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GA-藍灣大師賽的天氣多變和賽制特點,為參賽球員帶來巨大考驗。然而這些考驗,正是推動中國球員更上一層樓的力量。
文|羅冉峰、王昊東
發自海南鑒湖·藍灣高爾夫球會
LPGA-藍灣大師賽,有“藍魔”之稱。
國際高爾夫界最著名的“藍魔”,是位于美國佛羅里達州多拉的藍魔球場,擁有超過60年歷史,現為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持有的物業。美國職業高爾夫巡回賽、高爾夫世界錦標賽先后在此長期辦賽,“老虎”伍茲四次在此舉起頭部職業賽事獎杯。
而藍灣大師賽的“藍魔”,更像是形容一項賽事的狀態。賽事在海南陵水的鑒湖·藍灣高爾夫球會舉行,以天氣變化頻繁、比賽條件復雜而著稱。球場上空可能會從陽光普照瞬間變成狂風驟雨,就如一頭看似溫馴的野獸突然性情大變、化身“魔獸”。球員的應變能力稍欠,就會被“藍魔”擊倒。
2025年3月6-9日,藍灣大師賽第七次在藍灣球會打響。最終冠軍竹田麗央打出總成績-17桿,看上去成績不錯。但事實上,大多數球員都受到“藍魔”充分考驗,導致賽事的半程晉級線多達+4桿。
然而,“藍魔”的“猙獰”,其實是對中國高爾夫水平發展的積極支持。藍灣大師賽為中國女子球手提供了難得的高規格、高挑戰國際競技場景,驅動著中國球員在“驅魔”過程中不斷實現突破。
中國大陸選手32人
藍灣大師賽由美國女子職業高爾夫巡回賽(LPGA)與中國女子職業高爾夫球巡回賽(CLPGA)共同認證。LPGA作為全球最高水平的女子高爾夫巡回賽,主要在美國地區辦賽,群星云集,競爭激烈。球員必須擁有LPGA參賽全卡,才能全年度地征戰LPGA各項常規賽事。
2025賽季,獲得LPGA全卡的中國大陸球員共9位,分別是殷若寧、林希妤、劉瑞欣、張維維、劉艷、殷小雯、張雅惠、劉鈺、劉依一。
但當LPGA賽事在中國落地時,更多中國選手獲得與全球頂尖球員過招的機會。本次藍灣大師賽共有108人參賽,中國大陸選手有32人。除了林希妤退賽外,其他8位中國大陸LPGA全卡球員都通過LPGA排名進入比賽陣容。
殷若寧領銜本屆賽事中國陣容
同時,紀鈺愛、李淑瑛、何沐妮、閻菁等20名中國球員通過中國高爾夫球協會排名獲得入場券。而賽事的5張贊助商外卡,有4張頒發給中國球員周詩媛、邢菲宇、安梓寧、宋美錦。
4名外卡球員都是業余身份,加上憑中高協排名入選的選手,參賽業余球員多達8人。這進一步反映出藍灣大師賽惠及的中國球員,不但包括已正式在職業賽場打拼的姑娘們,還有一批年僅十來歲的青少年希望之星。
最終有17名中國大陸球員通過半程晉級線,可以完整參與全程四輪的比賽角逐。而李淑瑛以總成績-6桿、排名并列第五,成為最高排名的中國大陸選手。王馨迎同樣闖進前十,以-5桿獲得并列第八。
本屆賽事排名最高的中國球手李淑瑛
2024年,藍灣大師賽的中國大陸參賽球員更多,達到35名,創造了LPGA賽事中國大陸參賽選手數量的紀錄。可見自成為“全陣容賽事”以來,藍灣大師賽就已經大幅提升造福中國球員的能力。
全陣容賽事
“全陣容賽事”是高爾夫賽事術語,指的是職業高爾夫賽事的標準配置:百余名球員參賽,比賽進行四輪,兩輪過后劃定晉級線,只有通過晉級線的球員才能參加后兩輪比賽、獲得獎金。
在亞洲女子賽場,高級別的全陣容賽事是稀缺品。LPGA常規在每年春天和秋天離開美國大本營,到亞洲地區舉行一系列分站賽。春季之旅有三場賽事,分別在泰國、新加坡、中國舉行,秋季之旅則有五站,根據目前排期分別在中國、馬來西亞、日本各有一站,韓國有兩站。
八場亞洲賽事中,只有陽春三月開打的藍灣大師賽是全陣容賽事。
冠軍竹田麗央
