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工昌
3月3日,被稱之為“全球市占率最高”的平價茶飲企業——蜜雪冰城在港交所正式IPO上市。蜜雪冰城證券簡稱“蜜雪集團”(“02097,HK),此次首發定價202.5港元。當日午盤暫休時,漲幅超40%,股價飆到了283.6港元,總市值達到1069億港元。
圖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蜜雪集團控股股東及實控人是“河南創業青年新秀”張紅超、張紅甫兄弟。目前他們均直接持有蜜雪集團內資股、H股分別是1.01億股、5454.7萬股,單人合計均持股約1.55億股,按照當前市值計算,兩者合計直接持有的3.1億股市值就接近880億港元。
此外,張紅超通過“青春無畏”員工持股平臺持有0.45%,張紅甫通過“始于足下”持股0.45%。其中,“青春無畏”和“始于足下”現均持有蜜雪內資股約97.2萬股、H股約64.8萬股,兩者合計約162萬股。如果以3月3日該公司港股市值來看,兩兄弟市值在900億左右。
蜜雪集團公告顯示,此次 IPO 全球發售 1705.99 萬股 H 股,其中香港公開發售 170.6 萬股,國際發售 1535.39 萬股,發行價為每股 202.50 港元,募資總額約 34.55 億港元。①
作為一家茶飲企業,有如此高的認購倍數和龐大的認購金額,足以證明蜜雪冰城在港股市場的受熱捧程度,也引發了各界對其背后原因的深入探究。要知道,同樣在港股上市的茶百道,此時僅有144億港元市值。
艱難創業到輝煌上市
1997年,23歲的河南商丘農村青年張紅超在鄭州城中村支起一個2平方米的刨冰攤,取名“寒流刨冰”。 啟動資金只有奶奶的3000元,可光是買一臺二手冰柜就花掉了800元。
為了省錢,張紅超自己焊了臺刨冰機,買零件組裝了音箱和功放。而原料一桶桶不同口味的糖漿和水果醬,都由張紅超親自調制而成。為了賣貨,體重110多斤的張紅超騎著自行車載著150斤的冰塊四處吆喝。
一次他因重心不穩摔倒在路中間,等把冰塊從車上卸下來,扎好車,再把蛇皮袋里的冰塊重新綁上去,冰已化了三分之一,而他渾身也已被汗浸透。由于長期徒手處理冰塊,張紅超的手得了關節炎,至今手指關節看起來還有些腫脹。
后來他弟弟張紅甫在日記中寫道:“今天網絡上有很多粉絲不無調侃的戲稱蜜雪冰城是貧民窟女孩的救星,那也是因為它的創始人就是一個貧民窟出來的男生。出生貧寒,各種白眼,勤工儉學,愛情受挫,一再拆遷,這是過去能給哥哥打的所有標簽。可能因為生活如此不易,他也覺得他的顧客都很不容易。”②
1999年,“蜜雪冰城”品牌正式啟用。可到了次年鄭州開啟市容整治工程,使得靠租小廠房賣貨的 “寒流刨冰”三次倒閉,四次拆遷,最慘痛的一次,剛裝修完的門店一夜之間淪為廢墟,張紅超只能跪在瓦礫中撿拾借來的錢。直到2003年咬牙租下廢棄的鋁廠大院才稍微穩定下來,但生意未穩定,只能開家常菜館度日。
后來他在菜館門口弄了個水吧,賣2塊錢的蛋筒冰淇淋,沒想到它一下子火了起來。這才堅定了他日后創業方向,向冰激凌、奶茶店轉型。2005年,張紅超研發出首款標志性產品——售價僅1元的新鮮蛋筒冰淇淋(現價2元),憑此超低價迅速打開市場,2007年,聯合創始人張紅甫加入,推動標準化運營體系落地,隨后蜜雪冰城迎來了發展的重要轉折點——開放加盟。
開啟加盟擴張模式后,只要交上幾千元即可加盟,而且物料由總部直供,于是一年回本的“創富夢”吸引了大批小鎮青年、退伍軍人和家庭主婦。短短幾個月時間,加盟店數量就達到了26家,到2008年,加盟店更是超過了180家。
但2007年它出現供貨危機,張紅超意識到外部供應鏈的脆弱。當時蜜雪冰城的加盟店大量增加,依賴外部供應商的冰淇淋斷供,導致大量加盟商投訴。這次危機促使張家兄弟做出了一個影響深遠的決定:自建供應鏈體系。
此后,蜜雪冰城的擴張速度不斷加快,2012年成為中國現制飲品行業最早建立中央工廠的企業,解決規模化生產的品質與成本難題;多年過去,強大的供應鏈已成為蜜雪冰城在當下激烈競爭中穩步發展的“護城河”。據灼識咨詢數據,目前蜜雪冰城有60%以上的飲品原料已實現自主生產,這一比例在中國現制飲品行業中最高。③
