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張七十年代的青島市交通游覽示意圖,觀察對比就會發現幾十年來的巨大發展變化。
翻開青島城市公共交通的前頁,可謂是歷史悠久。本公眾號前些時間編發的《解放前的青島公交回顧,這些老汽車你見過嗎?》圖文中,有過詳細介紹,在此不多贅述。
上世紀四十年代,青島市交通公司汽車在青島中山公園舊影(張冠群收藏)
青島解放前,受時局影響,青島市內公交線路僅剩下三條,分別是臺東鎮至中山路,大窯溝至四方,大窯溝至中山公園。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后,6月5日這三條線路即恢復運行。而這三條市內公交線路,也讓我們看到了后來的1路、2路和6路車的影子。
1963年,北嶺到勝利橋的5路無軌電車開通。
七十年代的這張青島市區交通游覽示意圖,前幾天在頭條號上發布后,得到了不少讀者朋友的關注指正,根據當時市區公交區域范圍,以及這張帶有交通游覽示意圖的圖片,有讀者指出,這張圖應該是七十年代后期,1979年之前,因為那年開通的25路線沒有出現在這里。而沒有老的8路車和10路車、11路車,是因為這是四方北嶺以南的圖。
補充一下,在《青島市志·公用事業志·公共交通》篇中,至1978年,青島市公共交通營運線路是24條。那時的8路車是板橋坊到夏莊,10路車是李村到板橋坊,其中有早晚兩班的石家宋戈莊班車線;11路車是李村到惜福鎮,當年的老線路還有許多人熟悉的臺東到鋼廠的23路大站車......
下面只是針對這張當時的青島市區公共交通路線說明,汽車加上電車,一共才12條線路,大家一起來看看,都發生了哪些變化?
1路車:湖北路—四方,現在基本沒什么變化。其實1路線的前身解放前就有,按照網友的留言,1路公交車線路一直是環行,六十年代分上行、下行。七十年代將其一分為二,即上行為1路,終點改為湖北路;下行為21路,終點為大窯溝(冠縣路),后來終點站也經過多次調整。如今(安徽路湖北路—四方宣化路)
2路(電)車:西鎮—延安路,2路車估計沒有不知道的,這條線路1960年就開通了,最初從火車站到市立醫院,后來延伸到臺東,東鎮成了總站。再后來,火車站至西鎮路段,東鎮到延安路廣場路段相繼運行。總站調整了多次,東鎮、延安路大轉盤、手表廠等,線路也有所延長。如今汽車、電車同時運行(西鎮—金壇路)。
3路車:東鎮—李村,也是一條青島人都熟悉的公交線,當年過了廣東公墓就是進了郊區了,最初的總站也是在東鎮,八十年代初30路開通后,總站調到了明霞路,就是長期運行的明霞路到李村線。如今(動物園北門—李村公園)。
4路車:東鎮—沙子口,老青島記憶里的“老四路”,市內到嶗山的主要線路,八十年代初由臺東站遷到浮山所,不久后取消,后來又改成了104路,如今,104路也停運了。八十年代再次開通了4路線,建材一廠到大港客運站。一開始總站在錯埠嶺,后來有了36路,4路總站就移到建材一廠了。現在的4路車(錯埠嶺永吉路—陵縣支路)
5路(電)車:火車站—造紙廠,1964年6月2日,青島解放十五周年之際,開通了第二條電車線路,即5路線。該線路由火車站至四方北嶺。不久,四方北嶺至青島造紙廠(勝利橋)一段線路開通,5路電車由火車站至造紙廠全線運行,至今基本沒什么變化 。如今(鐵路青島站廣西支路—勝利橋停車場)
6路車:大窯溝—浮山所,分中山公園線和浮山所線。八十年代又將6路線拆分為兩條線路——6路和26路,6路由大窯溝至中山公園,26路由大窯溝開往浮山所。這條線現在變化也不小,大窯溝總站沒有了,總站只到公園。如今(泰山路益都路—天泰體育場)
7路車:黃臺路—曉翁村,一條老青島熟悉的線路,它最初的總站是在膠州路中山路,七十年代后期調整為黃臺路到滄口公園,現在變的都幾乎很少看到了。1990年左右我幫朋友在小公共上賣過一段時間票,因為5路到了勝利橋都是連著串7路線,所以從火車站跑到黃臺路都要停一陣攬客。如今的7路線(濱江路公交停車場—板橋坊)
15路車:東鎮—造紙廠,這條線路估計很多人有點糊涂了,原來也是后來全改了,八十年代初這條線路調整為明霞路到湖島,沒幾天又改成中山公園到湖島。最初的線路應該是給了同時開通的30路電車,15路也調整為中山公園到長途汽車站。如今(天泰體育場-湖島-天泰體育場的循環車)
20路車:團島—長途汽車站,據讀者反饋,這條線最初是從黃臺路到團島。后來延伸后又和21路線做了互換,改成大窯溝到大山。如今(大窯溝—洛東小區)
21路車:大窯溝—四方,這條線因拆分1路線而生,不久也改了,和20路線做了調換后,調整為團島到四方。如今(團島四川路—開封路停車場)。
22路車:造紙廠—板橋坊,有讀者留言,這是當時拆分7路區間車而成的一條線路,后來調整為勝利橋到鋼廠,很多人都記得很清楚了。如今(勝利橋停車場—十梅庵停車場)
24路車:中山路—板橋坊,后來調整為中山路到鋼廠。如今(大港—鐵路青島北站)
早期中山路上行駛的公交車
八十年代初,青島的城市發展步入快車道,市區的公交線網也隨之迅速擴張。30路、31路、32路、33路等線路陸續運行,隨后的不斷調整也是有些復雜,這些有待后期重新編輯一篇分享,歡迎大家多留言指正~
八十年代末,市區和市郊公交線路分離,分別以兩位數、三位數的線路號命名。線路的不斷延伸調整,車輛的不斷更新替代,那些曾經難忘的公交回憶,記錄在了城市交通的歷史上,也記在了每個經歷過的人們心中。
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青島城市記憶頭條號編輯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