藍灣大師賽2014年創立時,賽事陣容81人,到2024年才升格為全陣容賽事。全陣容賽事落在中國,對中國球員存在兩大利好。首先,中國球員以東道主選手的便利,直接獲得更多參賽席位。繼而,為晉級而戰的緊張感,也成為鍛煉中國球員的重要元素。
其他LPGA賽事亞洲分站,參賽人數七八十人左右。每位球員都能打滿四輪、獲得獎金。對于非LPGA成員身份的中國球員來說,參賽的最大福利是一定會收到一張獎金支票,同時有連續四天對話國際前列選手的高質量比賽歷練。
而在藍灣大師賽,錘煉中國球員水平的元素除了國際前列選手的高水平競技,還有賽制的考驗。選手如果不能從一開始就進入狀態,就只能匆匆“兩輪游”,半程過后被淘汰,無緣獎金、排名積分等各種有形福利。
對于職業高爾夫球員來說,應對晉級壓力是常態。在球員自負盈虧的行業原則下,獎金最基本的作用在于覆蓋交通、住宿、球童等比賽支出。如果長期無法晉級,意味著支出壓力巨大,球員的職業之路將很難堅持。而高爾夫又是一項變數頻繁、保持穩健排名就已經很具挑戰的運動。因此,大部分職業球員往往每一次參賽時都先以晉級為參賽目標,以保日常收支平衡。
王馨迎
無論LPGA球員還是征戰國內賽事為主的中國職業球員,都長期存在晉級壓力。但是當她們在藍灣大師賽相遇時,挑戰的強度將出現變化。中國球員面對實力、經驗整體更強的國際前列選手,將在直接競爭中發現晉級空間變得狹窄,壓力陡然增加。
然而,壓力也可轉化為成長力。當中國球員真的從強手林立中搶到寶貴的晉級席位,可能除了獎金、積分之外,還收獲精神、斗志方面的升華,收獲能在更大舞臺開辟天地的自信。
例如2024年賽事的劉瑞欣。
從藍灣突破
劉瑞欣2019年首次成為LPGA成員,其后幾年經歷過一番浮沉。2023賽季,她在陶氏大湖灣邀請賽首次闖進LPGA賽事前十——這是一項隊際賽,性質和常規職業高爾夫個人比桿賽有所區別。
而2024賽季的開年首戰正是藍灣大師賽,她一舉獲得單獨第七,是當屆賽事排名最高的中國球員。6.4萬美元的獎金支票猶如“新年大紅包”,堪比她2023年在LPGA總收入的40%。
開局神勇,心里就有底。雖然接下來三個月三次參賽、未有晉級成績,但劉瑞欣漸入佳境。最終她全年合共在12項賽事獲得獎金,8月FM錦標賽更創造職業生涯最佳的季軍成績;年度LPGA積分榜排名第68,順利獲得新賽季全卡。
劉瑞欣在本屆比賽中
2025年,劉瑞欣打滿春季亞洲之旅三戰,其中藍灣大師賽以并列58位完賽。雖然成績不及去年,但新賽季前三場比賽都有獎金到手。現年26歲的她,有望繼續穩健留守LPGA賽場,鞏固全球最頂尖女子職業賽場的“中國勢力”厚度。
劉瑞欣在2024賽季的個人突破,存在多方面因素影響,而藍灣的佳績肯定不容排除在外。可以看到,成為全陣容賽事的第一年,藍灣大師賽不但擴充了中國球員參與頂級賽事的機會,還初步釋放出對中國球員成長的新影響。
對于藍灣大師賽的未來期待,也圍繞這一點展開。賽事通過擴充比賽陣容,成為“進化版藍魔”,既給球員帶來更大挑戰,也會獎勵“驅魔”成功的球員更多“經驗值”。
風的形狀
藍灣大師賽自創立以來,經歷過兩類大調整。一個是陣容擴充,一個是賽事周從秋天改到春天。陣容擴充是“藍魔”實現“進化”的標志,如今的藍灣大師賽多了“精神魔法”的考驗——晉級機制為球員帶來的壓力。
從秋天改到春天,則沒有改變賽事天氣多變的特色。天氣是“物理魔法”、是藍灣大師賽被稱為“藍魔”的起源。2014年創始年,賽事就因為臺風侵襲,無法如期在周日結束四輪賽事。最終比賽在周一才完成補賽,而且只打了三輪54洞。
2025年賽事,天氣影響同樣顯著。前兩輪,藍灣球會均在午后刮起大風,讓球員難把控擊球后高爾夫球的飛行軌跡。中國名將劉鈺在第二輪15號洞的一幕很有代表性。她在長草區中準備進攻果嶺(球洞所處的區域),但是幾度擺好姿勢后暫緩擊球,重新試揮桿、重新測風向。
大風給參賽選手造成巨大挑戰
大風導致比賽進度相對放慢——或因為球員揮桿更謹慎;或因為大風造成更多擊球進入長草、湖水、沙坑等障礙地帶,增加了球員的擊球次數。