2022年首次沖擊A股,2024年轉戰港股,2025年3月3日上市。
遍布全球的生態系統
蜜雪冰城的4.6萬家門店背后,是一個龐大的“平民創富聯盟”。
招股書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蜜雪冰城門店三線及以下城市門店占比57.2%,布局全國3萬個鄉鎮中的超4900個。
在門店運營方面,得益于覆蓋采購、生產、物流、研發和品質控制全鏈條的供應鏈體系,蜜雪冰城實現了加盟商的飲品食材、包材及設備100%從總部采購。目前蜜雪冰城在河南、海南、廣西、重慶、安徽擁有五大生產基地,通過自研自產的體系,覆蓋七大類用于制作現制飲品的食材,包括糖、奶、茶、咖、果、糧、料在內的全品類一站式的飲品食材解決方案,年綜合產能達到約165萬噸。蜜雪冰城提供給加盟商的飲品食材超過60%為自產,是中國現制飲品行業中最高,其中核心飲品食材為100%自產。
蜜雪冰城產業圖譜:
五大生產基地:
同時蜜雪冰城正在規模化地將運營區域從中國拓展到全球市場。
2018年,蜜雪冰城在越南河內首次開店,后門店網絡覆蓋包括印度尼西亞、越南、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柬埔寨、老撾、新加坡、澳大利亞、韓國及日本在內的海外11個國家。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蜜雪冰城在中國內地以外門店數量約4,800家。蜜雪冰城在東南亞市場有超過4,000家門店。以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門店數以及2023年的飲品出杯量計,蜜雪冰城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現制茶飲品牌。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其門店網絡覆蓋中國及海外11個國家,超4.6萬家門店,超越星巴克成為全球最大的現制飲品企業。
從鄭州鋁廠大院到全球供應鏈帝國,蜜雪冰城證明了一件事:在中國,極致性價比不是戰術,而是一種需要強大供應鏈基礎設施支撐的戰略能力。④
向門店售賣物料設施支撐盈利愿景
從盈利能力來看,蜜雪冰城在一眾茶飲品牌中表現出色,遠超同期的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等品牌。它如此擴張價格卻又如此低廉,盈利能力從哪兒來呢?
傳統茶店以加盟模式為核心收入來源。表面看來,蜜雪冰城似乎也是如此。蜜雪冰城的加盟商需支付約1.1萬-1.7萬元/年的初期加盟費、保證金和約5000元/年的品牌管理費,形成穩定的現金流。另外還有設備與裝修收入,比如加盟店需從總部采購制冰機、封口機等統一設備和裝修方案,進一步增加總部收入。
但這點錢根本不能支撐它如此快速擴張,實際上蜜雪冰城的更重要的收入不在于此。
蜜雪冰城的收入結構中,物料+設備為核心的供應鏈收入占比超過70%,遠高于加盟費和管理費。這種模式通過“前端低價加盟引流+后端供應鏈持續盈利”實現長期收益,是其商業模式的精髓。
物料強制采購:加盟合同規定,所有食材、包材(杯子、吸管等)必須從總部采購,形成“閉環供應鏈”。一家門店日均消耗上千件包材,每月食材采購費用可達數萬元,收入穩定且持續。
設備一次性投入+更新需求:制冰機、封口機等設備需從總部購買(單店設備投入約6-8萬元),后續維修、升級也會帶來收入。
自產原料成本極低:例如冰淇淋粉、果醬等由自建工廠生產,成本僅為市場價的30%-50%,賣給加盟商時仍保留30%-50%的毛利。
包材規模化壓價:通過集中采購紙杯、塑料制品(年消耗量超20億個),蜜雪冰城對供應商議價權極高,包材成本可控制在0.1-0.3元/個,轉售給加盟商仍有20%以上利潤。
杜絕外部采購:合同綁定確保加盟商無法繞過總部采購,即使產品單價低,但“量大利薄”仍能支撐龐大利潤。
供應鏈依賴形成壁壘:加盟商一旦開店,后續運營高度依賴總部供應,品牌方掌握絕對話語權。
