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最近大家的焦點都在政府工作報告上。
我們也及時地對一些重要信息做了分析,比如赤字率、通脹率。
而在大家沉浸在數字世界里時,還忽略了另一個重要信息。
3月5日吹風會上,《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成員、GWY研究室副主任陳昌盛解讀《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非常重要的一點——
更大力度穩住樓市股市。樓市股市是經濟運行的重要“風向標”,房地產是老百姓資產最大的一部分。
樓市股市穩住了,就可以釋放財富效應,也可以更好地提振消費,更好地促進價格溫和回升。
解讀中提到六個字——“釋放財富效應”,是滿滿的信息量。
你可能對財富效應并不陌生,但此時提及“財富效應”,意味著什么呢?
財富效應,指的是居民資產變動對其消費的影響。
對中國人來說,財富效應主要來自房地產和股票。
因為中國人7成左右的資產在房子上,股市則是居民財富中最具彈性的部分,衍生的財富效應都對居民消費起到了重要的帶動作用。
所以這次提及的也是樓市股市的財富效應。
我們先來看房地產的財富效應,這對我們理解未來動向非常重要。
先看下阿蒂夫·邁恩和阿米爾·蘇非在《債居時代:房貸如何影響經濟》中提到的觀點。
他們認為,2008年美國危機的爆發,根源并不是雷曼兄弟破產。
而是由于房價下跌,絕大多數背負高房貸的普通人只能減少支出,陷入消費驟降→企業減產→工人失業→消費進一步萎靡→企業進一步減產→更多人失業的惡性循環中。
這里說的其實就是房地產的財富效應。
由于房子是上杠桿貸款買的,一套價值10萬美元的房子,如果貸款80%,即背負了8萬美元的房貸。
房價跌20%,也就是房屋價值只剩8萬元,這時候屋主損失的可不止2萬美元,而是100%!因為真正屬于他所有的2萬資產,已經跌沒了,而8萬房貸卻要雷打不動地還進去。
或者通俗一點來說,想必大家經歷過這種心理,當100萬的房子跌到只剩80萬,會有一種“吃虧”的感覺,想著以后省吃儉用,把這“虧掉”的20萬補回來,由此便會抑制消費。
我們可以通過數據,看看中國樓市對消費的促進作用。
據東吳證券研究所數據,過去20年里,當70城二手房價指數上行時,消費者信心指數整體也跟著上行。
每一次樓市階段性見底回升后,消費者信心指數都快速地回升。
比如2015年表現就相當明顯,甚至在2019年樓市頂峰后,消費者信心指數還高企不下,大家還沉浸在樓市的狂歡中,并未意識到這已是山頂。猛然清醒過后,消費者信心指數直線下跌。
那么,如果今年樓市能回升,過去幾年因樓市而產生的“資產負債表衰退”、“提前還貸”等現象就能有所緩解。
尤其是,在當下面臨特朗普隨時可能加征關稅、出口可能會下降的環境下,樓市的回溫帶來的內需擴張(消費者信心提升,消費支出加大,以及加大對家電、裝修等地產鏈消費),可以有效地對沖外需壓力。
比如去年9月底出臺的堪稱史上最強樓市政策,樓市回溫明顯,10月社零數據中,限額以上家用電器和音響器材類、家具類、建筑裝潢材料類,同比增速分別達到39.2%、7.4%、-5.8%,分別增長了18.7%、7%、0.8%,拉動效應非常明顯。
接下來,問題的關鍵就在于,今年樓市,到底能不能行?
去年10月以來,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在11月份出現正增長,同比+2.5%,銷售重回增長;
4個一線城市的商品房成交面積12月同比增速仍然高達40%。
筆者一做建筑設計的朋友,今年以來經常加班到9點多,這反映出來的也是地產的回溫。
只是!現在市場預期還不是很好。
據中指研究院發布的年度展望,中性預期下,2025年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6.3%,房地產開發投資額下降8.7%,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降15.6%。
樂觀預期下,2025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微增0.3%,房地產開發投資額下降7%,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降10.3%。
市場是走預期的,消費者也是走預期的(正如預期未來收入下降,于是當下減少支出)。
我們在這幾天中,知道了:
第一次把穩住樓市股市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總體要求;
并進一步明確要“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注意“用力”的用詞);
關于房地產的表述,也是近年來文字最多的一次,列舉了一系列即將在今年推出的利好。
后續政策不斷推進、落實的可能性非常大,今年房地產市場見底回升的力度可能會超出大家的想象,成為國內經濟最大的預期差!
剛說到,消費者是走預期的,一旦有超出預期的回溫,就有可能會迎來一波報復性消費。
如此的話,房地產的財富效應會得到進一步的放大!
再說到股市的財富效應。
理論上來說,股票產生的財富效應該大于樓市的,也就是對消費的刺激力度會更大。
畢竟即使房子從100萬漲到200萬,對大多只有1套房的人來說,又不能賣掉換錢,然后租房子天天晚上數錢。不能變現,終究只是紙上富貴。
股票就不一樣了,你手里的股票從100萬漲到200萬,賣掉后賺的100萬(假設不考慮費用)就是真金白銀,可以拿去買車、旅游、置換房子等等。
但如果看下圖又會發現,2012年之前,居民部門權益資產同比增速和居民消費支出同比增速同步性比較大,基本是同升同降;
可此后居民消費支出整體處于平緩下降中,即使在2015年瘋牛大漲行情中,亦沒有太大改觀。這是怎么回事呢?
筆者認為,這是由于瘋牛和慢牛對財富效應的推動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慢牛行情下,比如2005年、2009年、2020年,牛市時間在1-2年,投資者能慢下來思考該如何投資,從而沉淀財富。
以2020年來說,當年消費升級達到高潮,大家消費熱情高漲,各種中高端消費品如茅五瀘汾、蘭蔻雅詩蘭黛等業務大爆發。
而2015年是瘋狂的躁動大牛,錢來得快去得也快,很多人非但沒在瘋牛中賺到錢,反而被深度套牢,因此對消費的拉動作用并不明顯。
去年的924瘋牛行情也是一樣的,很多人后知后覺地沖進去,反而被套牢了。
因此,既然高層重視股市財富效應,未來對股市的態度會非常明確——要好,要漲,但得是慢牛,讓股民能賺到錢,從而實打實地拉動消費。
而不是讓莊家坐地割韭菜!
樓市股市和消費,不是單戀的關系,而是雙向奔赴。
樓市、股市的向好,能拉動、刺激消費;消費上去了,企業有動力擴產,利潤上去了,股市、樓市又能繼續向好。
當下的問題是消費起不來,基于樓市股市財富效應,政策除了直接刺激消費外,無疑會給予樓市、股市更多政策層面的支持,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
我們可以對今年的樓市和股市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抓住政策紅利,迎接財富效應的到來。
如何快速了解政策趨勢和經濟走勢,找到確定性機會!
懂王后續又會有哪些招數?資本市場還有哪些機會?報告中透露了哪些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