會理論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浦公證處副主任蔡煜認為應加強公證機構間協作,整合全行業資源,借鑒其他行業的有益經驗,在政策扶持和專業技術團隊的支持下積極探索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的開發。
市公證協會信息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浦東公證處副主任朱偉東認為AI大模型為公證行業帶來提升效率、拓展業務等機遇,但也面臨著技術適配不足、數據安全隱患等挑戰,并從人才培養、法規完善等方面提出破局之策。
東方公證處家事部部長、線上團隊負責人孫曉冬圍繞“AI大模型趨勢下在線公證服務的應對與思考”這一主題,分享了在線公證服務在AI時代的新探索與新實踐。
徐匯公證處家事部部長陳慧哲談到,AI時代公證人需要以開放的心態擁抱技術,同時發揮公證員在法律判斷和人性化服務方面的獨特優勢,做到守正創新、行穩致遠。
新虹橋公證處知識產權服務部部長萬曉雯談到,公證人要正視公證與AI結合之路上的法律、安全挑戰,積極持續探索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應用,在AI浪潮中開拓出全新的發展道路。
市司法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市公證協會黨委書記董海峰作總結發言,指出公證行業要深刻理解AI大模型與公證結合的底層邏輯,挖掘人工智能技術在公證領域應用的潛力,立足業務需求拓展AI大模型的應用場景。公證員要更加專注于提升服務質效,避免簡單和機械的辦證,努力成為公證業務專才。
轉自:上海市公證協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