收入結構:據招股書及行業調研,蜜雪冰城約70%-80%的收入來自供應鏈(食材+包材+設備),加盟費僅占約3%-5%。
單店貢獻:以一家日均銷量1000杯的門店為例,每月向總部采購金額約5-8萬元,年貢獻60-100萬元,遠高于初期加盟費(約2萬元/年)。
2024 年前三季度,該項收入的營收占比超過 90% 。截至 2024 年末,旗下超過 99% 的門店為加盟店,自營門店的占比不到 1% 。這種模式讓蜜雪冰城在2024年狂攬187億元營收,凈利潤35億元,單店月均營業額超12.5萬元。
低價成就輝煌
蜜雪冰城緣何能取得如此輝煌,離不開其高瞻遠矚的戰略布局與精準無誤的市場定位。當眾多茶飲品牌扎堆高端市場,以高價彰顯格調時,蜜雪冰城卻獨辟蹊徑,將目光聚焦于下沉市場,以親民的價格為普羅大眾呈上美味茶飲。平均定價 6 - 8元的產品,讓蜜雪冰城輕松走進尋常百姓家。其對象涵蓋學生黨與普通上班族。
據說張紅超曾偶然間在街頭發現了一款名為“彩虹帽”的18元雪糕。盡管其口感尚佳,但他深感其貴,立下了一個宏偉的志愿:打造一款價格親民的雪糕。
后來他的地攤冷飲正式亮相,每支雪糕僅需2元,這一價格策略立即吸引了眾多消費者,蜜雪冰城也由此應運而生。與動輒二三十元一杯的高端茶飲品牌相比,蜜雪冰城的產品均價僅 6 - 8 元。以其招牌產品珍珠奶茶為例,選用優質茶葉、新鮮牛奶與 Q 彈珍珠,口感醇厚,價格卻不及高端品牌的一半。消費者在門店前排起的長隊,這種“價格親民、品質不俗”的策略迅速贏得了大眾的青睞。⑤
蜜雪冰城的定價策略堪稱一絕,以 “高質平價” 為核心,精準擊中了大眾消費的靶心。在市場調研中發現,超七成消費者購買茶飲時將價格列為關鍵考量因素,蜜雪冰城敏銳捕捉到這一需求,憑借規模化采購與精細化成本管控,大幅壓低產品價格。
這一定價策略成功打破了消費層級的壁壘,讓蜜雪冰城迅速風靡下沉市場。據統計,蜜雪冰城在下沉市場的門店占比超六成,年銷售額增長率連續三年超 20%。
蜜雪冰城并不滿足于傳統商圈與社區的布局,而是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消費場景,深度挖掘潛在需求。比如校園、景區和交通樞紐。
校園,蜜雪冰城深刻洞知學生群體的消費偏好與消費能力,積極入駐。以某高校為例,校內蜜雪冰城門店每日客流量高達 500 人次,尤其在課間、午休時段,學生們紛紛前來選購,冰淇淋、果茶等產品備受青睞。門店還針對學生推出專屬優惠,如憑學生證享受九折、積分換購等,進一步提升了品牌在校園內的吸引力,成為學生社交、休閑的熱門打卡地。
景區,推出限定款產品,印有景區標志的紀念杯裝茶飲成為游客喜愛的伴手禮,既滿足游客即時需求,又增添了旅游的趣味性與紀念意義。
交通樞紐,蜜雪冰城同樣表現出色。高鐵站、汽車站候車大廳內的門店,為匆忙的旅人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務。標準化的操作流程確保顧客能在短時間內拿到飲品。
在產品性質上,除了其出名的高性價比策略外,同時又保持著差異化競爭。
在產品創新方面,蜜雪冰城不斷推陳出新,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除了經典奶茶系列,蜜雪冰城還推出了水果茶、冰淇淋、甜品等豐富產品線。此外,蜜雪冰城還注重打造特色飲品,如燒仙草、楊枝甘露等,形成了獨特的競爭優勢。
茶飲行業的最新領航者
蜜雪冰城構建起龐大且精細的全球采購網絡,其觸角延伸至世界各地,涵蓋亞洲、非洲、南美洲等諸多產區采購優質原料。
以茶葉為例,蜜雪冰城的采購團隊深入印度、斯里蘭卡等茶葉盛產地,與當地優質茶園建立長期合作。每年從印度采購的阿薩姆紅茶達數千噸,憑借大規模采購,不僅確保茶葉品質上乘,風味濃郁醇厚,還將采購成本降低約 20%。在水果采購上,東南亞地區的芒果、百香果,南美洲的檸檬等都是重點采購對象。從越南采購的芒果,果肉飽滿、甜度高,因直采模式與規模化運作,采購成本相比同行降低 15% - 20%,為門店提供新鮮且低成本的原料支撐。
通過與全球各地供應商緊密協作,蜜雪冰城實現對原料品質的嚴苛把控與成本的精細管控,從源頭為產品筑牢根基。而為保障原料供應的及時性與產品配送的高效性,蜜雪冰城全力打造現代化倉儲與配送體系。