晉級線高于標準桿4桿,進一步反映球員們在前兩輪的整體掙扎。這是自2024年8月以來、七場LPGA全陣容賽事中晉級線最高的一場。另外跟2024年藍灣大師賽(晉級線+3桿)相比,2025年賽事晉級線也增加一桿。
后兩個比賽日的風勢相對減緩,給了球員們更多爭取低桿數的機會。例如2016年賽事冠軍、前大滿貫得主、澳籍韓裔名將李旻智,就是在周末才首次打出“六字頭”的單輪桿數。李旻智以總成績-11桿最終獲得單獨亞軍。
澳大利亞名將李旻智
前兩輪戰績不錯的球員,更加可在下半程發放火力。最終冠軍日本球員竹田麗央前三輪均打出69桿,決賽輪開局四洞抓到三只“小鳥”(單洞成績低于標準桿一桿),迅速擴大優勢。之后的比賽中,她的領先位置再未遇到真正意義上的挑戰,末輪以64桿完賽。兩位冠亞軍球員的征戰經歷,頗有風雨后見彩虹的味道。
中國球迷會更關心排名并列第五的李淑瑛。她前三輪成績69-72-70桿,在決賽輪8號洞推進“老鷹”,一度排名單獨第二。
李淑瑛年僅21歲,此前主要征戰韓國職業女子巡回賽,LPGA官網上還沒有她的資料頁。她參加本屆藍灣大師賽的資格來自中高協排名——2024年11月,她在女子中巡錦標賽拿下CLPGA首勝。
本屆賽事取得前五佳績后,李淑瑛成為另一位闖過“藍魔”關卡的中國球員。球迷寄望她也像去年的劉瑞欣一樣,“驅魔”成功后先開辟個人全新發展之路。
藍灣“矩陣”
回顧藍灣大師賽歷史,最著名的“驅魔人”是中國傳奇馮珊珊。她在2017年賽事奪冠,同時成為首位登頂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國大陸高爾夫球員。
有“世界一姐”的經典故事作為光環,藍灣大師賽早就在中國高爾夫發展史擁有屬于自己的一頁。但持續支持中國職業高爾夫的成長,將令藍灣大師賽服務中國高爾夫的效能達到新高度。
連續舉辦五屆后,藍灣大師賽在2019年暫停一屆,就是為了部署調整辦賽時期、升級為全陣容賽事等事宜。2019年6月,藍灣大師賽宣布與LPGA續約五屆,正式改到春天以全陣容姿態辦賽。不過由于特殊時期在2020年初不期而至,升級的藍灣大師賽直到2024年才亮相。
先是劉瑞欣、再到李淑瑛和王馨迎,連續兩年的全陣容版本藍灣大師賽,都有中國球員閃耀于國際強手云集的賽場。這讓人對藍灣大師賽持續助力中國球員成長更感樂觀。
從賽事獎金的變化,則可看出藍灣大師賽的某種承諾。2025年藍灣大師賽總獎金250萬美元,比2018年(非全陣容最后一年)、2024年(全陣容第一年)分別多了40萬和30萬。這是賽事最主要的贊助商、持有藍灣球會物業的海南綠城藍灣小鎮,持續加大投資的效果。
泰國名將提迪古(揮桿者)
中國名將何沐妮(藍衣黑褲)
出席青少年高爾夫互動活動
除了藍灣大師賽,藍灣小鎮還圍繞藍灣球會,創立了藍灣未來領導力·全國青少年高爾夫公開賽,以及包括高爾夫特色教學的藍灣未來領導力學校。從國際大賽到覆蓋兒童啟蒙,藍灣服務中國高爾夫運動發展的體系更成規模。
其中藍灣青少年高爾夫提供多達三張藍灣大師賽外卡。這一手筆讓藍灣大師賽得以容納更多業余新銳參賽,使她們更早地步入大賽賽場、收集寶貴成長經驗。
這些有益于中國高爾夫競技成長的部署,令藍灣大師賽的“藍魔”之稱,并非“難度的詛咒”,而是“成長的祝福”。它先為包括業余新星在內的中國球員提供更多大賽歷練名額,再以充滿挑戰性的賽場天氣與競爭壓力,催化更多中國球員掌握更強應變能力,讓她們的眼界與心態,日益接近國際一流球手的水平。
“藍魔”名義為“魔”,實為“瑞獸”。愿LPGA-藍灣大師賽,未來呈現更多中國高爾夫競技祥瑞。
注:本文所用圖片來自LPGA-藍灣大師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