在倉儲布局方面,于全國核心區域設立 20 余個大型倉儲中心,總面積超 50 萬平方米。這些倉儲中心依據區域市場需求與交通樞紐位置科學選址,如鄭州倉儲中心,臨近鐵路、公路干線,輻射周邊多個省份,庫存周轉率超 30 次 / 年,確保原料快速周轉。
配送網絡更是密織如網,擁有超 5000 輛配送車輛,配送范圍覆蓋全國 99% 以上的門店。借助智能物流系統,實現車輛實時調度、路徑優化。以華東地區為例,門店下單后,平均 24 小時內即可收貨,配送準時率超 95%。在冷鏈配送環節,針對冰淇淋、乳制品等低溫產品,配備專業冷藏車,全程溫控,確保產品品質在運輸途中不受損,為全國門店源源不斷輸送優質產品,讓消費者無論身處何地,都能及時品嘗到蜜雪冰城的美味。
蜜雪冰城不僅鑄就了自身的輝煌,更為整個茶飲行業注入磅礴動力,成為推動行業蓬勃發展的關鍵力量。它的秘訣就在于牢固抓住年輕消費群體。在當前新媒體時代,蜜雪冰城通過塑造雪王IP,不僅順應了這一趨勢,還通過IP品牌形象對品牌產生了深刻影響,實現了品牌價值共創。目前,蜜雪冰城的雪王形象已深入人心,一首“蜜雪冰城甜蜜蜜”已成為洗腦神曲。
與此同時,雪冰城通過多元化的傳播渠道,如動畫、社交媒體、線下活動等,來推廣雪王IP。例如,在嗶哩嗶哩平臺推出的《雪王駕到》動畫,播放量超過800萬,評分達9.9,有效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認可度。
從市場格局來看,蜜雪冰城的崛起促使茶飲行業加速洗牌。其平價策略倒逼同行重新審視定價體系,推動行業從單純的價格競爭邁向品質、品牌、創新等多元維度的綜合較量,加速行業迭代升級。在供應鏈創新層面,蜜雪冰城的成功實踐為行業樹立標桿。眾多茶飲品牌借鑒其全球采購、高效配送、數字化管控等模式,優化自身供應鏈,提升行業整體運營效率與產品質量穩定性,為消費者帶來更優質茶飲體驗。⑥
蜜雪冰城的核心邏輯,早已跳脫出傳統茶飲品牌的“賣產品”模式。蜜雪冰城的核心優勢在于“前端低價引流+后端供應鏈盈利”。通過加盟體系快速擴張,依托供應鏈賺取長期收益,同時以極致性價比占領下沉市場,形成“低成本-高銷量-強供應鏈”的閉環。這種模式在茶飲行業紅海中成功開辟了差異化賽道,成為其持續盈利的關鍵。
支撐這一模式的,是蜜雪冰城鋪開全國的自有生產基地和自建物流網絡。通過構建供應鏈“帝國”,蜜雪冰城掌控了“原料國產化—生產區位化—配送網格化”的全鏈閉環,將單一茶飲生意升級為向加盟商售賣供應鏈服務的B2B2C平臺。
這也是蜜雪冰城千億市值的核心所在,將門店擴張轉化為供應鏈的規模杠桿。⑦
隱藏的挑戰與隱憂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蜜雪冰城的全球門店數量已經達到3.8萬家,遠超星巴克在中國的7000家門店。這聽起來確實厲害,但問題是,蜜雪冰城的擴張其實很大程度依賴加盟商。每個加盟商需要交6.8萬元保證金,僅這筆錢就匯成了一個超過25億元的資金池。
表面上看,這是一種輕資產模式,但實際上,這更像是蜜雪冰城在玩金融游戲。這些加盟商交的錢,不僅成了蜜雪冰城擴張的“彈藥”,還被用來撬動供應鏈金融杠桿。
舉個例子,蜜雪冰城有五大自建生產基地,能夠以低于市場23%的價格采購原料,然后高價賣給加盟商。雖然價格對加盟商來說不算貴,但蜜雪冰城要求的“現款現貨”模式,讓加盟商的現金流壓力很大。而蜜雪冰城自己呢,則通過延長上游供應商的賬期到180天,利用這個時間差獲得了巨額無息現金流。這種玩法讓它看起來更像一家“類銀行”企業,而不是簡單的茶飲品牌。
不僅如此,蜜雪冰城還把門店實時銷售數據包裝成了一種“數字資產”,成為資本市場上估值的重要籌碼。資本市場對它的熱情,根本就不是因為它的4元檸檬水,而是因為它手里掌控著中國下沉市場的一張大網。這種玩法讓蜜雪冰城的市盈率達到了78倍,遠遠超過行業35倍的平均水平。
蜜雪冰城的成功確實很有意思。一方面,它用低價策略和供應鏈金融玩出了新花樣,把一家茶飲企業做成了“金融帝國”。但另一方面,它的模式也非常依賴加盟商和資本市場的信心。只要有一個環節出問題,整個體系可能就會崩盤。比如,加盟商的閉店率上升、供應鏈成本增加,或者消費者對低價茶飲的興趣減弱,這些都可能成為壓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⑧
盡管蜜雪冰城在市場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食品安全問題卻屢遭詬病。2024 年,蜜雪冰城在北京共有 16 家門店因食品安全問題被通報 ,在眾多品牌中排名第二,且連續第三年上榜。在黑貓投訴平臺上,蜜雪冰城的投訴量多達 8514 起 。
除食品衛生問題外,蜜雪冰城還曾多次因違法雇傭童工受到行政處罰。2024年3月,牡丹江市蜜雪冰城相關門店因違法雇傭1名未滿16周歲童工,被牡丹江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罰款5000元。此前的2022年,浙江、山東相關門店也曾因違法使用童工,分別被罰款12500元、5000元。
此外,蜜雪冰城招股書還披露了員工社保、公積金欠繳等問題。2021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欠繳社保和住房公積金的金額分別為740萬元、1250萬元、570萬元和700萬元,欠繳金額合計超3000萬元。蜜雪冰城坦言,公司未來或因此面臨被監管機關處罰的風險。
茶飲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同行的價格下探對蜜雪冰城構成了不小的威脅。喜茶曾在 2024 年宣布完成全面調價,菜單上 19 元以下產品已經占到 8 成 ,還推出了平價子品牌 “喜小茶”,產品價格在 6 - 15 元之間。奈雪的茶也在 2024 年 3 月 17 日宣布大幅降價,告別 30 元及以上的產品。這些高端茶飲品牌的降價策略,直接沖擊了蜜雪冰城的核心價格帶。
據灼識咨詢報告顯示,2023 - 2024 年,中國現制飲品市場前五大企業的整體市占率出現下滑,蜜雪冰城雖以 20.2% 的市占率居首,但也難以獨善其身。
另外蜜雪冰城以加盟模式為主的擴張策略,在帶來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2024 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部分地區的單店 GMV 出現下滑,關店數量也有所增加。這主要是由于下沉市場逐漸飽和,門店密度過大,導致同區域內門店競爭激烈,加盟商利潤受到壓縮。若日均銷量低于 500 杯,加盟商的利潤壓力將顯著增大,其毛利率約在 15% - 20% ,處于較低水平。蜜雪冰城的現金流高度依賴加盟商的預付款,一旦加盟商經營不善或對品牌信心下降,減少預付款或退出加盟,將對蜜雪冰城的現金流產生嚴重影響。此外,為了維持門店的擴張和運營,蜜雪冰城的資本開支激增,這也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業內人士認為,這種經營模式很大程度上將經營風險轉嫁到了加盟商身上。
[引用]
①(蜜雪冰城“千億市值”誕生,這倆“河南兄弟”身價驚人 2025-03-03 來源: 密探財經 )
②(看了這個男人10萬字的日記之后,我們總結出了蜜雪冰城經營秘訣 觀潮新消費 2020年12月24日 )
③(蜜雪冰城成長密碼:河南草根兄弟如何用3000元撬開百億茶飲帝國大門? 金融界2025-02-27作者:圖靈)
④(今天上市!一文讀懂蜜雪冰城的成“王”之路 大河報2025-03-03 頂端新聞記者 白劉陽)
⑤(蜜雪冰城:從默默無聞到爆款之路的意外與必然 永遠好奇的熊貓2025-02-18 )
⑥(蜜雪冰城:平價茶飲巨頭的全球逆襲密碼 壹日報2025-01-07 )
⑦(蜜雪冰城登頂之路:4元一杯的檸檬水雪王能賺6毛,加盟模式隱憂浮現 2025-03-03 本文轉載自潛望,作者余庭柏)
⑧(蜜雪冰城IPO破萬億背后:新茶飲的資本狂歡與低價陷阱的考驗 財地有大米2025-03-01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